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认识餐饮业用语 做个精明食客

  • 2016.01.14

农历新年将至,不少市民都会邀约亲朋戚友到中式酒楼或食肆用膳,点些好兆头的菜肴,增加每道菜的分量亦非常普遍。对于餐牌上一些常见的分量标示,如「例牌」、「大例」或「中碗」,消费者未必能分辨其定义和收费的差异,甚至不知道「青斑」改「红斑」的价钱何以相差过千元。

消费者委员会去年接获721宗针对食肆用膳的投诉,主要涉及服务质素及价格争拗。为免消费者因不黯餐饮业术语而对收费各执一辞,消委会走访多间中式酒楼和食肆,了解食肆和顾客常见的争拗。

曾有消费者光顾大牌档,埋单始知要缴付过万元的「震撼帐单」。事件反映食肆与顾客在点餐价格和分量上,理解存在巨大落差;例如一般食肆的小菜会以「例牌」,即大约8两食物,足够4人吃用来计算;「大例」通常是「例牌」分量的1.5倍,约6人分量;另外还有「二例」或「中碗」,约为8至10人分量;至于「三例」或「大碗」则适合12人以上。消费者在用膳前,可以向店员查询每道菜的分量。

价钱方面,食物一般都会按加大分量的比例增加收费。假设一碟「例牌」小菜售100元,「大例」的价钱会加约一半,即150元。行内又有「散叫三例」的术语,即消费者所点的餸菜分量和价钱都会同时乘三计算。如果消费者不黯术语,或店员没解释清楚,随时会大失预算。

另外,一些中式酒楼和食肆的套餐设有「全包宴」,即售价已包括茶芥费、服务费及酒水。部分食肆会容许消费者增加食物的分量,但增加的部分有机会以例牌价钱,按增加的比例收费。至于在全包宴套餐外,额外点选其他食物,食肆除了会以正价收费外,还会收取增点菜肴的服务费。

香港人喜爱吃海鲜,由于海鲜受来货价影响,价格上较为浮动,所谓「海鲜价」正正形容这类食材价格上落较大。例如新春着重「意头」,消费者有时会要求食肆将酒席供应的青斑,改为「红斑」,这可能因此要额外多付数百,甚至过千元。每间食肆收费都不一样,宜多加留意。店员亦有责任向顾客讲解清楚,并在餐牌显著位置列明收费准则。

如果消费者自己到街市买海鲜,再交给食肆代为烹调,即所谓「来料加工」。由于各间食肆收取「加工费」的方式不一样,有以每种海鲜的斤両重量来收费,亦有以「计人头」,按入席人数收费。消费者光顾前应该问清楚,并了解茶芥、餐前小吃以至开瓶费等各样收费。

中式酒楼和食肆为了吸引消费者光顾,一般会提供不同时段的优惠,例如正午前离座或下午某时段后入座特价、下午茶点心特价等。纵使计算方式看似简单,但亦容易引起争拗,如消费者不时投诉茶楼侍应人数太少,导致他们未能在指定时限前结帐,失去例如免茶芥费的优惠。

本港食肆数目从2003年的8,000间大增至2015年的14,000间,增幅达75%。业内人士表示,本港目前有超过25万人从事饮食业。行内人手紧张,经常需要聘请临时工,具丰富经验的从业员更是难求,令服务质素受到影响。

给业界的建议:

  • 在当眼位置或餐牌上清楚列明收费详情,明码实价;
  • 尽力改善前线员工的沟通能力和增加对行业的专业知识,清楚讲解各种收费,减少与顾客的误会和被投诉的可能性。

给消费者的建议:

  • 多了解餐饮业的用语和收费准则。如有疑问,应即时向店员反映问题,避免留待结帐时才投诉,否则只会各执一辞。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包括版权)。 

食肆常见争拗 (影片内容)

民以食为天,不少香港人一日三餐出外用膳。饮食业行内有不少术语和行规,除咗加大、加底呢D惯常用语外,仲有唔少牵涉到价钱同份量嘅术语,消费者容易有误解,引起争拗。

小菜分量不清不楚

消费者未必明白食肆嘅分量和行内术语。一般人以为「加大」是例牌嘅一倍,但事实可以是加半,或乘以一至两倍。消费者在落单前,最好问清楚碟餸嘅分量和价钱,以免出现误会。食肆亦有责任向消费者讲解清楚才落单。留意套餐细节

假设一个半席的海鲜全包宴套餐,食物会按6人分量预备,包括每人一只原只鲍鱼。如果最终8人赴宴,消费者需多点2只鲍鱼,食肆除了可能以正价收取2只鲍鱼的费用,还有增点食物的加一服务费,以至两名食客的茶芥收费。故此消费者在要求增加套餐内的食物分量前,应先查询店员如何计算额外的价钱,以便选择是否点选套餐或单点食。

时段优惠、茶芥争拗

侍应惯常在食客入座后,即时奉上芥酱、酸菜或花生等小食,假如食肆未有在店铺或餐牌的适当位置清楚列明相关费用,而在结帐时向消费者收取茶芥费,食肆可能触犯《商品说明条例》的「误导性遗漏」罪行。

记住,食肆有责任在餐牌上清楚列明收费详情。员工亦应该清楚讲解各种收费。

至于消费者亦应该多了解餐饮业的用语和收费准则,如有疑问,应即时向店员反映问题,避免留待结帐时才投诉,否则只会各执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