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預先包裝飲品十分流行,相信不少人都認為該類飲品對身體有益。但這想法可能錯誤,其實並不比飲用汽水健康。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該類包裝飲品,包括甘蔗水、菊花蜜和花旗參蜜等,證實這謬誤真的存在。
測試聯同澳門消費者委員會進行,共42款樣本,包括:蘋果類、梨類、甘蔗類、柑桔類、柚子類、菊花類、花旗蔘類和蘆薈飲品。其中35款在本港有售。
測試檢驗樣本的總糖,包括天然存在和人工添加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
過量攝取糖分有害健康。結果發現部分樣本的總糖含量甚高,以重量百分比計,由4.6%至10.6%。
整體來說,花旗蔘類飲品的總糖含量一般較低(4.6%至6.2%),柚子類飲品則普遍較高(5.7%至10.4%)。
一些果汁飲品的糖含量與汽水相差不遠,其中兩款的總糖含量分別為10.4%和10.6%,比一些汽水的總糖含量還要高。
測試亦發現聲稱「低糖」或「少甜」的果汁飲品,含糖量並不一定較低。
7款聲稱「低糖」或「少甜」的產品,總糖含量由4.6%至8.1%,只有其中3個樣本在其類別飲品中總糖含量是最低。
營養師建議,成年中國人每日不應攝取多於5至8茶匙(20克至32克)的添加糖。
「添加糖」指所有由製造商、廚師或消費者加進食物的單醣(例如葡萄糖、果糖)和雙醣(例如蔗糖)。
根據測試所得資料,飲用這些飲品一盒或一樽,可能已攝取了3至13茶匙添加糖。
消費者不宜飲用過多該類飲品,宜多進食水果、蔬菜和全穀類,以免過胖和蛀牙。
過量飲用含糖飲品可能會導致肥胖,增加與肥胖有關的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睡眠窒息症、癌症、關節痛症等。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若某食物特別強調某種配料含量,無論高或低,必須在包裝標明該配料的實際分量,或在重量方面佔該食物的最低或最高百分率。
一個樣本聲稱「低糖」,卻沒有標明其糖分含量。消委會已將資料交予食物安全中心,跟進是否違反上述法例。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