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頁顯示
洗衣費用差異有多大? 洗衣第一步,當然是挑選洗衣產品!消委會就市面上的洗衣粉、洗衣液以及洗衣膠囊進行詳細評測,快速比較三者在建議用量與價錢之間的性價比;但由於每款洗衣產品的建議用量及價錢不一,所以最終得出的洗衣費用只能用作參考: 洗衣粉:每次用量由19克至81克,洗衣費用介乎$0.23至$1.28,差價達4倍 洗衣液:每次用量為15克至102克,洗衣費用介乎$0.28至$2.89,差價高達9倍 洗衣膠囊:每次用量為1顆,價錢介乎$2至$6.6,最多相差逾2倍 若把三種洗衣產品作比較,每次洗衣費用可介乎$0.23至$6.6,相差超過27倍!以上可見,洗衣膠囊的平均洗衣費用相對較高,但它的清潔能力又是否比另外兩款優勝? 去污效能大比拼!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試過誤把各種頑固污漬濺到身上的尷尬情況,故洗衣產品的去污效能相當重要,亦是消費者辨別洗衣產品好壞的關鍵之一。而日常污漬主要分為四大類: (a)油性污漬(包括礦物油、粉底、牛肉脂肪、人體皮脂) 去除油性污漬方面,大部分洗衣粉在去除人體皮脂表現較佳,去除粉底和礦物油的表現較弱;大部分洗衣液在去除人體皮脂及粉底的表現較佳,但去除礦物油表現則較參差。另外,洗衣粉、洗衣液或洗衣膠囊三種洗衣產品在去除牛肉脂肪的表現則相對較弱,如大家有意去「鋸扒」的話就要格外小心了。 (b)酵素污漬(包括朱古力、血漬、胡蘿蔔糊、混有青草的泥土等) 洗衣膠囊除了在除油表現較佳,酵素去污的成效亦較其餘兩者高。而洗衣粉普遍在去除朱古力漬的表現較弱,洗衣液則表現不俗。 (c)可氧化污漬(包括茶漬、咖啡、藍莓、番茄醬、紅酒、豉油等) 以食物污漬來說,大部分洗衣粉及洗衣液在去除藍莓、番茄醬及豉油等會較有效,但在去除咖啡、紅酒及芥末等的表現則較參差。而在較難去除的茶漬上,洗衣膠囊均可有效淡化茶漬,部分洗衣液能略為淡化茶漬,但洗衣粉則未能淡化。 (d)其他污漬(包括水溶性及油溶性漆油等) 由於漆油屬於化學物質,相對較難清洗;三種洗衣產品在此項表現上均未如理想,同樣難以去除相關物質,但整體去除水溶性漆油的表現卻比油溶性漆油為佳。 衣物固色要留神 假如誤選固色效能不佳的洗衣產品,隨時會把衣物「變身」!就衣物固色效能而言,絕大多數洗衣液的固色程度比洗衣粉好,而洗衣膠囊固色程度的整體表現也不錯。 洗衣粉 vs 洗衣液 雖然洗衣膠囊整體表現不錯,惟價錢卻比洗衣粉或洗衣液較昂貴;加上不及洗衣粉與洗衣液般普遍,因此大部分人仍偏向採用洗衣粉或洗衣液。 洗衣粉和洗衣液兩者成分大同小異,最大的分別就是洗衣粉添加了固體的填充物(fillers),以便取用及防止結塊。另外,洗衣粉的每次洗衣費用雖然較洗衣液便宜,但使用前需先溶於水及不要過量,否則會有白色粉末殘留於深色衣物上,影響外觀;相反,洗衣液則易與水混和,也不會出現結塊情況,較洗衣粉環保。 想知道自己使用的洗衣產品表現如何?不妨細閱【493期 測試34款洗衣粉、洗衣液及洗衣膠囊 4款去污效能出眾】的詳細測試吧。 善用洗衣小技巧 你以為選用合適的洗衣產品就足夠了嗎?如果欠缺正確的洗衣技巧,再好的衣服也會有洗壞的一天! 勤洗衣防「噏」味 香港天氣潮濕,假如衣物擺放和處理不當,便容易令細菌滋生,令衣物出現陣陣「噏」味,特別是合成纖維衣物。要避免異味,就應該將有汗液的衣物盡快清洗,而清洗後亦要徹底晾乾。 定期清潔很重要 為保持洗衣效能及阻止細菌滋生,須定期用洗衣機的滾桶洗衣程序或以較高水溫,例如攝氐60度或以上的熱水,以空機(不加入衣物及洗衣劑)啓動洗衣程序,來確保洗衣機的潔淨。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把衣物洗得乾乾淨淨,一部性能強勁、「慳水慳電」的洗衣機確實非常重要。立即進入【洗衣機:慳水與慳電 兩者不可兼得?】,為洗衣做好充足準備。 環保洗衣可能嗎? 近年大眾的環保意識提高,在選購洗衣產品時往往會考慮環保因素,市面上亦充斥聲稱「可生物降解」的洗衣產品,到底是否代表環保? 這類產品其實只針對其表面活性劑或大部分的成分,但產品是否符合可持續消費的理念,需要全盤考慮,例如包裝可否循環再用、產品的生產及運輸過程會否減少排放污染物等細節才能作比較。 分辨真.「天然」「有機」 為避免消費者出現「難分真與假」的情況,不少洗衣劑均會標示出由第三方認證機構所發出的標籤,例如: Environmental Choice New Zealand(新西蘭政府擁有及認可) Safer Choice(美國環境保護署推行的自願性計劃) USDA(美國農業部對有機生產、處理和標示的認證) ECOCERT(1991年於法國成立的有機認證機構) USDA Certified Biobased Products(美國農業部管理、採用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的自願性標籤計劃) 中國環境標誌(內地政府機構的認證標籤計劃) 想選購合適的洗衣產品,記得要查看詳細的成分列表,亦要了解產品是否獲認證機構發出相關標籤。同時,大家亦可查看【494期 辨別洗衣劑環保標籤是否經認證】以了解更多選購洗衣產品的小貼士。
洗衣機可分為三大類型 首先有我們常說的「大眼雞」,即前置式,第二類型是較窄身的歐洲頂揭式,第三類型是較闊身的日本頂揭式(又稱葉輪式)。前置式及歐洲頂揭式型號運作時,滾筒圍繞著水平的軸心自轉,衣物在滾筒內會上下滾動;而葉輪式型號運作時,滾筒則圍繞著垂直的軸心自轉。 洗衫表現大對決 消委會最近測試了18款洗衣機,比較它們的慳電及慳水程度、洗衣表現、寧靜及減震程度等,現在先給大家摘要以作參考: 邊款洗得較乾淨? 一般來說,能將水加熱的前置式和歐洲頂揭式型號,似乎更有效發揮洗衣粉的潔淨能力。雖然葉輪式沒有加熱功能,只能以室溫的水洗衣,但測試結果顯示,某些葉輪式型號的潔淨程度未必較其他樣本遜色。 洗衣階段長或短? 在同類別洗衣機中,所需時間越長,普遍洗得較乾淨。雖然不少洗衣機都設有「快洗」程序,例如只需15分鐘便完成洗衣、過水及脫水,但此程序一般只適用於清洗小量及不太骯髒的衣物。 過完水殘留最少洗衣劑? 殘留在衣物上的洗衣劑分量愈少,代表過水效果愈好。前置式和葉輪式均有幾款表現出色的型號。 洗完衫唔會濕漉漉? 