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022.09
  • 551期

秉持道德和信心開拓人工智能新世代 集結力量圓香港智慧城市願景

秉持道德和信心開拓人工智能新世代  集結力量圓香港智慧城市願景

對普羅消費者而言,人工智能彷彿很遙遠,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甚麼交集。然而當大家網購的時候,利用人面辨識技術登入賬戶、接收電商為你推薦的產品、透過擴增實境(AR)試身或試妝,以至使用全天候24小時聊天機器人的客戶服務系統,人工智能可能已經悄然無聲地進入了大家的生活,甚至影響每一個人的網購體驗。

編者的話

毋庸置疑,近年人工智能的應用正席捲全球,形成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推動世界各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但若不正當使用,也會為大眾帶來風險。例如過去在海內外,有商家針對不同年齡層或特徵的消費者,作出可能構成價格歧視的個人化定價,這類事例均令消費者對人工智能的應用產生疑慮。加上很多商家使用人工智能時欠缺透明度,甚少主動告知消費者機器學習如何運作、電腦程式怎樣計算和作出決策等,令消費者和商家在議價能力和資訊掌握方面的不平等地位正隨著人工智能普及而逐漸浮現。

本會認為,無論消費者、商家和政府等各持份者,都應採取正面和積極的態度,迎接人工智能世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達致長遠和多贏的局面。有見及此,本會首次就人工智能在香港電子商務中的應用進行研究,並在上星期發表題為「道德與信心共融——促進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發展」的報告,以具前瞻性的思維,剖析當前香港消費者及商家使用和發展人工智能的種種挑戰及意見。

從訪問逾1,200位有瀏覽網店經驗的消費者, 不少是經常網購的人士,但他們對人工智能的熟悉程度仍然很低,對其信任程度更只有約3成。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逾7成受訪者擔心網店收集過多個人資料,但卻有高達 6成受訪者表示在網購時從不閱讀網店的私隱政策或不知道甚麼是私隱政策;更甚者,當網店顯示小型文字檔案訊息(cookie),要求消費者選擇接受或拒絕時,有27%受訪者會忽略這些訊息,或是任由其繼續顯示。本會在報告中提出,要保障私隱,首要任務是教育消費者養成較謹慎的網購習慣。

事實上,很多香港商家尚未全面認識人工智能和掌握其策略優勢。業界正面對3項重大挑戰,包括缺乏人才、資金不足、欠缺數據。是次研究亦檢視了逾110間網店的私隱政策,發現分別只有約4成受檢視的網店有告知消費者如何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或瀏覽紀錄,在保障客戶私隱上,網店要多加檢視和改進。

要好好處理消費者在人工智能與商家處於不平等地位,商家有必須踏出關鍵第一步,採用行業最佳營商手法,制定公司人工智能政策和企業管治。本會提出8項重點營商手法的建議,期望業界遵從良好的合規做法及資訊披露,同時由行業商會牽頭建立「消費者約章」,並邀請其會員企業共同承諾和遵守,以贏得消費者信任。

目前全球不同組織已制定了超過160套人工智能道德原則或指引,部分司法管轄區更已經推出相關的法規或者提出議案準備立法。本會檢視了全球10個司法管轄區的人工智能發展藍圖和管治方式,發現其政策法規主要分兩大方向,其一是以風險管理為本,例如歐盟在去年4月提出了《人工智能法案》,以風險為基礎作分級管制,規定必須禁止使用屬「不可接受風險」級別的人工智能系統,而「高風險」的人工智能系統必須受到嚴密監管;另一方向是規管業界營商行為,例如內地在今年3月實施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重點規範人工智能算法的應用,監督在網店、搜尋器、社交媒體使用算法推薦服務的商家;加拿大則提出《數字憲章實施法案》,其中包括《人工智能與數據法案》;日本和南韓對消費者定期進行意見調查,了解他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程度;新加坡著重以教育,提升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還為商家提供各種支援。

本港可參考各地管治的經驗,制定一套適合香港發展所需、全面和長遠的人工智能政策和清晰的發展藍圖。報告中建議政府在考慮政策內容時,可涵蓋7個範疇,例如為人工智能發展建立清晰的願景和里程碑、以身作則加速數碼化轉型、吸引及培養相關人才,並為商家提供人工智能道德培訓或指引等。乘著全球邁向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機遇,和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為實現香港成為以數碼經濟發展的智慧城市,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必須集結力量,並肩前進,才能將人工智能的應用,轉化為香港未來向前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