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小心參茸海味店的宰客手法 - 《選擇》月刊第423期

  • 2012.01.16

 

按此閱讀全文閱讀全文

近年有關參茸海味店的投訴不斷攀升,消費者在光顧時必須提高警覺,提防不良的銷售手法。

消費者委員會接獲有關參茸海味店的投訴個案,由2010年的228宗上升至2011年的305宗,升幅達34%。其中涉及混淆計算單位(以斤代両)的投訴由117宗增加至220宗,升幅高達88%,當中八成半投訴者為訪港旅客。

不少投訴人被店員推銷購物時無法清楚得知準確價格,在交易後始發覺價格比想像中高很多,感覺受騙。

在一投訴個案中,一名內地遊客李先生被參茸海味店員指身體欠佳,建議購買一個可調理肝腎的藥方。當李先生詢問價錢時,店員回答藥材很便宜,雲苓售價港幣8元、三七花售港幣8元、而石斛的價錢是港幣385元,但並沒有提及計價單位。

雖然李先生多次詢問實際價錢,但店員沒有正面回答,更進一步把藥物磨成粉末並裝成3瓶,結果李先生在半推半就下被店員取去信用卡過數。其後李先生發現信用卡存根的總額高達港幣28,656元,深感被騙並致電朋友,其友人得悉情況後代為報警。

經警員到場調解後,店方願意取消交易,但堅持李先生必須用港幣5000元購買一瓶藥粉,李先生最後就範。他其後向消委會投訴,要求協助退款;但店方表示雙方已簽署了和解協議書,拒絕李先生的要求。消委會建議李先生就該店舖誤導價格的手法向香港海關舉報。

另一個案中,一檔攤在元朗的藥房外售賣鮑魚,王女士被檔主高喊「鮑魚仔200蚊一斤」所吸引;她跟檔主說要一斤,由於身上沒有現金,遂以信用卡付款。王女士回家後檢查剛交易的帳單,發現金額是港幣3,200元而非港幣200元時,深感受騙。王女士從信用卡公司提供的資料,得悉交易是被一售賣海鮮及熟食的公司過帳。

消委會其後接獲王女士投訴,並去信及致電該公司,但一直不獲回覆,最後電話更停止使用。無法進一步接觸公司及進行調解,消委會向王女士解釋,單憑持卡人存根上的金額,難以證明該公司涉及誤導或虛假陳述,建議王女士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損失。

消費者在光顧參茸海味店時,必須留意一些常用的不良銷售手法:

- 店員裝懂看病,指消費者身體出毛病,繼而推薦貴重的藥材。
- 每當被問及貨品的價錢及計算單位,店員總是避免正面回答。
- 有時計算單位會以較小字體顯示,或被身體或貨物遮蔽。
- 店員急不及待將貨品切片或磨粉,以造成既定交易情況。
- 多要求以信用卡付款,避免消費者知悉價錢後取消交易。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零售商在營商過程中展示貨品價格標誌時,必須以清晰易明的方式顯示按數量單位計算的價格。若店方誤導標價、混淆斤両,或所售賣貨品的成分或功能與聲稱不符,均有可能觸犯香港法例。

消費者若遇誤導及虛假商品說明的情況,可向海關舉報。

《選擇》月刊現已上網,網址為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同時可透過電訊盈科固網及流動電話服務接收。

歡迎被邀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傳媒引用新聞稿的內容。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