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選擇》免費限時碌一LOOK(第一週)

2022.09│551期
 

脂肪?致癌物?天然牛油、人造牛油、塗抹醬點揀好?

 

牛油、人造牛油及塗抹醬是常見的食材。是次測試了28款市面常見的預先包裝牛油、人造牛油及塗抹醬等相關產品的污染物、不同種類的脂肪酸及鈉含量。結果發現,1款樣本的環氧丙醇含量超出歐盟標準上限,各樣本的不同種類脂肪酸及鈉含量差異大。

 

 

 

本會於今年2至3月,從超市、烘焙材料店及百貨公司食品部搜集了12款牛油(butter)、1款起酥油(shortening)、1款牛油和植物油的混合脂肪(blend)、2款混合脂肪塗抹醬(blended fat spread)、8款植物油的脂肪塗抹醬(fat spread)、2款蒜味人造牛油(margarine)及2款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這些含植物油的製品,坊間一般稱為人造牛油、人造脂肪塗抹醬或混合脂肪。是次測試委託獨立實驗室進行,包括食物安全及營養素含量。

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和植物甾烷醇(plant stanols)的化學結構與膽固醇相似,人體無法把它們與膽固醇分辨出來,所以它們能減少膽固醇在腸道內的吸收,有助降低血液內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約7%至10%。然而,目前還未有足夠證據證實它們能直接減低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

 

現時市面有聲稱人工添加植物固醇和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出售。高膽固醇人士攝入添加了1.5至2.5克植物固醇或甾烷醇(即約兩湯匙有添加的脂肪塗抹醬)或有助控制膽固醇水平。不過,一旦完全停止攝入植物固醇或甾烷醇,其降膽固醇的可能益處亦會停止。

 

甚麼是植物固醇和植物甾烷醇?

逾6成檢出塑化劑 惟一般食用分量不影響健康

塑化劑(Phthalates,鄰苯二甲酸酯)可提高塑膠彈性和柔軟度。溫度及食物的脂肪含量愈高,接觸食物時間愈長,親脂性(lipophilic)塑化劑的遷移量亦會較多。因此,食油在生產、儲存、包裝及運輸時,均有可能受污染。有研究指塑化劑會干擾內分泌,長期過量攝入可能會影響生殖系統的發育及其他器官。

 

歐盟法例訂明DEHP、DBP、DIDP、DINP及BBP只可用於接觸「非油性食物的使用物料和物品」,並不適用於接觸及盛裝食油的物料。相關法例亦訂定塑化劑DEHP、DBP及BBP的特定遷移限量分別為每公斤(以食物的含量計)不多於1.5、0.3及30毫克;DIDP及DINP的合計限量為每公斤不多於9毫克;DEHA的特定遷移限量為每公斤不多於18毫克。食安中心訂明DEHP、DBP、BBP、DIDP及DINP(合計)的行動水平與歐盟標準相同,惟DEHA則沒有相關行動水平。

 

是次測試了7種塑化劑包括DEHP、DBP、DIDP、DINP、BBP、DEHA及ATBC的遷移量,結果發現17款樣本檢出塑化劑(佔整體61%)。當中14款檢出DEHA,由每公斤0.12至1.30毫克,含量最高的樣本為「Lactima」(#3);而「Président」(#16)檢出每公斤0.41毫克DEHP及0.63毫克DINP。全部樣本的檢出量均沒有超過歐盟標準上限。此外沒有樣本檢出DIDP、DBP及BBP。

 

另外,8款樣本檢出ATBC,每公斤由0.14至1.70毫克,含量最高的樣本為「安佳」(#12)。EFSA訂定ATBC的每日可耐受攝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0毫克。以1個60公斤體重人士為例,ATBC的每日可耐受攝入量為60毫克。長期每日進食ATBC檢出量最高的樣本#12超過36公斤才會超過限量,因此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全部樣本的檢測結果已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近半檢出氯丙二醇及其脂肪酸酯  惟檢出量未超標