脫水效果參差,例如「棉質衣物」環節中,前置式樣本的殘留水分量由42%至112%,差異較大。葉輪式樣本的脫水轉速普遍較另外兩類低,脫水效果普遍較差。 邊款洗衣機 洗衫最快呀? 家務每天都做不完,當然想快點可以晾衫!哪個類型的洗衣機洗衫比較快呢? 測試中,全部葉輪式樣本都表現優秀,清洗每公斤衣物需時約7至20分鐘;前置式的表現參差,清洗每公斤衣物需時由17至59分鐘不等;歐洲頂揭式樣本需時平均較長,清洗每公斤衣物約需32至44分鐘。 想慳水又慳電?做不到哦。 用洗衣機,當然想慳水又慳電!但原來無法兩者兼得! 用電方面,由於葉輪式樣本沒有加熱功能,加上脫水轉速通常較低,洗衣程序亦往往需時較短,故一般而言,比前置式及歐洲頂揭式樣本更為慳電。 用水方面,前置式及歐洲頂揭式洗衣機在洗衣時,衣物會在機內上下翻滾,故滾筒毋需載滿水都可清洗全部衣物,一般而言較葉輪式洗衣機慳水。 此外,使用冷水洗衣功能或「節能」程序,也有助節約能源。其實按物料種類或骯髒程度將衣物分類,再按說明書選擇合適的洗衣程序,便能有效慳水慳電! 兒童安全設計要留心 在兒童安全設計方面,前置式和歐洲頂揭式的門蓋在運作過程中都被鎖緊,相對較為安全。葉輪式洗衣機由於蓋口向上而且較闊,若沒有啟動兒童安全鎖,兒童誤墮機內的風險相對會較高;而且滾筒在洗衣時會載滿水,打開門蓋後滾筒內的水亦不一定會自動排走,萬一兒童因意外導致頭部倒插滾筒內,便有可能遇溺。因此,家長選購時務必要注意洗衣機有否配備兒童安全鎖功能,因為這有助減低意外發生的風險。 保養貼士 一台洗衣機的費用可不便宜,要怎樣保養和使用才可以延長它的壽命呢? 部分洗衣機設有「滾筒清潔」程序,每月應該最少啟動該程序一次。用戶亦可定期以高水溫設定空機啟動洗衣程序(不放入衣物及洗衣劑),以清潔滾筒。 避免一次過洗過多的衣物,以減少滾筒在高速轉動時可能引致的擺動,從而減低機械損壞的機會。 應按洗衣劑的包裝說明上的建議放入適量的洗衣劑,不要過量,以免洗衣時產生過多泡沫,影響洗衣機的運作。 若洗衣機可調校脫水轉速,可考慮把轉速調低,減輕機械損耗的同時,也可減少對衣物的磨損。 再送你:環保洗衫錦囊 使用冷水洗衣功能或「節能」程序,有助節約能源。按物料的種類或骯髒程度將衣物進行分類,再按照說明書的指示選擇合適的洗衣程序,便能更有效慳水慳電。 盡量儲滿一機衣物才開啟洗衣機。 過量使用洗衣劑未必能提升潔淨效果,不但浪費金錢,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 想看看18款型號的表現詳情?快click入【529期《選擇》月刊 葉輪式?前置式?頂揭式?哪款洗衣機慳電或慳水?】看完整報告。
買奶粉篇: BB要飲幾多號奶粉? 「幾時要轉2號?」「繼續食1號唔轉2、3號得唔得?」常常見到其他家長討論幾多號奶粉,聽得一頭霧水?原來符合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的嬰兒配方奶,可分為1至4號: 1號(嬰兒配方產品,infant formula) 適合初生至12個月大的BB食用,是擬作母乳的替代品。這產品經特別製造,以及在BB獲餵哺適當的補充食品之前,單憑該產品本身,已可滿足BB的營養需要。 2號(較大嬰兒及奶兒配方產品,follow-up formula) 俗稱「大仔奶粉」,是母乳或嬰兒配方產品的替代品,適合6個月大但未滿36個月,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的BB食用。在逐步多元化的膳食中,2號奶粉能作為液體部分的食物,但不能作為唯一的營養來源。 3、4號(成長/助長配方奶,follow-up formula) 適合1歲或以上的BB,以攝取額外的營養。 要分辨該罐奶粉是幾多號亦不難,因為在奶粉罐上通常會以字體較大的文字來標明其所屬類別的號碼。 幾時轉「大仔奶粉」? 相信這是不少父母的迷思,實際上,雖然「大仔奶粉」的成分和初生嬰兒配方有少許分別,但其實只要為BB提供足夠輔食,已有足夠的營養,未必要轉食大仔奶粉。1歲以後,BB的餐單更逐漸多樣化,奶類飲料已變成輔助性,父母就可考慮以牛奶取代,直至BB戒奶為止。 飲牛奶方面,1歲至2歲大的BB 可以飲用全脂奶,因BB需要攝取足夠的脂肪以幫助成長。2歲至5歲大的BB,只要有充足的固體膳食,就可考慮飲用低脂奶。至於5歲以上則可飲用脫脂奶,因過量攝取脂肪和能量會增加日後患上肥胖症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解構奶粉廣告中的成分! 平日看奶粉廣告都聽不少,奶粉商聲稱產品內含有益生菌、DHA、PhD種種成分,有助BB腦部、視力、免疫系統等等的發展,亦可幫助排便。實際上,這些成分真的如奶粉商所說,能有效為BB提供足夠的營養及正常發展嗎? 益生菌(probiotic) 屬於有活性的微生物,具有改善腸道菌群平衡的能力,進食足夠的分量對健康有益處。較具代表性的益生菌包括乳桿菌(Lactobacillus,又稱乳酸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和鏈球菌(Streptococcus)。 益菌素(prebiotic) 聲稱能提升BB腸道健康的益菌素(又稱益菌生、益生纖維),是一些不能被人體消化的有機物質,在腸道內會刺激益生菌的生長或活動。益菌素通常是一些寡糖(oligosaccharide),又稱低聚糖或寡聚糖,這些成分亦屬於可溶性/水溶性膳食纖維(soluble dietary fibre)。 DHA 大家常常聽到有助BB腦部發展的DHA,其實是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縮寫,是奧米加三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ω-3 fatty acid/n-3 fatty acid)的一種。日常膳食中,我們主要可從魚類攝取DHA,特別是油性魚類如三文魚、鯖魚、鯡魚、鯷魚和香魚。 AA 同樣,亦是有助BB大腦和神經系統發展的AA是Arachidonic Acid(二十碳四烯酸)的縮寫,是奧米加六脂肪酸(omega-6 fatty acid/ω-6 fatty acid/n-6 fatty acid)的一種。日常膳食中主要可從動物脂肪、肝臟、蛋和魚攝取AA。 