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數據顯示油價「加快減慢」 「無加多有減少」 消委會籲提升資訊及價格透明度

  • 2015.02.05

主要調查結果 | 解說 | 投訴數字

按此閱讀全文

消費者委員會分析2013及2014兩年間,國際原油價格和汽油牌價等公開數據,指油公司在調整汽油價格時,在個別時段有「加快減慢」的跡象。而當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時,油公司在每公升汽油的產品成本差額,會因牌價下調的幅度比原油價格調整的狹少,而不斷提升。

國際油價在2014年的下半年大幅下跌,有報道指本地汽油價格遲遲未有下調。消委會隨即分析公開數據,報告籲政府定期公布詳細的汽油進口價以及其他結構成本,通過增加市場價格資訊的透明度,令消費者能予以監察和瞭解,維護消費權益。

消委會通過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兩年間的原油及零售價格數據,解構國際布蘭特原油價格及本地汽油牌價之間的關係,務求從速度、頻率和幅度三方面來分析油公司在調整汽油牌價時的情況,是否存在「加快減慢」和「加多減少」的現象。

相關分析受到油公司成本結構、庫存量以及市佔率等商業敏感資料數據和消委會欠調查權之局限,故分析結論不足用以估算各油公司在調整牌價時對盈利和公眾的影響。

消委會的分析顯示,2013年上半年及2014年下半年這兩個時段,分別出現「加快」及「減慢」的情況。其中,在2013年上半年,油公司調升牌價只較原油價格上升滯後4日,而在2014年下半年,油公司調低牌價較原油價格下降滯後了8日。

回應國際油價波動,個別油公司的調整速度明顯不同。而以調整油價的頻率次數計,五間油公司的行為模式卻非常相似。24個月間,各油公司調整油價(包括上升和下調)的次數各錄得55-60次。

另外,2014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跌幅明顯較高,以7月1日及12月31日的平均價格指數作比較,跌幅達53.9點,至於本地油價(以稅前牌價計)的跌幅則只有24.1點。平均汽油牌價與布蘭特原油價格之間的差距,從2013年上半年的平均每公升5.53港元拉闊至2014年下半年的6.01港元,差距為四個時期中最大。

按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汽油每月進口價分析,進口價與牌價間之差距同樣持續拉闊,由2013年上半年平均每公升4.36港元,增加至去年底的4.9港元。

雖然從數據分析,未能引證油公司在上調汽油牌價時有「加多」的情況,但以上兩項數據同樣反映,油公司下調汽油牌價的幅度相對較少,有「減少」的情況。換言之,如只計算油價成本,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期間,油公司在每公升汽油的產品成本差額,會因汽油牌價下調的幅度比原油價格/進口價調整的狹少,而不斷提升。

消委會亦邀請五間油公司對「加快減慢」和「加多減少」的訂價模式作出回應,其中四間有作回覆。回覆的油公司都表示,汽油進口價只是定價的其中一個因素,其餘的營運成本,例如折扣優惠、保險、地價、安全環境保護支出等方面,因此本地零售價的調整幅度,不一定跟國際原油價格相同。

消委會一直竭力監察汽油牌價,以維護消費權益。消委會認為,在判斷汽油牌價調整的幅度和時間是否合理,是需要獲取油公司的其他營運成本例如人工、地價、運輸及宣傳費用等。該會促請政府及油公司提升透明度,公布更多資訊,除成本外,亦應同時公布油公司的汽油進口價詳細數據,令消費者有足夠資訊,分析油價走勢,評估油公司的定價是否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