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专栏文章
  • 2016.12.06

娴式生活—黄凤娴

夜幕低垂、海傍一带绽放着绚丽夺目的灯饰,商场内播放着悠扬的圣诞乐章,售卖珠宝手饰、名牌手表,以至皮革手袋的店铺,都以最亮丽的冬日装潢示人,务求令每一位顾客在愉快的圣诞气氛中尽情消费。根据《2016中国奢侈品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香港仍然是奢侈品消费的首选地,由国际知名品牌到量身订造的产品或服务,选择之多可谓应有尽有。然而就这选择繁多的「购物天堂」对不少基层市民而言可能是另一番景象:贫穷,不但限制了选择的权利,以至影响他们作为消费者理应享有安全的保障、正确的资料、自由选择,以至发表意见的权益。

在衣食住行中,住屋占不少市民日常生活最大的开支。家庭入息的高低不但限制了市民对房屋的选择,甚至影响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在香港,一个30呎的劏房月租2,000元,呎租竟与豪宅不遑多让,高达60多元。劏房户不仅要负担豪宅的呎租,还无可选择地缴付不合理的电费;现时国际间将电费和燃料开支占家庭收入10%的贫穷住户定义为「能源贫穷」。消委会前年曾发表报告,发现本港一些收入低于贫穷线以下的家庭正步向「能源贫穷」。原因是不少劏房户集合用单一电表,集体计算用电量导致他们「跌入」电费结构中的高消费类别,每度电需要缴交较高的费用。另外劏房业主亦可能通过租约中的协定电费,向租客收取比实际结算的电费更高的金额;有社福团体举例,一个蜗居于90呎劏房的三口之家,每月入息一万元,但在缴交电费的开支有时可高达1,500元,即家庭总入息的15%!

除了居住之外,贫穷问题亦局限了消费者在食物方面获得安全保障的权益。本港的打工仔经常捱饭盒和食快餐,尽管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食肆提供的食材质素会按价钱分高低,然而食品安全却是消费者不容妥协的底线。消委会在过去的测试报告中发现,不少食肆浓重的烹调手法,大洒油盐酱料,大型连锁快餐店更采购含抗生素的食材,以至消费者日常购买的食材总离不开火腿、肠仔等的加工肉,长期食用具食安风险和钠含量偏高食品,增加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政府过去调查发现,高血压是本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55岁或以上患有高血压的人口竟达34%。

此外,贫困人士的意见和声音,经常得不到正视。例如消委会过去调查发现,不少银行的储蓄服务都设有最低开户金额,并会向不动户口和低结余户口征收费用,变相影响弱势社群使用这些服务的机会和成本;另外,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因为没有能力照顾家中的长者,安排他们入住安老院舍。然而一些院舍恶劣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质素一直未被正视,令入住长者的权益长期被剥削,有冤无路诉。例如去年有安老院被揭发要长者赤身露体在大厦平台轮候洗澡,做法有损长者尊严,最终由传媒揭发,社会哗然,各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部分安老院舍不但生活环境差,《选择》月刊过往检视安老院舍的服务和收费水平,发现不少院舍除收取基本月费外,还隐藏了名目繁多的杂费,例如陪诊费、尿片费、电费等,价钱相差最高达到9倍,如果社会不正视问题,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在香港,贫穷的弱势群体面对的种种消费权益问题,往往掩盖在一片欢愉的消费气氛中。尽管政府在十月的扶贫委员高峰会公布2015年的贫穷人口为97万,是连续第三年控制在100万以下,现时大约平均每8个香港人当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有社福机构同月发表的贫穷状况报告更指出,香港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去年全港10%最富有和最贫穷住户的月入相差高达29倍!

香港目前面对的不仅是财富差异,无论是劏房豪宅呎租、电力贫穷、食品得不到健康保障,选购服务经常被排拒诸门外,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些都是贫富悬殊下消费者面对的不公平现象,令贫者越贫,生活百上加斤。政府未来在研究社会福利政策时,可以将提升贫困人士消费权益作为施政新角度,令贫穷不再成为损害他们基本消费权益的根源。

回望过去一年,消委会除了加强对长者等弱势群体的产品和服务的检视外、又要求本地的大型连锁快餐集团分阶段停止采购含抗生素的食材、并从制度入手倡议政府研究引入消费者冷静期制度,保障消费者的工作正渗透在不同层面、多管齐下,期望为消费者缔造一个不因财富多寡而影响消费者权益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