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021.08
  • 538期

入侵性美容疗程风险高 三思而行免美容变毁容

入侵性美容疗程风险高 三思而行免美容变毁容

置身於「高清打卡」的氛围下,爱美一族对外貌追求极至效果,美白补湿面膜等传统美容服务或已未能满足所需,转趋大额花费於医学美容。然而,消费者对医学美容的定义以及入侵性美容技术的潜在风险认知又是否足够?从本会接获涉及美容注射及高能量射频疗程的个案所见,此类美容程序虽然标榜由注册医生进行,但有消费者接受疗程后身体出现不良状况,美容随时变毁容,对身心造成的影响更是金钱难以弥补,现藉本文加以提醒。

总结及提示

首两宗个案以针穿刺皮肤将化学物质注入皮肤层,但美容院推介此类针剂疗程时,往往着重讲解打针后塑造的面部效果,如消费者对于注射的化学物质成份未有充分认识,亦未全盘了解化学物质对身体的影响下,贸然将之打进皮肤将承受巨大风险。其次,穿刺过程有机会造成皮肤破损,如注射过程处理不当或环境设备欠卫生,均有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为美貌甘愿冒险的消费者,纵使事先有心理准备承受注射过程的痛楚,却无从估计注射后有可能出现的一切身体反应或后遗症,正如个案二事主接受注射后感到呼吸急促及作呕,万一消费者有潜藏的健康问题,有可能诱发其他严重情况危及健康。

 

个案一及个案三的事主虽然忍痛完成美容疗程,但事后皮肤分别留下一排排针洞及出现水泡,这不但影响外观,对消费者身心构成影响,更要事主花上额外时间及金钱补救,皮肤能否回复原状亦属未知之数。同时,三宗个案都反映了进行针剂注射及高能量疗程时必须非常谨慎小心,从注入物的剂量、针刺入皮肤层的深度,以及激光能量的控制,都应由具专业资格的医生评估和进行,否则稍有差池,有机会对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

 

过往本港曾发生美容公司涉及入侵性医学程序的严重及致命事故,促使政府就区分医疗程序及一般美容服务作出针对性研究。以上个案仅属投诉的冰山一角,立法监管医学美容实刻不容缓。本会早年就香港医疗美容服务展开深入研究,报告亦作出多方面建议,包括应清晰界定医疗美容服务的定义,并且由从业员的资历、仪器的标准,以至医疗处所和仪器操作员的资格定下法定准则和要求,这样才能加强对消费者的保障。

  • 部分美容疗程只应由注册医生/注册牙医施行:政府的私营医疗机构规管检讨督导委员会于2013年11月接纳其辖下区分医疗程序和美容服务工作小组呈交的报告,当中列明涉及注射的程序、以机械或化学方法在皮肤表皮层以下进行皮肤剥脱的程序、高压氧气治疗和漂牙,只应由注册医生/注册牙医施行。消费者可以浏览卫生署网页,了解有关区分医疗程序和美容服务的详细内容:https://www.dh.gov.hk/chs/useful/useful_medical_beauty/useful_medical_beauty.html
  • 仔细了解美容疗程的详情细节:美容疗程名称五花八门,消费者不宜只着眼于宣称的美容效果或疗程推广优惠。如有兴趣接受美容针剂注射,接受程序前消费者应向美容服务提供者要求索取有关程序的细节,包括程序将会用甚么仪器和物料,确保自己明白与程序相关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并可要求提供施行程序者姓名、资历和施行该程序的经验等资料;如美容服务提供者转介医生施行程序,消费者应紧记要求美容服务提供者以书面形式提供医生全名,让消费者能于香港医务委员会注册医生名册中(https://www.mchk.org.hk/sc_chi/list_register/doctor_list.php)核查医生的专业资格。如有疑问,可先谘询专业医疗意见。
  • 妥善保留单据及医疗纪录:进行美容疗程后如有不适或皮肤出现异常状况,消费者应尽快通知美容院。美容院一般会提供一些建议补救方案,然而消费者要谨慎衡量有关方案是否安全及切实可行,如有怀疑,应先考虑谘询专业医疗意见。消费者求诊前应先与美容院磋商医疗费用,部分美容院或会安排消费者于指定医生诊所就诊,如消费者欲自行选择医生,则要询问清楚费用会否由美容院承担,并以书面为证,保留相关医疗纪录,以备有需要时作为凭据。倘若消费者与美容院交涉无果,亦可联络本会按个案情况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