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非洲猪瘟影响全球供应和价格 宜早检视农畜业的可持续性

非洲猪瘟影响全球供应和价格	宜早检视农畜业的可持续性

「民以食为天」,食物安全一直是全球高度关注的议题。过去数十年,尽管科技发展令农畜业不断改进,但国际间对食物安全的标准及监管不一,增加了监控食物安全的难度;有不法商人甚至为争取每分利润,以恶劣的环境饲养禽畜和种植农作物,完全忽略了食物安全的重要性,罔顾消费者的利益。

编者的话

本港农畜业早于80年代式微,9成以上的食物须倚靠入口以应付日常所需,包括主要来自内地的新鲜猪肉、牛肉、蔬菜及鸡蛋,来自巴西的冰鲜及冷藏猪肉和牛肉,来自美国、菲律宾及泰国的新鲜水果,以及由挪威进口的海鱼,因此,每当食品出现问题,香港亦往往直接受到影响。最近街市行情闹得最热哄哄的,必定是引致新鲜猪肉价格高涨的非洲猪瘟疫情。

 

去年8月,内地辽宁省爆发首宗非洲猪瘟,疫情一发不可收拾,蔓延至全国各省,至今已扑杀逾百万只猪。即使疫情已受控,但各猪场要回复以往的供应量,或要长达1年的时间。虽然非洲猪瘟是猪只间高度传染的病毒,但病毒本身并不会传人,不会直接构成食物安全问题,但受疫情影响而死亡或遭扑杀的猪只逾100万只,不只令猪肉价格上升,更牵一发动全身,影响全球食物供应。

 

香港的猪肉供应量大减,零售价亦大幅上调至近$200一斤,较以往高2至3倍。随着疫情蔓延本地,政府勒令杀猪及屠房停业,令活猪供应一度暂停。即使屠房重开,活猪供应量亦大不如前,由过往每日4千多只,骤减至2千只或以下,不少街市肉档和周边行业例如屠宰业、运输业等,都因货源不足而受拖累。猪肉价格能否回复正常水平仍属未知之数,消费者难免感到忧虑。

 

事实上,价格上涨是供应短缺下产生的连锁反应,要深思的是问题发生的因由和如何从事故中学习,将事故再次发生的风险减至最低。其中一个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由是农畜业滥用抗生素,令病毒呈抗药性,增加超级病毒出现的机会。本会于2015年已要求大型连锁快餐店集团,参与选用没有滥用抗生素的食材的全球运动,利用他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令农畜业停止滥用抗生素。结果各集团的反应不一,有集团采取回避或较冷漠的态度,有集团较正面并承诺重新检视采购政策,亦有部分表明已推行或计划推行相关采购政策。

 

无论是猪肉价格因为非洲猪瘟疫情而急升,还是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毒出现等事故,消费者都无法直接介入改变局面,却往往成为受害者之一,要改善情况,正如本会经常强调,消费者拥有在知情的情况下作出消费决定的权利,因此政府、业界有责任做好本份,并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及早通报,避免市场及消费者在资讯不足之下胡乱猜测,以减低社会的忧虑。

 

此外,政府应积极推广健康饮食,让消费者懂得选取适当及适量的食物,一旦某类食材供应减少,亦可选择其他食材作为替代。业界亦应发挥选购食材的力量,只选购合乎安全标准及可持续的食材,农畜业自然会因应市场需要而落实负责任的耕作及饲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