母乳天然含有DHA和AA,牛乳則不然,故牛乳配方奶粉內的DHA和AA均屬添加物。此外,健康BB體內可自行利用奶粉中的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和α-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來製造DHA和AA。 針對以上幾種的成分,雖然有個別研究顯示奶粉加入這些成分會對BB有益處,但仍需更多研究證明其臨床效用,及是否須常規性地加入奶粉。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目前這些都不是奶粉必須含有的成分。 β-聚葡萄糖(β-Glucan) 聲稱能增強BB免疫力的β-聚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以真菌、酵母、部分細菌及穀類(如燕麥和大麥)的細胞壁為主要成分。但根據現存的資料,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可增強BB的免疫力。 PhD(磷脂,Phospholipid) 不是薄餅公司也不是博士,PhD其實是一種脂肪,聲稱有助BB腦部的發育。母乳及牛奶天然含有PhD。從奶粉產品上的標籤顯示,所添加的「乳化劑(大豆卵磷脂)」就是其磷脂的來源。卵磷脂其實是食物中常見的成分,除存於大豆外,蛋、肝臟、牛肉、花生、蔬果如椰菜花、馬鈴薯、橙、蘋果等亦含有卵磷脂。不過現時還沒有足夠證據來證明PhD對BB的智力發展有特別益處。 水解蛋白配方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一個一個連接而成。正常情況下,人體(包括BB)進食蛋白質後,消化系統就會將蛋白質消化和吸收。那水解蛋白質是甚麼?經過水解作用的蛋白質,把長鏈蛋白質分解成較短的蛋白質和游離胺基酸,聲稱可幫助BB更好消化蛋白質。 含水解蛋白質的奶粉又稱為水解配方,根據水解作用的程度可分為「胺基酸元素配方(Amino acid-based formula)」、「高度水解配方(Extensively hydrolyzed formula)」和「部分水解配方(Partially hydrolyzed formula)」。前兩者亦可稱為「低過敏配方(Hypoallergenic infant formula)」,「高度水解配方」奶粉一般更是用作治療性飲食,餵哺不能消化牛乳蛋白或對其過敏的BB。然而實際上,還是沒有足夠證據來證明「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對BB消化、吸收及抵抗力有特別幫助。 總括而言,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以及專家意見,上述的成分都不是奶粉必須加入的成分。基本上各品牌的奶粉成分大同小異,所以家長在選購奶粉時,不應過度受產品的聲稱和宣傳所影響。相反,應查看其產品標籤,並視乎實際的需要及產品供應量等因素來考慮。 還有:奶粉標籤告訴你的事! 1. 食物配料及成分表 你可以看到奶粉所含的成分如乳糖、植物油、脫脂奶粉乳化劑等,從中也能得知產品是否含有或會令BB出現敏感症狀的物質。 2. 營養資料(nutrition information) 大部分嬰兒奶粉罐上的標籤都有標示每100克(per 100g)奶粉所含的營養素及含量,有助家長知道BB吸收了甚麼營養及各種營養的比例。另外,標籤亦同時標示每100毫升(per 100ml)奶水所含的營養,方便父母計算BB每天攝取的營養會否過多或過少。 3. 沖調步驟及建議餵哺分量 不同廠商製造奶粉的過程及方法不一,故沖調的方法和分量也不同。如果不按照指定的方法沖調,奶粉可能難以完全溶解,或沖出比原來的較稀。同時,大部分奶粉標籤上都有建議用量表,按照BB的月齡標示建議每次使用的奶粉及溫開水的分量,以及每天餵奶的次數。最好還是依照建議的分量餵哺BB,否則可能令奶水中的水分和營養過多或過少,從而衍生2個問題: 長期飲用過濃的奶:BB會因感到口渴而啼哭,父母誤以為BB不夠飽肚又再餵奶,以致過量餵哺; 長期飲用太稀的奶:不耐飽,使BB吃奶後不久又感到肚餓而啼哭,長遠來說,更可能令BB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 (注意餵奶量仍需按個別嬰兒的需要或跟從醫護人員的指示。) 4. 食物保質期 由於奶粉並不屬於一些非常容易變壞的食物,故未開封的奶粉可依據包裝上的「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的標示得知奶粉的保質期。不過,已開封的奶粉通常只能保存三至四個星期,或按包裝上的指示保存。應棄掉放置過久的已開封奶粉,因此食用量不多的話,建議購買分量較小包裝。 5. 特別儲存方式或使用指示 如奶粉須使用特別的儲存方式才可在標示的保質期內保持其特定品質,或有特別的使用方法,均須在標籤上加以陳述或說明。 開奶篇: 開奶7步曲 由於現時配方奶粉的製造技術未能做到無菌消毒,所以沖調奶粉時,要多加注意衞生及食品安全,以免對BB未發展成熟的腸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即看以下步驟及注意事項: 1. 清潔 無論是沖調奶粉的地方還是雙手,都要清潔乾淨。用梘液和水洗淨雙手後,要以乾淨的布或紙巾抹乾。 2. 準備奶樽 取出已消毒的奶樽,如奶樽中有「倒汗水」就應先倒掉。 3. 量度分量 根據奶粉罐上的指示按比例量度奶粉和水的分量。每個牌子罐內提供的勺子大小不一,應使用原廠提供的勺子。同時不要壓實匙內的奶粉,以免使用過多奶粉,令奶水過濃。 4. 沖調奶粉 煲滾自來水或蒸餾水,煮沸後置於室溫不超過30分鐘,用至少70°C的水來沖調配方奶,以殺死奶粉中有害的細菌。但要注意,過熱的水會破壞奶粉內的維他命,亦要避免使用礦泉水沖調嬰兒配方奶粉,因為礦泉水的礦物質含量較高。記得要先注入水,然後再加入奶粉。取奶粉時,先盛滿勺子,再用清潔的刀子刮平勺子上多出的奶粉,但切勿擠壓奶粉。 5. 令奶粉溶化 把奶嘴、樽蓋等組件組合套好在奶樽,然後輕輕搖晃或轉動奶樽, 讓奶粉徹底溶化。切勿大力搖晃,以免大量空氣進入引致起泡。 6. 座凍熱奶 此時,奶的溫度仍不是適合飲用的溫度。