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牛油及人造牛油營養標籤錯漏百出 近5成屬嚴重不符 8成半人造牛油含基因致癌物

  • 2018.04.16

牛油是常用食材,除用作塗抹麵包,亦會用於烹調或焗製食物,為了減少吸入脂肪,不少消費者都會選用俗稱「植物牛油」的人造牛油,認為會較健康。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30款預先包裝的牛油、人造牛油及相關產品,發現大部分樣本的標籤未有準確標示營養素含量,當中近5成的營養標籤及聲稱標示更屬嚴重不符,損害消費者能獲得正確資訊的基本權利。

消委會促請生產商及代理商以負責任態度更正錯誤,並檢視生產流程,以確保日後標籤的準確性。消委會亦促請當局嚴正執法及制訂法規,要求食品標籤須列出更詳細資訊,包括油脂種類、含量比例、加工方法等,令消費者掌握更多資訊,從而作出適當選擇。

測試結果亦顯示,無論是牛油或人造牛油均含不同類型的脂肪,而當中的反式脂肪酸,如長期攝入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人造牛油的含量相對較低,但大部分均來自人工半氫化植物油的過程,由於半氫化油的應用廣泛,歐美及台灣等地區已陸續立法限制半氫化油的應用。消委會呼籲當局參考外地的做法,陸續規管半氫化油的使用。

30款測試樣本,包括9款牛油及16款人造牛油及塗抹醬、4款牛油和植物油脂肪混合物塗抺醬,以及1款起酥油。除檢視各樣本的鈉、脂肪、膽固醇等營養素含量,並比對相關營養標籤及聲稱外,是次亦測試有害污染物環氧丙醇及3-MCPD的含量。

標籤營養素含量嚴重不符已交食安跟進

消委會指出,一半測試樣本的營養標籤數據嚴重失實,消費者未必可根據標籤揀選到較健康的產品。今次測試發現不少樣本的標示值不符合有關標籤技術指引,當中包括1款人造牛油樣本的鈉含量(410毫克/100克),遠較標示的(36毫克/100克)高10倍。

另外,9款樣本檢出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過所標示的20%;4款標示「0」反式脂肪酸的樣本,實際含量則超出指引每100克不可含多於0.3克的規定所限;個別樣本的包裝聲稱含有多種維他命成分,但營養標籤上卻沒有相關資料。
消委會指,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指引,對預先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標示有嚴格規定,失實標示有機會觸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促請各代理商採取即時行動更改失實標籤的問題。

人造牛油脂肪含量差異大

相比牛油,人造牛油的總脂肪含量普遍較低,但含量差異頗大,除了3款每100克含低於40克外,大部分樣本均含60至70克。另有1款達81.4克,與牛油樣本的平均含量相若。

總脂肪當中,包括被視為壞脂肪酸的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兩者均會令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增加,影響心臟健康及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全部牛油樣本所含的飽和脂肪酸水平普遍較高(50.5-56.2克/100克),至於人造牛油則有1款樣本的含量較牛油的平均含量更高(77.2克/100克)。

促立法規管有害物質含量

測試發現18款人造牛油含有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13-640微克/公斤),而且當中16款同時含污染物3-MCPD(44-1,100微克/公斤)。由於環氧丙醇同時具基因毒性和致癌性,消費者應盡量減低從食物內攝取。歐洲於今年初完成訂定「環氧丙醇」在植物油脂及嬰幼兒奶粉等配料或食品的最高含量。為提升食物安全的水平,政府有需要密切注意相關發展,適時跟隨國際步伐,在本地引入類似的規管。

至於3-MCPD,歐洲食品安全局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建議的每日攝入量分別為2微克及4微克。按是次測試中檢出量最高的樣本(1,100微克/公斤)計,要分別持續每日進食24茶匙及48茶匙,才會超出建議上限。因此,正常進食對身體的影響甚微。

不過,由於3-MCPD亦可經其他高溫烹調而形成,因此亦同時存在於其他食物,例如精煉食油、粉麵、麵包、曲奇、蛋糕、薯片薯條,以至嬰兒配方及後續配方奶粉等。為保障身體健康,消費者應留意日常飲食習慣,以減少3-MCPD的攝入量。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