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慎防手遊推销手法致过度课金成瘾 促遊戏商改善服务条款增消保权益 

  • 2021.01.13

近年手机遊戏(手遊)产业发展蓬勃,深受年轻人以至成年人的欢迎。遊戏供应商往往以免费下载作招徕,吸引玩家体验遊戏,继而逐步利用玩家求胜心切的心理,推销各种虚拟商品或服务。消费者委员会实试下载及体验11款免费手机遊戏,发现手遊开发商善于看準时机,无孔不入地向玩家推销并引诱玩家持续课金,例如以「抽奖」方式送出虚拟商品、以累积课金享「VIP」特权营造优越感等,让玩家在不知不觉间养成课金的习惯。消委会高度关注手遊对儿童及青少年,以及自控能力较薄弱人士的影响,家长须留意子女行为,避免他们堕入手遊的消费陷阱,甚至出现课金成瘾的问题。

实试同时发现,手遊的「抽奖」机制资讯欠透明,近4成遊戏没有披露各类商品的「中奖」机率;逾6成遊戏没有于「抽奖」页面的显眼位置明确提示该类商品以「抽奖」形式出售。另外,手遊的用户协议及条款对玩家的保障不足,譬如遊戏商可随时封锁玩家的帐号;玩家因不满遊戏的连线质素或认为遊戏不适合自己而退出遊戏时,不保证可获退回遊戏内未使用的课金,以至未成年人士若未徵得家长/监护人同意课金,家长/监护人不能或难以申请退款等。消委会敦促手遊开发商及代理商改善营商手法及增加资讯透明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是次实试的11款手机遊戏均是从iOS App Store及Android Google Play这2个较受欢迎的手机程式销售平台中选取,以两平台兼容、收入排名持续较高、及设有「抽奖」系统作为选取标準。检视的免费手遊全部设有内购功能,以小额交易形式吸引玩家消费。

五大推销课金手法

手法1:以首储优惠利诱踏出课金第一步

实试中,9款(82%)手遊设有「首储奖励」,即玩家首次以现金购买虚拟遊戏代币时,可获得双倍代币或额外虚拟遊戏商品;手遊开发商又会设法引诱玩家持续课金,例如当累积储值金额或代币数量达到指定水平时,便会给予各式奖赏。以现金价值计,其中5款遊戏需累积储值由最少的$16至金额令人咋舌的$480万,才能达到最高累积储值等级,以享最顶级的回赠或待遇。

手法2:以「限定」作招徕  製造虚拟商品需求

除直接销售虚拟遊戏代币,实试的所有手机遊戏皆有将虚拟商品包装成礼包出售,以现金价值计,每个礼包的售价介乎$8至$398。这些礼包常标示为「期间限定」、「数量限定」或「新手限定」,令玩家担心优惠一瞬即逝从而课金购买,但随着遊戏内的新角色及道具不断推出,玩家或不自觉养成课金习惯,花费愈来愈多。

手法3:以「抽奖」形式送出商品玩家更易上瘾

手遊商品普遍以「抽奖、扭蛋、抽宝箱」等方式取得,其中8款手遊,每抽取1角色、服饰/道具,需$3至$48。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手遊商品以「抽奖」等「不定比率」方法送出,比起以「固定比率」送出的方式更易令玩家上瘾。

玩家为求得到心仪的虚拟商品而考虑是否课金时,若能掌握中奖机率或奖品详情,便能作出知情选择,然而,是次实试发现手遊在这方面的资讯透明度普遍不足。4款(36%)遊戏没有披露各类商品的「中奖」机率,在其馀7款(64%)遊戏中,5款抽到最稀有商品的机率少于1%,玩家或要花巨款才有机会获得心仪商品。另外,7款遊戏未有于「抽奖」页面的当眼位置明确提示玩家,该服务只属有机会「中奖」,当中2款遊戏同时未有公布「中奖」机率,资讯透明度明显要改善。

手法4:提供尊享待遇  以消费换取优越感

要获取虚拟遊戏中的所有角色和道具资源,其实可以无止境。调查的手遊大部分均提供「VIP制度」、「月卡」及/或「订阅」服务,令玩家享有特权、在指定周期(例如每天或每月)领取或以优惠价换取遊戏商品等,吸引玩家为了虚拟遊戏内的「优势」及虚荣感而课金。3款提供自动续订「订阅」服务的手机遊戏,1年费用总计为$96至$936。即使数额看似不大,惟小数怕长计,若同时「订阅」数个手遊,花费可以十分不菲。

手法5:课金宣传推广无孔不入

手遊开发商善用玩家的每分每秒,及遊戏页面空间,不断推销课金宣传。调查发现6款手遊的推销手法具入侵性,由首次进入遊戏等待下载更新档案时,以至每次或每日首次登入遊戏时都会显示推销礼包及储值优惠的讯息;5款亦于遊戏首页加入促销课金的横额广告或按钮。面对这类鼓励课金的讯息,玩家容易耳濡目染,萌生课金的念头。

条款欠完善要检

除利用玩家心理促使其课金外,玩家要留意手遊的用户协议及服务条款会否不利其利益,例如玩家若发现手机遊戏不合自己口味,决定退出时,5款手遊表明不会退款或没有相关条款,而其馀6款则列明于遊戏开始后的7日内告知解除契约(通常需为遊戏帐户作结算),并申请退款而毋需说明理由。另外,若连线质素不佳,8款遊戏要求玩家于3日或7日内提出,遊戏公司会于15日内回覆处理结果,然而,条款并未有具体说明跟进条件及赔偿的可能性,玩家亦难以记下连线不佳的情况,消费者难以得到保障。

据消委会接获的投诉,一些消费者在事前没收到警示或通知下,突然被遊戏商封锁帐号,主动查询才获告知违反了遊戏条款,但具体状况不明。是次检视的手遊中,仅6款在条款中列明,如遊戏开发商对事实认定错误或无法举证时,应赔偿玩家之损失。另外,9款遊戏虽表示玩家可提出申诉,然而虚拟商品及服务的使用状况,一般只记录于遊戏帐户内并由遊戏开发商保存,玩家难以跟进。

儿童或青少年对课金未必有清晰概念,若在家长不知情下大额课金,家长要求取消交易或有困难。2款遊戏分别表明不会对未成年人(条款使用「有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一词)的消费安排退款,当中1款表明必须由父母或监护人承担任何付款责任,1款则假设法定代理人已同意或代为购买。纵然有8款手遊表示,法定代理人可申请退还未成年玩家未使用之遊戏费用,然而退款申请通常牵涉手机程式销售平台及/或电讯商,以至退款需时及难度增加。

基于手遊的普及性,消委会建议有关当局参考内地、日本及台湾等周边地区,针对手遊的销售手法、「中奖」机率、退款机制、未成年人之消费等订立规範。消费者须知道手遊内的角色或道具只属于虚拟世界,不应为了「求胜」而过度消费,若出现手遊上瘾迹象,除了寻求辅导,亦可多抽时间参与正常社交,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