你需要將奶樽放到流動的自來水下,或把奶樽放到冷水中,令熱奶變暖至與體溫相若。要注意的是,用來冷卻的水位需低於樽口,亦不可接觸到奶嘴。你可將奶滴在手腕內側,或使用轉色溫度貼,測試溫度是否適當。 7. 立即飲用 已沖調的嬰兒配方奶應立即飲用,不宜放在室溫過久,以免細菌生長。如超逾2小時仍未飲用,必須丟掉。同時,飲用過的嬰兒配方奶,可能已沾上口腔內的細菌並繁殖生長,所以不可再加熱飲用。 如要儲存預先沖調好的奶,亦應盡量減少它置於室溫的時間。你可將沖調好的奶即時放入雪櫃冷凍部分(避免放入冰格),儲存於4°C或以下。儲存於雪櫃內超過24小時仍未飲用的奶,亦應棄置。 餵奶又有甚麼要注意? 1. 飲用預先沖調好的奶 將存放於雪櫃的奶拿出後,可將奶樽放進暖水中加暖,並於15分鐘內完成加暖程序,以減低病菌滋生的機會。緊記要避免將奶放入微波爐加熱,因為加熱後的奶溫度分布不均勻,容易燙傷BB。餵奶前亦要先將奶搖勻。 2. 俾BB自己飲奶萬萬不能 不可將奶樽墊高讓BB自己飲奶,否則會有窒息的危險。 3. 讀懂飽的心聲 餵奶時要留意BB是否已有飽的示意,若BB不願再吸啜,父母就應該停止餵奶,千萬不要強迫BB飲完樽內的奶。 4. 不讓BB含住奶樽進睡 假如BB已入睡而停止吸啜,便可拿走奶樽。不要讓BB養成含住奶樽睡覺的習慣,可減低日後蛀牙的機會。 BB對牛奶過敏? BB飲用牛奶蛋白質的配方奶後,如出現不適,原因可能是患有半乳糖血症,也可能是 對牛奶蛋白過敏。而對牛奶蛋白過敏的BB,也可能對大豆、羊奶蛋白質過敏,因此大豆蛋白或羊奶嬰兒配方奶粉並不適合食用。父母應先諮詢醫護人員,評估和診斷BB是否有需要使用特殊醫用嬰幼兒配方產品。 BB飲奶粉便秘? 事實上,奶粉中的蛋白質成分或與BB便秘問題有關。乳蛋白大致可分為乳清蛋白(whey)和酪蛋白(casein)。其中酪蛋白在牛乳內的比例較母乳內的為高,理化特性亦不同,牛乳內的酪蛋白較難被BB腸胃消化。另外,大便乾硬與奶粉中的脂肪成分亦有關。嬰兒配方奶粉中的棕櫚酸都是處於三酸甘油酯的Sn-1和Sn-3位上,它們被消化酶釋放後,游離棕櫚酸會與腸道內的鈣相結合,形成鈣皂,是大便乾硬的成因之一。加上奶粉一般添加了鈣質和鐵質,這都會令BB大便較硬身。不過,在BB 6個月以後便可進食其他食物,如膳食中包括足夠的水果和蔬菜,應可改善便秘。 最好,還是母乳餵哺 如果能選擇的話,其實媽媽用母乳餵哺孩子是最好的。一來不需沖調,亦不需要擔心水質及用具的清潔問題;二來母乳具備BB所需的營養素,而且會隨媽媽及BB的生活環境而調節為最合適BB所需的食品,更可增強BB對疾病的抵抗力。母乳中的棕櫚酸則處於三酸甘油酯Sn-2位上,經過消化後,很容易被腸道所吸收,所以餵哺母乳較少出現大便乾硬的情况。 此外,餵哺母乳是母親與BB最親密的時間,能夠有助BB認知能力的發展,對BB的成長至關重要。而餵母乳更可減低媽媽患乳癌或卵巢癌的機會。 消委會早前檢測了市面上15款預先包裝嬰兒配方奶粉,看產品安全及營養素實際含量。想知道結果的話,馬上收看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5YGwElxP0 並查閱【526期《選擇》月刊 嬰兒奶粉大檢測 9款驗出污染物及基因致癌物】內的詳細報告!
1. 張數及長度 消委會檢測發現,不同牌子的廁紙,每卷平均張數多則有300多張,少則不到200張,相差百多張。每卷的總長度亦頗參差,由20米至40米不等,可相差1倍; 2. 淨重 由於各品牌廁紙的長、闊、厚度都不盡相同,所以除了以每卷的總長度去衡量它是否便宜外,我們亦可留意其淨重。市面上的廁紙,除去包裝及紙筒後的淨重,最輕可由80多克至最重近200克。而以每100克淨重費用去計算,就得出最便宜的$1.6至最貴的$3.6,相差可愈1倍; 3. 紙質 當然,單憑計算淨重費用亦未能完全反映其性價比,我們還要考慮廁紙的紙質。普遍來說,4層紙較3層紙強韌。市面上大部份經消委會測試的廁紙樣本,吸濕效能和柔軟度都不俗; 4. 12卷裝 vs. 10卷裝哪款較抵? 精明消費者也被考起的問題:究竟選擇10卷裝還是12卷裝較抵?消委會抽取了有推出2種卷裝的品牌的產品作測試,比較兩者淨重會否有分別。結果發現,2種卷裝的每卷平均淨重和價錢都是相若。總括而言,12卷裝的廁紙還是較為抵買! 5. 揀對地方買廁紙 平時你較常去超市還是藥房買廁紙?在消委會的調查中,發現藥行、藥房或家品店的衞生紙價格一般較超巿穩定,但供應的牌子和型號可能較少。此外,超巿會在不同時間推出不同牌子型號的優惠,通常是買2抽或3 抽價格較便宜,所以選購時不妨貨比三家,花時間多作比較自然會慳得更多金錢! 6. 廁所水沖力較弱?要特別注意廁紙的容易沖散程度! 特別提示,假如每次如廁時習慣用較多廁紙,而家中廁所水沖力又較弱,或廁所渠道容易出現淤塞,選購廁紙時就要特別留意產品是否容易被沖散,易於排入污水渠。消委會曾進行測試,將不同品牌的廁紙放到水中攪動,發現市面上某些牌子的樣本經過8分鐘的攪動後,雖有破爛,但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片的紙屑,所需的沖散時間也較長; 除了以上幾項指標外,消委會亦發現通常每抽較重、捲得緊密、用手壓不易下陷,而且紙卷直徑大但紙筒細的產品較為抵買。有壓花的廁紙則通常捲得比較鬆。 7. 環保也可以是考慮因素 同時,你更可從環保的方向作考慮。廁紙不像其他紙張能回收重用,試想想如果廁紙全數用木材製造,樹木被砍伐的速度會有多快。可是,目前本港的廁紙巿場含再造成分(recycled)的廁紙還是較少見。不過都有少數是標明採用經第三方機構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認證,來自人工植林或經認證管理的樹木製造,避免過度砍伐樹木,下次不妨考慮使用這些附有FSC認證的廁紙。 除了木漿外,你或許見過竹製的原色廁紙。竹子的生長速度較樹木快,生長周期亦較短,可減少部分砍伐樹木的需求。廁紙保留了原色,不用漂白及熒光增白劑,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所產生的污染物,降低對環境和樹林的損害,更可減低人體接觸化學物的機會。 最後,不要錯過【499期《選擇》月刊 測試廁紙拉力、柔軟度及衛生 2款品質較佳】。消委會檢測市面上25款廁紙,比較它們的強韌度、柔軟度和吸濕效能。看完這份報告,就知哪款廁紙表現較出色!
