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创造更公平的数码市场

  • 专栏文章
  • 2018.03.12

娴式生活—黄凤娴

清晨醒来,配戴的电子手环已向你汇报前一天身体各项机能的状况,并提醒今天需补充多少水份和建议的运动量。打开雪柜,不用再担心忘记补充食物,鲜奶和蔬果已经透过智能系统,自动落单进货,早餐多士和咖啡亦已准备送上。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轻轻松松,向着手机念出自己的名字,眨眼间通过了银行的声纹识别认证系统,开始指挥调动银行存款和投资……

以上情境,并非描述未来世界的情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时代的来临,将消费者生活中各种用品都自动与网络连接,令物件与物件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近年日渐普及的「智能家居」概念,除了可以透过窗户的感应器、或红外线监测镜头连接到手机,用家就可实时监察家居保安情况外,一些智能家电陆续推出市场。例如「智能雪柜」的功能,不再只是冷藏食品,还可以盘点雪柜内的库存,和监察哪些食品快要过期等。

另外,以声纹、指纹、虹膜或面部扫瞄,代替和填补传统输入网上帐户名称和密码的不足,相关技术除已应用在手机开关识明上,近年逐渐被银行等不同行业所采用,透过双重认证的保安措施,不但可防范黑客盗取客户密码、入侵其网上投资帐户,更可方便用家,免却忘记帐户密码带来的烦恼。

网络科技无孔不入,正迅速与现代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然而当消费者庆幸这些智能产物为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的同时,必须确保个人资料、数据,以至私隐,不会在毫不知情下,传送到商户等第三方的手上,作为市场分析以至营销的用途。今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创造更公平的数码市场」,正点出消费者在享受这些服务时,有否想到正面对种种不公和困境。

网络无疆界,消费者透过互联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商户互动,选购各种产品和服务。要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更公平的数码平台,亦必须透过各地政府通力合作方可达致。近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成立了跨政府的专家组,就电子商贸收集和发放资讯的方式交换意见,为制订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法规而努力。

另外欧盟今年推出「资料保护规范」(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扩大对「个人资料」的定义,涵盖网路浏览器Cookies、网路IP位址,或足以辨识特定个人身分的基因和生物特征等,要求企业必须事先获用户明确同意才能使用。违规者可处以2%至4%的企业营业额作为罚款。 相关「规范」同时赋予消费者权力,追究非法运用个人资料的企业。

当今全球企业,皆拥抱科网发展,竞相收集和利用大数据,以寻找商机和提升营业额。然而保障消费者个人资料和私隐的法规仍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例如目前不少网上应用程式均有套取过多个人资料之嫌。例如消委会近期检视7个预约的士应用程式,发现大部分都会要求用户授权,以取得与网约的士服务无关的资料,包括存读取及修改记忆卡内容、读取用户的相片、联络人资料、通话纪录,甚至可在未有通知的情况下为用户下载档案。

另外近年多个依附手机的流动支付服务陆续登陆本港,消委会过去检视过相关服务,揭示有服务供应因应会员级别,要求用户提供多寡不同的个人资料,部份更表明会永久保留用户资料;另外,以QR Code(二维码)及NFC(近场通讯)等非触式传输科技作交易的各种风险亦不容忽视。

在消费者保障方面,各国政府必须紧贴时代步伐,包括确保现行法例能适用于网上世界;至于企业,亦不应要求客户授权提供与服务无关的资料,并且有责任清楚列明所需提取的资料,让消费者选择,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更公平的数码市场。作为消费者,如盲目沉醉于科网世界带来的各种生活便利,没有看清网上销售条款,随时堕入不良商户的糖衣陷阱,只有时刻保持警觉,才能成为实至名归的精明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