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旅遊特集 - 勿將探險變冒險

旅遊特集 - 勿將探險變冒險

近年,越來越多人選擇生態旅遊,甚至到蠻荒世界探索未知的國度。但去旅行除了要玩得盡興,還要注意安全。讓消委會送你4個貼士,教你如何減低旅遊健康風險。

文章內容

一般而言,在非洲、中南美洲和東南亞地區旅遊,健康風險會較高。如果行程涉及與當地居民有密切接觸、進入熱帶雨林地帶或參加高風險的活動如跳傘等,風險亦會相對提高。

如出發前已知悉目的地正發生重大事故,例如疫症、自然災害、戰亂、恐怖襲擊或政變,應認真評估旅程的必要性和考慮改變行程。如果有兒童、長者及孕婦同行,更應該考慮延遲甚至取消。

俾蚊咬有機會感染嚴重傳染病,包括瘧疾、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毒。因此,旅客最好於出發前4至6星期,到家庭醫生或旅遊健康中心評估健康風險和查詢是否需要接種疫苗或服用預防藥物。

外遊時要避免進食生冷或未經煮熟的食物。在落後及欠缺清潔自來水源的地方購買飲品時,應避免加冰。漱口用的水亦應以輕便的濾水設備過濾及煮沸後使用。如果無法煲水,可以用含氯(chlorine)或碘(iodine)質的淨水丸消毒後才使用。

如果在外地感到嚴重不適,可在當地求醫。返港後仍不舒服,就應該再看醫生。由於很多熱帶疾病在香港比較少見,所以必須告訴醫生曾到過甚麼地方旅遊,亦要保留或記下在外地求醫時服食過的藥物,讓醫生評估感染不同疾病的可能性。即使旅途中沒有發病,如返港3個月內有發燒、持續腹瀉、嘔吐、黃疸、泌尿紊亂、皮膚病等症狀,亦應該盡快接受檢查。 

 

 

資料來源:487期《選擇》月刊(2017年5月15日)

【旅遊特集】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