洗手液 「抗菌」洗手液?別被名字誤導 市面上越來越多洗手液都標榜「殺菌消毒」,彷彿是疫情之下的必備恩物。你又怎想到原來普通洗手液的效能未必輸給標榜抗菌(antibacterial)功能的洗手液呢! 千選萬選,原來「過程」最重要! 洗手的目的是去除污垢和減少皮膚上微生物的數量至安全的程度,即使選用具有殺菌或抗菌成分的洗手液,在短暫的洗手過程中,往往未及發揮殺滅用作的時間和濃度,就已經被清水沖走,所以理論上殺菌成效非常有限。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資料亦顯示,目前研究指出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液並沒有為一般消費者帶來額外的健康好處。 市面上的洗手液未必能達到聲稱的殺菌效能,消委會根據歐洲標準EN276:2009測試市面超過30款洗手液,當中有幾款殺滅大腸桿菌的效能更只有35%以下。別讓洗手流於形式,立即免費下載【513期《選擇》月刊:多款洗手液驗出可致敏防腐劑或污染物 殺菌效能高下懸殊】,找出真正能夠有效殺菌的洗手液。是否標榜「抗菌」未必最重要,癥結所在其實在於洗手的步驟和過程。 傳統洗手液 VS 泡沫狀洗手液 VS 肥皂 除了產品的成分之外,洗手液的型態也能左右你的潔手習慣,因而影響除菌效能。有海外研究指出,與使用傳統洗手液比較,大眾使用泡沫洗手液時,一般搓手的時間會縮短,有機會因此削弱了除菌效果。近年亦有不少人會改用傳統肥皂,然而肥皂相對難搓出豐盈泡沫。使用肥皂時記得先弄濕雙手,用後亦要留意肥皂盒的衞生情況,確保乾爽無積水,否則肥皂盒便會成為細菌和微生物的溫床。 無論使用哪一款洗手產品,最重要的是調整洗手的習慣,確保有足夠時間搓手,讓泡沫發揮最大功用。繼續往下看,了解你需要知道的洗手要訣吧! 洗手竟隨時洗出皮膚炎? 疫情的陰霾下,不少人都抱怨洗到皺皮,甚至令雙手皮膚痕癢難耐。痕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人會對洗手液中某些防腐劑或抗菌成分、可致敏香料成分(fragrance allergens)等等產生過敏反應。如果你對香料成分敏感,應該避免選用含有cinnamal、citral、citronellol、coumarin、geraniol、hexyl cinnamal、linalool和limonene等等成分的洗手液。 除了敏感,錯誤的洗手方法亦容易弄巧成拙。使用過多洗手液或者洗手過度頻密,或會過度去除皮膚上天然的油脂屏障,容易令皮膚變得乾燥;用水太熱,亦有機會損害皮膚。一旦皮膚因此出現損傷,反而難以有效去除部分致病菌,甚至造成感染。你真的確認自己懂得洗手嗎? 你需要知道的洗手要訣 越是簡單的動作,越容易被忽略!正確的洗手方法和步驟,分分鐘比挑選洗手液更重要,因為錯誤使用洗手液不但不能有效殺菌,更會出現上述的「中伏」體驗。 如果缺乏清潔水源,可以用酒精含量最少為60%的酒精消毒雙手。只要能夠充分揉搓指甲、指縫等等位置,給予充分的揉搓時間,同樣能夠發揮殺菌作用。 洗手已是我們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一環,所以學懂正確步驟絕不能拖,現在就看看正確的示範吧:我的洗手日記生日篇 抗疫潔手別忘保濕!「甘油」是潤手霜的保濕秘密? 日日夜夜勤洗手,讓雙手肌膚叫苦連天,如果本身皮膚乾燥、有濕疹的話,就更是有苦自己知。洗手後,手部表面的油脂會流失,甚至可能影響天然的保濕屏障。其實只需適當使用潤手霜,便能幫助保持肌膚水潤有彈性。 在芸芸眾多的潤手霜中,究竟應該怎樣選購呢?保濕效果理想與否,其實和「甘油」有不少關係。甘油不但是效能理想的保濕劑(humectants),亦是肌膚調理劑(skin conditioning agents),可以吸收水分並帶到皮膚角質層,常見於身體和手部的護膚用品。如果甘油在配方中作為重要成分,普遍可以帶來不錯的保濕效果。然而真正長效的保濕霜,並非單純為肌膚補充水分,更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要求。 除了補水,更要防止水分流失 要長效保濕護膚,單是補充水分並不夠,更要減少皮膚的水分流失。保濕效能出色的潤手霜,可以在皮膚表面行程保護薄膜,減少水分經皮膚表面流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簡稱TEWL)。如果皮膚的天然屏障受損,水分容易流失,所量度到的TEWL數值便會較高。 如果使用潤手霜後的TEWL數值下降,便表示該產品可以更有效減少皮膚水分流失。消委會試驗了本港有售的13款潤手霜,有些產品使用後TEWL的數值下跌幅度少於5%,亦有部分成效顯著,詳情請參閱【517期《選擇》月刊:秋冬必備!首次測試 嚴選平靚正潤手霜】。 這樣用,才能發揮潤手霜最大功效 聰明的你應該也想到,當然是趁雙手變得乾燥前就要保濕!潔淨和抹乾雙手後,把握黃金幾分鐘塗抹潤膚霜,輕輕按摩至完全吸收,記得不要忽略手指、指尖和指縫等等位置。海外有研究估計平均我們每次會用上1.7克潤手霜,不過份量絕對要視乎皮膚狀況、手掌大小、天氣乾燥情況等等而決定。現在出一次街也要洗好幾次手,不妨隨身帶備份量小巧的潤手霜,預備隨時使用吧! 除菌掛卡、掛章 殺菌效能可能「得個講字」 疫情爆發,坊間湧現形態各異的「除菌卡」、「除菌掛章」、「除菌筆」等等,聲稱掛在身上甚至背包上,就能提供除菌抗病毒的效果。這種看似方便又實用的抗疫「新科技」,其實大多數在實際環境都欠有效實證,大家使用前要加倍留神,不要盲目依賴。 消委會就產品上標榜的功能向供應商查詢,雖然部分供應商有回應,但絕大部分都未能證明有關產品可以在短時間內消除特定病毒或減低特定病毒感染性(virus infectivity)的效能。