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比較稅務貸款-《選擇》月刊第326期

  • 2003.12.15

市面上的稅務貸款計劃以「低息」、「免息」、「個人化息率」等宣傳吸引交稅人士,怎樣才可找出「最抵」稅貸?

消費者委員會研究了15家銀行推出的22個稅務貸款計劃,發現一般消費者實難以比較。

「個人化息率」是今年稅貸的特色,息率視乎個人財務狀況而釐訂,有三家銀行以此為招徠。

由於各銀行評估客戶信貸級別的方式不同,所給予的「個人化息率」亦有很大分別。

調查以相同資料向該三家銀行查詢,發現所獲的「個人化」實際年利率(APR)由3.86%至5.40%,相差1.54%。不論個人的信貸狀況如何,消費者切記貨比三家。

調查顯示稅貸廣告標示的特低息率,通常假設了最理想的情況,但往往未有清楚指出影響借貸支出的重要資料。

消委會建議應以包含利息及手續費因素的「實際年利率」,比較信貸計劃的總成本,並要注意還款期及其他條件。

以一個標示「實際年利率低至4.10%」的廣告為例,其計算是以12個月還款期(手續費每年1%)為準。但該計劃在其他還款期徵收的手續費較高,相對提高實際年利率-六個月為6.49%(手續費1.25%),九個月為5.24$%(手續費1.25%),十八個月為7.63%(手續費2.05%),與標榜的4.10%息率息相差甚遠。

借款多少亦影響年利率的高低。舉例說,$50,001貸款的實際年利率介乎3.79%至10.38%;而$500,001則為3.00%至8.18%。這亦顯示「格價」的重要。

消費者必須詳細了解推廣宣傳的特低利率,查詢所有細則。

「免息」貸款可能有誇大成分,消費者要仔細閱讀條款,了解是否要付出額外成本,或需要同時借一筆較高息貸款。

聯名申請貸款雖然有機會享較低息率,但要留意附帶的風險。若一方未能履行還款責任,其餘聯名申請者或要分擔該筆債務。

以信用卡「免息」分期交稅,通常要繳付手續費,即亦有借貸成本。消費者應衡量個人還款能力,若未能每月清還月結單結欠,便被視為簽帳欠款,須繳付高昂利息。

至於循環稅務貸款,所列息率通常只適用於首12個月,其後息率會大幅提高。

有些銀行推出「最低利率保證」,消費者要留意保證條款和保證的兌現形式,是即時減低息率,還是在清還貸款後才發還多繳利息。

調查報告亦列出了十大稅貸秘訣,刊登於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消費者申請稅貸前宜先參考。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權利 (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