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言語治療收費差異大 認清師資、評估方式、治療方法以揀選適切方案

  • 2021.08.16

兒童出現言語和溝通障礙,或長者吞嚥和發聲困難,適切和及時的言語治療服務十分重要。消費者委員會近月就言語治療服務作出研究,發現不同服務機構的診斷和具體治療內容各有不同,收費差異亦甚大,每節治療收費由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消費者亦要問清服務機構的言語治療師是否屬「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以確保其專業能力。此外,目前並非所有機構均會在其網站上列明服務內容和收費詳情,消費者須親自到相關機構查詢,反映業界的資訊透明度亟待改善;消委會提醒有意尋求言語治療服務的人士,在揀選服務前,需事先認清執業機構的診斷和評估方式、治療內容、治療師學歷及年資,以至收費方式,以揀選適合的治療計劃。

消委會近月向54間提供言語治療服務的機構發出問卷,查詢關於兒童懷疑出現語言障礙(個案A)及中風後的長者出現吞嚥障礙(個案B)的診斷及治療服務收費和相關資料,截稿前僅收回25間機構的資料答覆,其餘機構分別表示沒有時間回覆、不願公開其機構的服務資料或不予回應,情況令人失望。至於回覆的25間機構均有提供兒童語言障礙的治療服務,但只有約半數(11間)機構提供中風後長者吞嚥障礙治療服務,當中只有5間能向消委會提供較詳盡的服務內容供查詢者參考。

首次會面揀選合適評估方式

言語治療療程通常透過首次會面來對患者作出評估,然後才決定其後的治療計劃。不同機構的評估方式各有不同,多家機構採用標準化或非標準化評估方式,或兩者皆用。其他評估範疇亦不盡相同,針對個案A則提供社交溝通、口部肌能、呼吸及吞嚥能力,說話流暢度及聲線等;而個案B則提供臨床吞嚥檢查、口腔機能、進食情況及溝通評估等方面服務。個別機構可按患者需要而提供額外收費項目,亦可轉介醫生進行評估。

消費者須留意,服務機構的服務細節各有不同,消委會查詢時有個別服務機構目前的標準化測試,是利用已通過標準化過程的評估工具用作的測試,例如學前兒童口語粵語能力測試、雷妮氏語言發展量表、象徵性遊戲測試、香港粵語發音測試等,以具理論基礎和信效度,並有常模可參照,以比較接受測試兒童的能力,作出客觀可靠的診斷結果。而非標準化評估是經過專業臨床觀察和測試兒童在各個不同語言範疇的表現,以了解兒童的語言能力,及跟進研究。至於非標準化評估,業界則沒有既定方式進行。儘管每名兒童接受測試的項目未必相同,消委會建議提供服務的機構可將相關資訊羅列於網頁或介紹單張上,有助消費者參考及比較,或直接向執業機構查詢具體的評估方法,從而判斷是否適合患者的需要,避免耽誤診療的時間。

具體治療服務要問清楚

消費者選定服務機構後亦要不時跟進治療進度和成效。患者與言語治療師首次會面後便展開的一連串治療和訓練,每間服務機構的治療內容不一,部份機構會按個別評估報告而制定治療方案。以個案A為例,有機構以個別或小組形式透過趣味活動有系統地訓練兒童的語言能力,同時提供家長培訓,建議合適的家居訓練以提升兒童於家中接受語言刺激的量與質;亦有機構針對語前技巧、語言理解、語言表達及發音等範疇制定治療方案。一些機構提供家長或照顧者的家居訓練指導,或容許家長觀課及參與訓練,從而將訓練延續至兒童的日常生活中。

至於個案B,有機構提供吞嚥能力訓練、吞嚥肌肉運動、建議食物質感及進食姿勢和技巧、照顧者餵食技巧訓練等;亦有機構提供電流刺激吞嚥治療,及/或深層嚥肌神經刺激治療,以訓練咽部肌肉,改善吞嚥困難及發聲問題。

收費差距大  留意額外收費

今次調查中不同機構的收費差距甚大,個案A及個案B的非套餐首次診斷或評估收費同樣由$780(45分鐘)至$4,000(120分鐘)不等。由於隨後的治療屬長期的服務,消費者要仔細衡量治療服務內容是否切合患者的需要和自身的預算,知所選擇。

消費者亦需留意,一些機構收費會視乎言語治療師的資歷、提供服務的日子(平日或周末)、評估項目而有所不同。同時,每節的會面時間亦不一,首次評估由30分鐘至2小時不等,其後每次治療則由30至90分鐘,而個別機構的評估時間除了視乎兒童的年齡,亦要視乎他們的合作性及家長是否多提問而定,有機會因超時而按比例增加收費。

全數預繳需留意風險

消費者可考慮購買套餐服務來展開一系列治療計劃,從而獲得較便宜的服務,例如有機構的套餐收費每6堂可享95折,每12堂可享9折等,惟須留意套餐是否設有期限,部份機構分別設有12星期至1年的有效期,例如有大學附屬教學診所只在每年1至4月和9至11月提供套餐服務。雖然套餐服務看似較划算,惟消費者仍要留意套餐收費須全數預繳的風險,例如暫停服務,機構會否退回餘下的費用。

了解言語治療師資格  可查閱公會名冊

現時本港的言語治療師的註冊制度屬自願性質,消費者在選擇言語治療服務時,應先留意提供服務的言語治療師是否屬「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在回覆的25間機構中,全部表示機構內並非所有言語治療師都具備相關的海外註冊資格。當中21間機構駐有「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合共75名言語治療師。另有17間機構表示,沒有海外註冊資格的言語治療師。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是根據一套嚴謹的標準接受評估,並獲衞生署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認證。該公會負責管理本港認可言語治療師的名冊、評估並確保其註冊會員的專業能力適合執業,同時可於其網頁及簽發予會員的註冊證明書上使用由衞生署授權使用的「認可標誌」,讓公眾容易識別。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會員亦可在名片上使用「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的名銜。

消費者選擇言語治療服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了解不同評估方式,即標準化和非標準化的功用分別,從而判斷執業機構的評估/診斷方式是否適合患者;
  • 小心比較治療方案和相關要求,加上治療費用,平衡各考慮因素才作決定;
  • 要問清提供服務的執業者的學歷及年資,和是否為「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名冊會員」或具相關資歷;
  • 如考慮購買套餐服務,要留意預繳費用的風險和限制。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