部分產品聲稱能殺滅99.99%細菌,然而由產品供應商所提交的數據卻未如聲稱般有效,這種情況甚至有機會違反本港的《商品說明條例》。 所謂的有效成分「二氧化氯」真的有用嗎? 產品普遍聲稱會釋出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氣體,以達致消毒除菌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二氧化氯的確有消毒作用,部分國家會用來改善食水異味、漂白紙漿。在密閉空間使用高濃度的二氧化氯可以殺菌,甚至能殺滅惡名昭彰的炭疽桿菌,不過施用時必須撤離在場人士,才能避免連帶的健康風險。 説回這些除菌掛章,儘管產品有機會釋出二氧化氯,但在實際使用時,其濃度理論上都不足以達到除菌效果,加上以下種種限制,抗疫效果存疑。 在街上即失效?空間和時間限制多多 大眾期望這些除菌掛卡掛章能在街上和戶外為使用者提供保護,然而實情卻有機會事與願違。這些產品的效能普遍會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廠商都會建議在空氣不太流通、甚至密閉的空間使用,遇到有風的環境,其效能便會進一步被削弱。不少產品亦建議避免在潮濕、有水氣、陽光照射的情況下使用,甚或直接表明不建議消費者在戶外使用。雖然市面上不少產品都標榜99.99%除菌效能,立即看看影片,清楚了解背後的實驗原理吧。 廠商的測試是在密閉的實驗室內進行,而且時間長達2小時甚至24小時以上,和大眾的使用習慣有極大差異。需要這樣長的時間和局限的空間才有所謂效果,產品真的符合你期望嗎?想健康獲得真正保障,先要撇除似是而非的「偽科學」,立即看【525期《選擇》月刊:花錢求心安?除菌掛卡掛章七大疑點】! 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 淨化空氣等於防菌嗎? 新冠疫情弄得人心惶惶,尤其是確認病毒能夠透過氣溶膠(Aerosol)傳播後,空氣淨化機頓時成為抗疫新貴。然而,淨化空氣並不等於能夠防菌,更不代表能夠殺菌。 不同型號的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效能差異巨大,尤其是除PM2.5的測試中更顯懸殊,詳細評測報告請留意【527期《選擇》月刊: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 實際效果成疑 或出現二次污染】。 甚麼是PM2.5及CADR? 除了細菌和病毒,各類的污染物微粒同樣嚇人,相信大家近年應該聽過大名鼎鼎的「PM2.5」。PM2.5指微粒直徑2.5微米或以下的顆粒物,由於體積細小,人體吸入後可以深入肺部,影響健康的風險較高。因此,空氣淨化機其中一個重要功能便是去除這些細小而有害的微粒。我們可以留意「除PM2.5潔淨空氣量」(CADR),反映出空氣淨化機去除PM2.5的淨化效能,選購空氣淨化機時可以作為參考。 空氣淨化效果容易受環境影響 現在不少空氣淨化機都非常纖巧細小,甚至可以便攜得掛在頸上。不過,無論室內還是室外,使用這類隨身負離子空氣淨化機的實際功效均成疑。 在室外使用時,如果環境持續釋放污染物,例如馬路旁不斷有汽車排放廢氣、有人吸煙等等情況,都會減弱其效能;如果使用者正在走動,隨身空氣淨化機亦未必能夠及時淨化空氣;如果環境大風,風會將淨化機產生的負離子吹離用戶,令淨化功能減弱或喪失淨化效果。 換上在室內,例如巴士或地鐵車廂、商場或辦公室等,污染物可能隨空氣流動而持續飄近用戶,同樣會減弱淨化效果。 總結 學懂不同的殺菌清潔產品各自的優劣,便能夠取長補短,帶來全面的健康保障。例如正確使用洗手液,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再以上述產品輔助,就能將染病的機率盡量減低。
重新認識「咖啡因」 為什麼咖啡因叫「咖啡因」? 咖啡可以提神,令人消除疲勞、充滿幹勁,全因裡面的「咖啡因」成份。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刺激劑,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所以有提神、維持集中力等作用,但是過份攝取就會讓人出現心跳加速、焦慮等副作用。其實咖啡因絕非咖啡獨有,在茶、可可等植物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只是由於「咖啡因」首次於咖啡發現,因以為名。發現咖啡因後,我們的生活已經和咖啡因密不可分,現在可樂、奶茶、檸檬茶、甚至一些菊花茶及運動飲品中都會找到咖啡因,喝了之後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糟糕了!我好像有點上癮... 現代人對於咖啡因的熱愛已經近乎溺愛,我們只著重它提神的一面,卻忽略它讓人上癮的一面。不過只要避免過份地攝取,你依然可以放心享受咖啡。世界各地的衛生組織都未有為一般人提供統一的攝取指標,但是兒童、青少年、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精神病、某些神經系統疾病、某些肝腎疾病的人士、餵母乳的女士們要小心攝取份量,尤其是孕婦一般建議每日不應攝取超過200至300毫升咖啡因。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咖啡因出現依賴,或許是時候做點改變了。你可以嘗試逐步減量,或者先以「低咖啡因」的咖啡代替,無需逼自己明天就要「一刀切」呢! 淡咖啡未必少咖啡因 要判斷咖啡因含量,或許比你想像中難得多。如果想飲咖啡又不想攝入太多咖啡因的話,不少人會避免喝深色、偏苦的咖啡。然而,咖啡味道的濃淡和咖啡因的含量並不相對,我們不能單憑咖啡口味就「斷估」咖啡因含量。 