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家居保险保费和保障项目差异大 楼龄逾40年多须核保

  • 2018.04.16

「安居乐业」是很多打工仔女辛苦打拼的目标,无论自置还是租住,为家居增添保障,愈来愈多人会选择购买家居保险。不过正因为只求「安心」,不少消费者对家居保险的条款及受保範围往往不甚了解。消费者委员会比较22个家居保险计划,发现无论在保费、保额、受保项目或额外保障,以至俗称「垫底费」的自负额都有很大差别。同一单位在不同计划下保费相差可近2倍,即使保费相若,个别项目的保额也可相差逾倍;「垫底费」的差距更大,其中法律责任保障的「垫底费」差距更可达39倍,消费者选购前须细心比较,以免错选不合适的计划。

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数字显示,2016年年底本港116万个私人住宅单位中,有逾3成(约37万)单位楼龄超过40年。是次比较的22个计划中,有4成半(10个)都以40年作为受保单位的楼龄上限,即每3至4个投保单位中,便有1个需要个别核保。即使最终获批,亦可能有附加条款或保费、保障项目、赔偿限额等或与标準保单不同。另有7个计划亦设有楼龄上限,由最低的25年至最高的55年不等。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应按自己家居财物价值和的实际需要而选择家居保险计划,如果单从保费多少作考虑,有机会选了部分保障未必合用的计划,日后索偿时才发现问题容易引起争议。

消费者委员会去信22间保险公司查询有关家居保险的详情,最终收到13间公司回覆,提供合共22个计划的资料作比较。家居财物全险是家居保险最主要的部分,而不同计划对「家居财物」和不保事故或物品的定义有所不同。研究发现,保额差异颇大,由$20万至$300万不等,不同计划亦会就不同类别财物设每件物品的赔偿上限,一般家居用品由每件$5,000至$30万不等,如果家中有个别财物价值较高,宜选每件赔偿上限较高的计划。

家居保险的另一部分是伸延或附加保障,例如大部分计划都会提供因室内装修工程引致的家居财物损毁赔偿,亦有计划设有迁居/搬运、暂存家居物件、临时居住或租金津贴等,计划之间的附加项目及保额都有所不同,例如临时居住津贴的每年保额由$15,000至$30万不等。

有15个计划亦有提供个人财物、现金遗失等保障,其中12个的保障範围更属全球性,个人财物的保障额由每年$2,500至$30万不等,普遍为每年$1万至$2万。另外,有20个计划设第三者法律责任保障,以业主或租客身份所引致的第三者法律责任为例,保额由$200万至$1,500万不等。

此外,部分计划设有一些较特别的其他保障项目,例如名种犬隻意外死亡/偷窃保障、信用卡欠款保障、学校停课津贴及银行保险箱内贵重物件损失保障等,消费者宜留意相关细节,才作选择。

在保费方面,20个计划都以单位的建筑或实用面积计算,2个则简单以矮房或非矮房计算。是次调查模拟7个不同面积、类型及楼龄的单位作例子,再计算保费作比较,但结果保额和保障範围差别很大,而公营房屋所需保费与私人住宅比较未有显着分别。

以1个实用及建筑面积分别为321平方呎及440平方呎、楼龄4年的私人单位计算,有13个计划可提供$100万家居财物保额,每年的保费由$500至 $1, 480不等,相差近2倍。保费相差大,保障範围及保额亦有差别。以个人意外保障及法律责任保障为例,保费$500的计划,保额分别为$10万及$500万,较保费最贵的计划提供的$40万及$1,000万分别少3倍及1倍。

部分计划的保费相若,不过保障範围及个别项目的保额亦有明显差异。以实用及建筑面积分别为470平方呎及627平方呎、楼龄12年的单位为例,其中2个计划的全年保费只相差$2($1,428及$1,430),其中较贵的计划虽然未有包括较常见的室内装修/翻新工程保障,但却提供家佣财物损失及较少有的检疫隔离津贴及租约责任等保障。

除了保额及保障範围有差别,几乎全数计划都就家居财物损失保障设「垫底费」,例如由「水」引致的损失,包括水浸、水管爆裂及雨水渗漏等,以投保单位25年楼龄或以下,家居财物保额达$100万的计划为例,「垫底费」由  $250至$3,000不等,相差可达11倍。至于法律责任保障的「垫底费」差距更大,由$250至$1万不等,差距可达39倍。

另外,不少消费者未必能分辨家居保险及楼宇保险,家居保险只保障家居财物,但一些有关楼宇结构例如墙壁、天花、外墙或水管等损毁或引致的损失或开支,一般都不在受保範围内,如需有关保障,可购买俗称「火险」的楼宇保险。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