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乘客付出车资,不论是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包括的士、小巴及巴士,最基本应该得到安全和可靠的运输服务,能够顺利地把他们送抵目的地。根据运输及物流局的数字,过去三年(2020至2022年),每月平均有百多宗涉及涉事的士司机为60岁或以上的交通意外;公共小巴的相关意外每月则有30至40宗;涉及公共巴士的则有20多宗。虽然涉及60岁以上司机的商用车辆交通意外,未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政府明白司机的身体状况对确保道路使用者安全十分重要,因此运输署于去年六月已成立专家小组,检视《道路交通(驾驶执照)规例》(第374B章)所指明的疾病或身体伤残、现行体格检验证明书的内容,以及司机的体格检验安排等。
现时《规例》订明,年满70岁或以上人士在申请驾驶任何种类汽车正式驾驶执照时,必须提供一份由注册医生所填写及签署的体格检验证明书,列出包括视力、精神狀况、骨骼及肌肉系统、平衡与协调及听觉等检查结果,以证明申请人的健康状况适宜驾驶及控制该种类车辆。近来有传媒引述消息指,专家小组将建议的士、小巴司机等商用车执照司机续牌体检年龄由70岁降至65岁,并须一年一检,又会收紧验眼安排,及列明装有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的司机不可驾驶商用车辆,预料明年上半年立法。
消息一出,引来社会热列讨论,特别是有切身关系的运输业界。有商会指出,现时有3成的士司机为65岁以上,除了担心以后每年要支付体检费用将加重司机负担之外,更忧虑是万一「肥佬」不能续牌,生计会大受影响,行内人手短缺问题会更为严峻。多位业界代表均指出,整个行业最少仍欠缺2至3成人手,常常「有车无人开」,因此需要吸纳退休巴士司机,导致司机年龄普遍较高。新方案下,部分年长司机为保生计,有机会铤而走险,转为驾驶非法「白牌车」。
即使如何注重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听力和反应时间均会逐渐下降,有长期或隐藏病患的风险亦会有所增加。身体机能衰退,无可避免会影响驾驶安全,并不是单凭拥有数十年驾驶经验便能弥补的状态。因此,本会认同必须有完善可靠的评估机制,以确保年长司机的健康状况仍然适合及有能力安全驾驶,才能保障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政府或可考虑为需要参加体检的司机提供资助,以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
本会明白及理解业界面对的困境,政府亦一直关注运输业司机人手短缺及老龄化的问题,运输及物流局正积极检视业界人力资源的最新情况,并考虑各项措施。有传媒报道政府计划参考「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毋须经劳工顾问委员会审批下,输入500名外劳小巴司机,另外亦会输入旅游巴司机,业界初步亦没有太大反弹。本会认为适当及有限度地输入外劳,无疑可以解决业界燃眉之急,亦不会对本地司机的饭碗有太大影响。最重要是此举能令公共运输服务维持正常运作,乘客能享用有效率的服务。然而,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绝对不能妥协,当局必须从多方面规管外劳司机,例如他们须参加驾驶课程及考取香港车牌,路试考核标准须与香港驾驶考试一致等;另一方面,亦需妥善解决输入外劳可能带来司机与乘客沟通上的问题。此外,重组部分客量低的专线小巴及巴士线,亦有助纾援人手压力。
长远而言,改善及提升运输业界的工作环境及专业形象,才能够吸引更多新血投身行业,解决青黄不接及司机老龄化问题,为行业带来生气。要从根本改善运输业的质素,政府去年建议引入多项措施,包括「的士车队管理制度」、的士司机违例记分制及监管司机质素等,本会表示欢迎,并期望相关措施能够尽快落实,为乘客及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运输服务及多元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