標籤上寫沒咖啡因也不可靠? 你有留意過不少能量飲品都有標示出咖啡因,但是反而咖啡的標籤上卻無咖啡因嗎?全因在香港法例下,標籤只需列出非天然所得的成份,咖啡天然就有咖啡因,所以就沒有再額外標示了。再者,本港出售的食物和飲品都無須標示咖啡因含量。如果你是前述的咖啡因高危人士,就要額外留神了! 都市人的咖啡寵兒:自動咖啡機 嚴選咖啡機,沖出香濃滋味 想在辦公室和家中都飲到香噴噴的咖啡嗎?或許是時候「入坑」買咖啡機了。咖啡機的功能多多,有些更可以打奶泡,彷如一間小小的Cafe。除了咖啡的風味之外,咖啡機的速度、省電程度、餘滴等等也是考慮因素。常見的咖啡機可以分三類: 半自動式:只能放入咖啡粉,比較多手動工序,需要用家自行磨豆、填粉、壓粉,發燒友特別享受。 全自動式:用家放入咖啡豆,機器會將咖啡豆磨成粉末,再製作出即磨咖啡,在方便程度和趣味上取得平衡。 咖啡囊式:把預先包裝好的咖啡囊放進咖啡機,按下按鈕就可沖製咖啡。雖然幾乎沒有任何自由度,但就最為方便。 同一款豆,放進不同咖啡機,效果可以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溫度、香氣的差異可以非常大。這也難怪咖啡機的價錢亦由不足一千到過萬亦有之。買咖啡機之前不妨參考【504期《選擇》月刊:咖啡機製作咖啡速度相差3倍】,全面測試多款熱賣咖啡機 ,讓你無痛沖出心中的風味。 都是方便惹的禍?從今天起喝得更環保 「膠囊咖啡機」近年大行其道,但每沖一杯咖啡就會消耗一個或以上的膠囊,實在不太環保。其實市面上的咖啡囊並非全部都以膠囊包裝,也有鋁製咖啡囊的,前者無法回收,後者則可以帶回專門店,甚至網購收貨時「一手交一手」,交給送貨職員便可回收,非常方便。 如果真的要用塑膠囊,可別浪費裡面的咖啡渣。囊裡面的咖啡渣和普通的咖啡渣一樣,用途多多,更可以循環再用,除臭功效尤為了得。咖啡渣就像活性碳一樣佈滿無數氣孔,曬乾後可以吸濕、除臭,放在鞋櫃或者雪櫃都一流。如果廚房的水管有油污異味,你也可以嘗試倒一點咖啡渣到洗碗槽並用水沖洗,減少使用化學清潔劑。 更多咖啡機的評測和小貼士,立即看【475期《選擇》月刊:多款咖啡機製作咖啡溫度偏低】。 咖啡因可能比咖啡還要多:能量飲品要小心 能量飲品和運動飲品原來不同? 如果不喜歡咖啡,又想提提神,不少都會考慮「能量飲品」。你又知道能量飲品原來不同於運動飲品,如果運動時錯飲能量飲品更有機會出現危險? 能量飲品通常加入了咖啡因,有些一瓶的咖啡因含量可能多過一杯咖啡,雖然可以提神、增強體力,但飲用時要留神;而運動飲品則通常含有電解質,用以補充運動時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一般都不含咖啡因。 雖然不少商鋪都會將兩者放在附近,但是兩者非常不同,運動飲品不能提神,如果你在辦公室累了,多喝也無補於事;反之,能量飲品亦不適合運動時飲用,甚至會適得其反,令身體無法發揮最佳狀態。 運動大忌:以為能量飲品可以「增強能量」 別被名稱誤導了!能量飲品的「能量」字眼,未必等同一般營養學所指的「卡路里」,反而是透過加入咖啡因,讓人短時間內感覺精神奕奕。然而,加入咖啡因卻在運動過程中無助消除疲勞,更加會因此增加身體水分流失,阻礙身體的恢復,分分鐘變成「無能量」。法國食品安全機構更加建議大家避免在運動時飲用能量飲品,避免有某些遺傳因素的人士有較大反應,可能出現心臟驟停。 除了咖啡因的隱憂外,這些飲品往往添加了許多糖分。想飲得其所,發揮應有功效,不妨看【451期《選擇》月刊:能量飲品含咖啡因或糖 最高如飲1杯咖啡或食10粒方糖】。
6種豆腐營養、口感大不同 市面上的豆腐主要分為中國豆腐和日本豆腐,各可再細分為3種: 中國豆腐: 主要分為老豆腐(又名北豆腐)、嫩豆腐(又名南豆腐)及內酯豆腐。 老豆腐: 蛋白質含量最高,水份最少。主要以鹽滷或氯化鎂為固化劑,含豐富鎂質(促進骨骼生長,參與啟動多種酶的活性以調節激素及胃腸道功能),質感結實; 嫩豆腐: 蛋白質和水份含量都是中等。主要以熟石膏為固化劑,鈣質較高,質感較柔軟,口感細嫩; 內酯豆腐: 蛋白質含量最低,但水份最多,質感非常柔軟細嫩。 日本豆腐: 主要分為木綿(Momen)豆腐、絹(Kinugoshi)豆腐及充填絹(Jutten Filled Silken)豆腐。木綿豆腐及絹豆腐都常以鹽滷或氯化鎂為固化劑,因此鎂質含量亦較高。 木綿豆腐: 蛋白質含量較高,水份較少,質感稍為粗糙結實,通常會留下棉布或模具痕跡; 絹豆腐: 蛋白質含量較低,水份較多,質感柔軟嫩滑; 充填絹豆腐: 蛋白質含量較低,水份較多,質感非常嫩滑。這種類型的絹豆腐更衞生,因它是在密封包裝內固化,加熱凝固技術有助減少活細菌; 由於硬豆腐的水分較少,質地較結實,較不容易散開,所以常用於燒烤、煎炸或炆燉。至於嫰豆腐的水分較多,質地嫰滑,則較適合蒸煮或涼拌。 食用豆腐要訣 豆腐、肉類交替食用:豆腐含豐富的大豆蛋白質,更含穀類蛋白所缺乏的賴氨基酸。豆腐和肉類交替食用,就可以有效吸收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 植物性膳食:豆腐內的大豆油屬植物油,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還含較多的磷脂,能有效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及總膽固醇的水平。有研究更指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習慣,可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亦能幫助控制體重; 不要只吃大豆製品:豆腐的部分礦物質如鐵(以維持正常造血功能)和鋅(是體內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對人體發育、認知行為、傷口癒合、免疫調節等起重要作用)含量偏低,當中亦含阻礙身體利用礦物質的植酸。