Skip to main content

9款潔面產品檢出可致敏防腐劑 近4成產品標示有待改善

  • 2018.11.15

清潔是保護肌膚的第一步,潔面產品的潔淨能力固然重要,但所含成分會否致敏或引起其他皮膚問題亦需留意。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60款潔面產品,發現當中13款含不同的防腐劑,其中9款含可致敏的CMIT/MIT或游離甲醛,當中1款MIT含量超出歐盟的最新規定。調查亦發現逾3成樣本沒有詳細列明成分,另有23款沒有完整標示使用期限。消委會敦促廠商改善產品標籤,提高產品資料透明度,讓消費者選購前可全面瞭解產品成分及使用期限等資訊。

是次測試涵蓋60款潔面產品,樣本的價格懸殊,約$20至$410不等,若以每克/每毫升計,售價由$0.15至$3.42,相差逾21倍。測試項目包括樣本的化學成分及微生物測試,另檢視樣本的標籤資料。結果顯示,7成樣本的總評(42款)獲最高的5分,包括售價最高($410)和最低($20)的樣本,顯示市場上有價廉物美的選擇。

在化學成分測試方面,5款樣本檢出含有可致敏防腐劑MIT(甲基異噻唑啉酮),其中2款同時含有CM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該5款檢出的MIT含量或CMIT/MIT混合含量,均低於內地2015年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的規定(0.01%及0.0015%),不過其中1款男士樣本檢出0.0083%的MIT,超出歐盟於今年4月《化妝品條例》的最新規定(0.0015%)達4.5倍。由於MIT/CMIT的致敏性較高,容易引致皮膚過敏,出現痕養及紅疹徴狀,濕疹患者應避免選用含有此類防腐劑的產品。

另有4款樣本檢出可致敏防腐劑游離甲醛,含量由0.001%至0.043%不等,全部低於內地及歐盟不可超過0.2%的限定,不過如皮膚有損傷或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的人士,即使較低含量的游離甲醛亦可能引起過敏,消費者要留意。

此外,樣本中有5款含酒精成分異丙醇,儘管內地及歐盟現時未有規定護膚品中異丙醇的含量,但皮膚如長時間接觸高濃度酒精,或者頻密使用相關產品就有機會令皮膚變得乾燥。另測試同時發現4款樣本含水楊酸,雖然全部符合內地及歐盟的相關規定,但若長期經皮膚大量吸收,或有機會引致水楊酸中毒,出現頭痛、嘔吐、耳鳴等不適反應。

 測試結果顯示,60款樣本中有27款屬鹼性(酸鹼值8.9至10.9),33款屬弱酸性至中性(酸鹼值5.0至7.8)。部份人認為使用偏鹼性的潔面產品,有機會影響皮膚的酸鹼平衡,惟過往有研究發現,使用酸鹼值較高的潔面皂及弱酸性潔面產品長達5年的兩組人士,於洗臉前後皮膚酸鹼值恢復速度並沒有差異。若皮膚油脂分泌較旺盛,可選用酸鹼值較高的潔面產品,但消費者需注意使用後可能導致皮膚較乾和繃緊,建議潔面後可塗保濕霜或面霜保養肌膚。

在產品標籤方面,19款樣本沒有詳細列明全部成分資料,當中大部分樣本來自日本,而其中1款是測試中MIT含量超出歐盟規定的樣本。而在其他列出成分的樣本中,發現一些常見的可致敏香料、色素及其他化學物質,未有列出成分的樣本亦可能含有這些成分,消費者在沒有足夠的資訊下,可能揀選不適合自己,甚或可致敏的產品。

此外,23款樣本的使用期限資料有待改善,其中14款只標示開封後使用期,1款只標示生產日期,另有8款完全沒有標示使用期資料。另外,有37款樣本上有標示使用期限,但當中只有16款同時標示生產日期及有效期限/保質期。儘管一般消費者大都知道使用潔面產品後需要用水沖洗乾淨,惟是次檢視發現其中5款沒有在產品上載有使用說明。

消委會敦促廠商同時標示生產日期、有效期限及使用方法,使消費者能夠有充足和正確資訊使用產品,以免造成浪費。消委會建議消費者選用潔面產品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詳閱產品上的成分標籤及使用期限等資料,避免選用含致敏成份及酒精的潔面產品;

- 有化妝的人士應先卸妝,然後再以潔面產品徹底清潔皮膚;

- 酸鹼值較高的產品,去油脂和除污能力一般較強,但用後皮膚可能較乾和繃緊;

- 潔面後可塗上保濕霜面霜,外出前塗上防曬產品,保護皮膚。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