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数据显示油价「加快减慢」 「无加多有减少」 消委会吁提升资讯及价格透明度

  • 2015.02.05

主要调查结果 | 解说 | 投诉数字

按此阅读全文

消费者委员会分析2013及2014两年间,国际原油价格和汽油牌价等公开数据,指油公司在调整汽油价格时,在个别时段有「加快减慢」的迹象。而当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时,油公司在每公升汽油的产品成本差额,会因牌价下调的幅度比原油价格调整的狭少,而不断提升。

国际油价在2014年的下半年大幅下跌,有报道指本地汽油价格迟迟未有下调。消委会随即分析公开数据,报告吁政府定期公布详细的汽油进口价以及其他结构成本,通过增加市场价格资讯的透明度,令消费者能予以监察和了解,维护消费权益。

消委会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两年间的原油及零售价格数据,解构国际布兰特原油价格及本地汽油牌价之间的关系,务求从速度、频率和幅度三方面来分析油公司在调整汽油牌价时的情况,是否存在「加快减慢」和「加多减少」的现象。

相关分析受到油公司成本结构、库存量以及市占率等商业敏感资料数据和消委会欠调查权之局限,故分析结论不足用以估算各油公司在调整牌价时对盈利和公众的影响。

消委会的分析显示,2013年上半年及2014年下半年这两个时段,分别出现「加快」及「减慢」的情况。其中,在2013年上半年,油公司调升牌价只较原油价格上升滞後4日,而在2014年下半年,油公司调低牌价较原油价格下降滞後了8日。

回应国际油价波动,个别油公司的调整速度明显不同。而以调整油价的频率次数计,五间油公司的行为模式却非常相似。24个月间,各油公司调整油价(包括上升和下调)的次数各录得55-60次。

另外,2014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幅明显较高,以7月1日及12月31日的平均价格指数作比较,跌幅达53.9点,至於本地油价(以税前牌价计)的跌幅则只有24.1点。平均汽油牌价与布兰特原油价格之间的差距,从2013年上半年的平均每公升5.53港元拉濶至2014年下半年的6.01港元,差距为四个时期中最大。

按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汽油每月进口价分析,进口价与牌价间之差距同样持续拉濶,由2013年上半年平均每公升4.36港元,增加至去年底的4.9港元。

虽然从数据分析,未能引证油公司在上调汽油牌价时有「加多」的情况,但以上两项数据同样反映,油公司下调汽油牌价的幅度相对较少,有「减少」的情况。换言之,如只计算油价成本,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期间,油公司在每公升汽油的产品成本差额,会因汽油牌价下调的幅度比原油价格/进口价调整的狭少,而不断提升。

消委会亦邀请五间油公司对「加快减慢」和「加多减少」的订价模式作出回应,其中四间有作回覆。回覆的油公司都表示,汽油进口价只是定价的其中一个因素,其馀的营运成本,例如折扣优惠、保险、地价、安全环境保护支出等方面,因此本地零售价的调整幅度,不一定跟国际原油价格相同。

消委会一直竭力监察汽油牌价,以维护消费权益。消委会认为,在判断汽油牌价调整的幅度和时间是否合理,是需要获取油公司的其他营运成本例如人工、地价、运输及宣传费用等。该会促请政府及油公司提升透明度,公布更多资讯,除成本外,亦应同时公布油公司的汽油进口价详细数据,令消费者有足够资讯,分析油价走势,评估油公司的定价是否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