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篇
自疫情發生後,坊間出現不少聲稱用途廣泛,毋須稀釋/過水,能即開即用的殺菌消毒噴劑,用以消毒環境、物品、雙手。它們是否如聲稱般有效?即看影片及以下文字解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Eux4KEnRg
噴劑中的消毒殺菌成分
本會檢測了市面上15款消毒噴劑,其中有9款都以次氯酸(hypochlorous acid,HOCI)消毒殺菌(它們又稱為次氯酸水),濃度由50ppm至210ppm不等。其餘則以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ClO2)、氯氧化合物(oxychlorine compounds)或植物提取物製成。
有效氯濃度差異大
日本經濟產業省轄下技術和評價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NITE)指出,次氯酸水(酸性)可供非醫療場所之環境表面作消毒用途,但須含若干水平的有效氯濃度相等於或超過35ppm;如以二氯異氰尿酸鈉(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NaDCC)製成的產品,則有效氯濃度應相等於或超過100ppm,才能對新冠病毒發揮效用。但要留意,研究並無評估其安全性,及用作雙手和空間消毒等用途。
本會在2020年檢測的9款次氯酸樣本中,有8款均能檢出50mg/L(即50ppm)或以上濃度的有效氯,但當中有三款產品在打開使用一段日子後,有效氯濃度漸減(到第14日時下降了約15%至20%)。這與次氯酸本身具有不穩定特性有關,所以建議消費者應購買較「新鮮」製造的批次,一經打開盡快使用,並避免大量囤積或購買大包裝。
能否有效消滅病毒?
這自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本會以人類腺病毒5型(Adenovirus type 5)這種較難對付的試驗病毒,來測試消毒劑的效能(理論上,如產品可有效對付這種非包膜病毒,應能對付任何包膜病毒如新冠病毒(SARS-CoV-2))。
檢測發現,有5款樣本消除病毒的表現較突出,試驗病毒在接觸消毒劑後,病毒感染性(viral infectivity)減少了85.21%至超過99.99%(99.99%是接近完全抑制病毒的活性)。可是亦有3款樣本對試驗病毒的感染能力只有些微甚至沒有影響。
殺菌效能參差
本會分別測試了消毒劑殺滅常見的大腸桿菌K12(Escherichia coli K12)和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效能,其中有8款對付2種試驗細菌的殺滅率都超過99.999%,符合其聲稱的表現。但餘下有些產品則未能同時有效對付2種細菌,其中以二氧化氯為主要成分的2款樣本,殺滅試驗細菌率更只有28%以下。
偏酸/鹼會刺激人體
若消毒液過酸或過鹼,可對皮膚造成刺激(尤其是皮膚較幼嫩的人士如幼童)。此外,使用消毒劑期間,眼睛和呼吸道都有機會接觸到消毒劑,強酸或強鹼產品可能會造成輕微至中等程度的刺激反應,嚴重者或會增加哮喘病發的機會(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建議向人體噴灑消毒劑)。
在檢測中,次氯酸類樣本及標榜含植物成分的樣本的酸鹼值,介乎pH3.9至pH7.7,屬弱酸性至中性。不過二氧化氯類樣本的酸鹼值差異則較大,1款屬偏強酸性(pH2.4),另有1款屬偏鹼性(pH9.4)。
酒精、1:99漂白水更平、靚、正?
有些消費者或會覺得,新式消毒噴霧比平時使用的消毒酒精和1:99漂白水,能更有效消毒殺菌。實情是,經本會測試,這2種常用的消毒溶液,對2種試驗細菌的殺滅率都達超過99.999%。而對付腺病毒的試驗中,試驗病毒的感染力亦分別下降了87.98%和99.83%,比起不穩定的次氯酸水,是更可靠、廉價的選擇。
想有效消毒?把這5步學起來!
由於使用消毒用品時,噴劑用量、噴灑距離、作用時間長短、施用方法、物件表面材質等因素,都會影響消毒劑的效能。產品的消毒效能亦有機會隨開封、使用和存放而逐漸下降。若要有效消毒,記得留意以下5大步驟!
| 有效消毒的先決條件,是做好清潔步驟。建議用清潔劑和清水,先去除物件表面的污垢,才進行消毒步驟。 |
---|---|
| 查閱產品所建議適合的使用地點、物料材質和表面類型(如堅硬平滑無孔表面還是有孔表面)。 |
| 確保需要消毒物件的表面於指定的作用時間內都保持濕潤。 |
| 確保物件表面噴灑了充足的消毒劑,並讓消毒劑有超過5分鐘的時間接觸物件表面,或反覆洗擦。如懷疑物件受污染的風險較高,建議延長消毒劑的作用時間,及/或增加消毒劑的分量或濃度。 |
| 消費者不宜經常打開消毒劑瓶子,或將消毒劑傾倒至另一瓶子存放,否則隨時影響消毒劑的穩定性和消毒效果。存放時亦應避開熱源和光照。 |
同時提提你,清潔家居和進行消毒時應戴上膠手套(特別是濕疹患者),減少皮膚長時間接觸化學品。
另外亦要緊記保持雙手清潔,當雙手有明顯污垢、觸摸過公共物件、沾有體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如廁後、為小朋友和寵物清理排泄物後,以及進食和預備食物前、觸摸眼睛、口和鼻前,都必須用洗手液(搓揉最少20秒)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口罩篇
過去一年,不少本港生產商都加入生產口罩的行列,令本地口罩的供應更穩定。本會特別再檢視坊間有售的口罩質素,30款檢測的樣本當中,有18款聲稱來自香港。
揀口罩6大指標
之前我們介紹過選購口罩時應留意的4項測試數據,判斷其防護等級(詳情可參閱《「抗疫門神」:選購口罩、消毒搓手液7大指標》一文):
指標1 | BFE(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細菌過濾效率 |
---|---|
指標2 | PFE(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顆粒過濾效率 |
指標3 | Delta P(Differential Pressure)壓力差(透氣程度) |
指標4 | 合成血穿透(Synthetic Blood Penetration Resistance)(防水能力) |
除此之外,消費者更可注意以下額外2項指標,選出更好的產品:
指標5 | 含菌量(Bioburden):長期佩戴含菌量超標的口罩,或會引致面部皮膚不適,及對免疫力較差人士的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
---|---|
指標6 | 口罩耳帶斷裂拉力(Mask Harness Tension):耳帶是否容易與口罩主體分離。 |
口罩檢測結果總結
即看影片及以下文字總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FOa7t-zTvM
BFE及PFE | 所有型號的BFE平均值高於95%,大部分樣本的PFE平均值亦高於95%(只有1款PFE平均值低過90%),整體表現滿意。 |
---|---|
壓力差 | 6款型號「超透氣」。 |
合成血穿透 | 本會以市面30款外科口罩在經過3種不同壓力測試下,其中1款聲稱ASTM 2級的型號只能通過1級壓力測試,因而被認為不理想。 |
含菌量 | 3款型號的每克細菌菌落總數高於歐盟限量,其中1款更遠超標準。 |
口罩耳帶斷裂拉力 | 11款型號的斷裂拉力較低,耳帶較容易拉斷。消費者戴上和脫下口罩時,要小心處理耳帶。 |
消毒噴劑及口罩測試詳細結果,可從【531期《選擇》月刊 多用途消毒噴劑是否有效? 不同因素影響效果】及【530期《選擇》月刊 最新30款外科口罩效能大測試 助消費者齊心抗疫】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