因此,素食者不應過份依賴進食豆腐或大豆製品攝取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應一併進食其他食物以補充不同營養素。 以下人士食用豆腐時,要格外留神! 大豆過敏:避免食用豆腐; 患有痛風:豆腐的嘌呤(purine)含量較高,所以進食豆腐時要留意分量,並盡量避免與其他高嘌呤的食物如菇類、魚肉、 乾豆和內臟等同時進食,食用前應諮詢醫生及營養師的食用分量,以免進食過量; 患有或曾患腎石:坊間流傳不能同時食用豆腐和菠菜,因為豆腐含鈣,菠菜有草酸,兩者混合會產生草酸石,並形成腎石。但其實一般人需要大量及長時間同時進食豆腐和菠菜才會生腎石,但本身有腎石或曾生腎石的人,則需留意食用分量,以免腎石復發; 患乳癌並正接受治療:有研究顯示大豆內的植物性激素可能會干擾治療乳癌藥物的效果,所以食用前最好諮詢醫生及營養師。 保存豆腐有妙法 儲存預先包裝的豆腐,似乎沒太多東西需要擔心。不過非預先包裝的豆腐,又要如何儲存才好呢? 善用保鮮膜:豆腐容易吸收其他食物的氣味,所以儲存非預先包裝豆腐應先用保鮮膜覆蓋,以防止吸入其他食物的氣味; 存放1日,浸清水:購買豆腐後,如將在同一天或第二天早上進食,可將豆腐轉移到乾淨的清水中,然後存放在雪櫃的蔬菜格或冰箱的下層; 存放2日,先浸沸水再浸清水:先用棉布包裹豆腐,放入沸水中約1分鐘,然後在棉布中取出豆腐,放入冷水中冷卻,防止豆腐崩裂; 換水:浸豆腐的清水要每天更換,確保豆腐乾淨; 注意溫度:避免存放豆腐在雪櫃內過冷的位置,以免豆腐凍結並出現裂縫和開孔。同時,從雪櫃取出後應盡快烹調食用,不要放置在室溫,以防變壞。 除了上述的基本豆腐知識外,同種類但不同品牌的豆腐,營養成份亦可有大差異。早前我們搜集了40款市面常見的預先及非預先包裝豆腐樣本進行測試,發現當中逾7成的豆腐樣本並非屬「低脂」,同時只有2款屬「高鈣」等。想看詳細報告,即click入【504期《選擇》月刊 40款豆腐只有2款驗出屬「高鈣」 僅四分一為「低脂」食品】。
不太認識油壓床? 油壓床,又名氣壓桿床,其實就是在床板下裝了2至3套俗稱油壓臂的氣壓棒(gas springs)(常見於辦公室座椅升降系統或車尾門支撐系統)及金屬活動架,在油壓臂的輔助下,你可以較易推起整組床板及床褥,並使用床下的收納空間。 揀選油壓床秘訣 物料要靠得住:檢查油壓床物料、油壓臂和木板的強度是否足夠。金屬活動架又是否安裝妥當及堅實穩固; 油壓臂要承托力足夠:由於油壓床要一次過托起床褥、床板和床框,所以油壓臂的承托力絕對是油壓床的安全關鍵。選購時記緊檢查油壓臂有否標示製造商及品牌資料,以及其承托力資料,如1000N(約等於100千克)、250lbs(磅)或60kg(千克)。 有些牌子的床褥特別重,油壓床所用油壓臂的承托力亦須相應提高,否則不能升起床褥。相反,若床板或床褥較輕,但用了高承托力油壓臂,則每次都要花較大力氣按下床褥床板,才能把油壓床回復原位,因此適當地因應床褥重量,配備相應承托力的油壓床十分重要; 油壓臂安裝要夠「穩陣」:留意安裝在金屬支架上的油壓臂位置是否對稱及沒有阻礙,而所有螺絲亦應旋緊及穩固,否則有機會影響油壓床的安全,甚至其操作暢順度和耐用性 ; 應備安全支撐:油壓臂若沒有鎖定功能,則應備額外安全支撐。 使用時亦應注意以下幾點: 移開床上物品:操作油壓床前,先移開床板上的重物或易移動的物件; 不要單獨行事:確保有人在旁,有事起上來也能立即幫忙; 小童、長者、寵物遠離:小童和長者不夠力氣操作油壓床,易生意外。寵物跳來跳去亦容易出事; 確保鎖定:推起床後,記緊先檢查油壓臂是否固定,以防無故滑下、塌下。如該床不包含額外安全支撐,最好分別在兩邊開合處及中間,放置其他可移動及有承托力的家具,如衣箱或椅子,一旦有意外發生,亦可緩衝; 正確姿勢:無論是掀開抑或-還原/合上油壓床,確保姿勢正確,避免弄傷。 掀開:雙腳分開站,屈膝蹲下,腰挺直,再用雙手抓緊及提升床框;還原/合上:不要只用手腕,而是用手臂及身體的下墜力壓下床褥。 摺檯暗藏危機 以往香港曾出現不少兒童因摺檯致死的個案,多數都是摺檯翻倒後,小童坐在摺檯的橫檔上,令檯腳合上而將小童夾至窒息而死。兒童被檯腳夾着,一般很難掙脫,而越是掙扎,更越令檯腳收緊,情況就更凶險。 如何能避過不幸? 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所有摺檯均須符合一般安全規定,例如要有安全鎖掣,確保摺檯在翻轉後,不會意外摺合。不過我們亦不能就這樣掉以輕心,選購及使用摺檯前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安全鎖(有內置彈簧的金屬橫栓):不應購買沒有安全鎖的摺檯,選擇時要選結構較穩固的,例如所有檯腳上的螺絲已上緊,不會有容易鬆脫的部件等;開啟摺檯後緊記拉出安全鎖套在適當位置,確保摺檯不會無故摺合; 摺檯擺放位置:家中如有剛學爬行或走路的兒童,他們往往喜歡攀扶或倚傍傢俬支持身體平衡,所以最好將未開啟的摺檯固定在牆邊使不易推倒,減低兒童受傷機會; 教導孩子:告訴小童摺檯的危險之處,讓他們理解如何使用摺檯亦非常重要,以防他們將摺檯倒轉玩耍, 在檯腳間爬行或匿藏,甚至攀爬到檯面上,或是過份重壓於檯面的一邊,令摺檯翻倒引致危險; 杜絕「睇漏眼」:即使只是短短幾分鐘,一剎那「睇漏眼」意外已可發生,所以要確保兒童時刻都有成人看管。 【404期《選擇》月刊 當心遭油壓床壓傷】及【420期《選擇》月刊 兩歲男童喪生 摺檯安全再惹關注】中,有更多關於油壓床及摺檯的資訊如訂製步驟 ,有興趣購買油壓床及摺檯的朋友不妨click入文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