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选择》月刊第265期

  • 1998.11.16

调查显示家用化学品双语安全资料严重不足

消费者委员会的调查发现,很多在市面出售的家用化学品,例如清洁剂、通渠剂和天拿水等,都没有足够的安全资料,列明有关货品的正确使用和存放方法。

调查共搜集了315个家用化学品样本,超过一半产品(159个)的说明资料不如理想。

不满意的样本中,71个完全没有中文或英文的安全资料,45个虽有双语安全资料,但中英文的内容不相符;另外17个只有中文,26个只有英文。

过去多宗造成人命伤亡的家庭意外,都是由于家用化学品的说明资料不足,或市民使用方法错误而发生。

  • 一对兄弟在打水晶地板蜡后,将门窗关闭,翌日当二人开工时,单位突然发生猛烈爆炸,两人被严重烧伤。
  • 一名主妇在厨房渠口倒通渠剂时,发生爆炸,事主的面、手和脚被灼伤。
  • 一名父亲误用胶水替其10岁女儿滴眼,女儿因剧痛惨叫才知出错。

调查亦暴露了家用化学品在包装和安全资料方面的一些其他问题。

  • 很多五金铺仍然出售用旧啤酒玻璃瓶盛载的天拿水、松节水和镪水。只在瓶盖上写上「天」、「松」或「镪」等字,全无产品的安全说明,消费者一时不察以为是饮品,后果堪虞。

  • 很多清洁产品只有日文标签,消费者如看不懂产品上的日文安全警告,就不知道在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


  • 一些产品标签用英文说了大堆警告,包括「易燃、不可近火、避免触及皮肤」,但全无中文。假如用者不懂英文,将产品放近火源,可能燃着四周物件,严重者更会酿成火警。

  • 有些产品的中英文标签意思不同,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例如一瓶漂白水的英文警告是「如误吞咽,饮一杯水,不要强行催吐」,但中文的警告字句却是「如误吞咽,可喝一杯清水,不会引起呕吐」。这个中文版本是错误的,如强行催吐,漂白剂由胃经口吐出可能令食道受损。

  • 有些产品的安全资料是完全错误。调查样本中一瓶模型喷漆所贴的「双语安全资料」,原来是属于弹射式玩具的,上写「玩具内有小物件及弹珠」。

  • 其他的问题包括产品容器上原有的标签,部份被贴纸遮盖,看不到警告字句;原装标签与后来加上的中英文警告贴纸资料不符;说明单张夹在包装咭纸间,容易连同包装一起被弃掉。

消委会促请家用化学品供应商,把产品的成份及安全使用资料,以清楚易明的中英文,标示在产品容器上,让使用者能参考正确的使用、储存和弃掉方法。

同时亦希望政府能修改有关法例,确保所有含危险成份的家用化学品,均有适当的安全标签,加强保障消费者在使用这类产品时的安全。消委会已将调查结果送交有关的政府部门。

 

生食蛇胆可能危害健康

秋风起,又是进补的时候。

不过市民在进补之馀,亦要注意食物卫生,以免弄巧反拙。

以食蛇胆为例,坊间流传着各种蛇胆有不同的疗效,但有案例显示生吃蛇胆会危害健康。

一般蛇店店员取出蛇胆后会把它浸在酒中,以延长存放期。但所用的酒精浓度一般只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未达正式消毒酒精百分之七十的标准,未必可把细菌和寄生虫全部消灭。加上蛇胆囊没有割开,细菌和寄生虫仍可在里面生存。

在浙江和台湾曾有人长期服食蛇胆而患上严重疾病。

  • 九五年浙江一名病人的肠黏膜下有虫和虫卵,后来证实是蛇的寄生虫。由于该人入院前几年经常进食蛇胆和饮蛇血,所以医生推断寄生虫由此进入体内。
  • 今年七月,三名台湾人连续服蛇胆一周后,患上急性肝炎。

此外,蛇肉和蛇胆也可制酒,但不宜饮过量;小孩、孕妇、心脏病、高血压和肝病患者亦应避免饮用。

 

连锁电子邮件资讯不确误导收件人

消费者委员会关注近期互联网上的连锁电子邮件不断增加,其中有些是恶意中伤某产品或公司,更有些是指示收件人付出金钱以图利。

最新一期的选择月刊报导了数个连锁邮件例子,包括产品致癌疑云及令人「快速致富」个案。

该会指出邮件教人「赚钱」途经未必可行,反之,参与者如依邮件指示把如电子邮箱及通讯地址等公开后,有可能被他人任意使用。而这类鼓吹不劳而获的电子邮件,对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会有不良影响。

连锁邮件对收件人无益,亦会浪费时间及精神阅读,故此收不明来历的连锁电子邮件时,不要鲁莽转寄给其他人,加重互联网络的负荷。

 

七款大型家庭房车通过撞击测试

「欧洲新车评估计划」选了七款较昂贵的大型家庭房车作撞击测试,结果有三个样本达到最高的四星水平;其馀四个获三粒星的样本表现亦不俗,只差很少便可得四星。

详细的测试报告刊登于今期(二六五期)的「选择」月刊。

报告指出美国、澳洲、日本和欧盟已订立了法例,规定每款新的汽车都必须经过撞击测试,合符标准才可在道路行驶。

根据「欧洲新车评估计划」的四次测试结果,消委会发现40款被测试汽车中有17款的侧面撞击成绩欠佳,可能不符合刚在98年10月生效的欧洲规例。

为免不合乎外国撞击测试标准的汽车输入本港,政府应参考外国的经验,考虑设立类似的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