是次測試的全部12款牛油樣本均沒有檢出3-MCPD及其脂肪酸酯,以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以環氧丙醇顯示),結果與本會於2018年測試的9款牛油樣本的結果相符。

 

2018年的測試結果顯示,21款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中,16款檢出3-MCPD,由每公斤44至1,100微克。沒有檢出的樣本包括1款脂肪塗抹醬樣本、3款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另有1款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樣本則未能完成測試。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16款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中,13款樣本(佔含植物油成分樣本的81%,佔整體樣本46%)檢出的3-MCPD含量由每公斤77至1,200微克。含量最高的樣本為「earth balance」(#21)。參考歐盟就油脂與油脂的混合物訂定3-MCPD及其脂肪酸酯(以3-MCPD顯示)總和的最高含量(每公斤2,500微克),全部樣本檢出的含量均沒有超出歐盟標準上限。只有3款樣本沒有檢出3-MCPD,包括2款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大公司」(#14)及「銀寶」(#15),以及1款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樣本,「table lands」(#27)。

 

JECFA就3-MCPD及其脂肪酸酯訂定的每日暫定最高可耐受攝入量(a group of Provisional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PMTDI)是每公斤體重4微克。但EFSA則訂定每日可耐受攝入量(a group of 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為每公斤體重2微克。以1個體重為60公斤的成人為例,每日最高可攝入3-MCPD及其脂肪酸酯的分量(獨立計或合計),JECFA的建議為240微克,而EFSA的建議則為120微克。以3-MCPD含量最高(每公斤1,200微克)的樣本為例,1個60公斤體重的成人要長期每日進食約200克及100克才分別超過JECFA及EFSA的建議,因此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在油脂超過160℃高溫脫臭加工下和氯化物產生反應下形成。氯丙二醇脂肪酸酯會在胃腸道內被水解,並釋放出有毒的氯丙二醇(3-MCPD)。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oin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及歐洲食物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報告,實驗動物長期每日過量攝入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及影響雄性生殖系統。

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esters,GE)在油脂於超過200℃脫臭加工過程中形成。GE會在胃腸道內被水解並釋放出環氧丙醇(glycidol)。由於環氧丙醇是基因致癌物,一般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從食物內攝取基因致癌物。

逾半樣本檢出致癌物環氧丙醇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  1款超標

2018年的測試結果顯示,21款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中,18款樣本檢出環氧丙醇,含量由每公斤13至640微克。沒有檢出環氧丙醇的樣本包括2款牛油及植物油的混合脂肪塗抹醬,另有1款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則未能完成測試。

 

歐盟就相關的植物油和脂肪產品訂定了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以環氧丙醇顯示)的最高含量為每公斤1,000微克。是次測試結果顯示,16款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中,15款樣本(佔含植物油成分的樣本94%,佔整體樣本54%)檢出的環氧丙醇,含量由每公斤60至1,500微克。含量最高的樣本為「earth balance」(#21),檢出量超出歐盟標準上限。只有1款牛油及植物油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14)沒有檢出環氧丙醇。

 

是次測試檢出的3-MCPD及環氧丙醇水平較2018年的結果高,可能因為2018年的測試涵蓋較多減脂人造牛油及脂肪塗抹醬的樣本,油脂含量較少,油脂加工污染物亦可能相對較少(見表一)。

 

逾半樣本檢出致癌物環氧丙醇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  1款超標

 

1款樣本驗出致癌物苯並[a]芘 惟沒有超標

苯並[a]芘(Benzo[a]pyrene)屬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世衞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它列為「令人類患癌」,屬基因致癌物;因此,應盡量避免攝入。現時食安中心為食油訂定的行動水平是每公斤10微克苯並[a]芘,而將於2023年6月1日生效的《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下稱「修訂規例」)則規定,任何油或脂肪或兩者的混合物的苯並[a]芘之最高含量為每公斤5微克,而歐盟標準上限則為每公斤含2微克。是次測試結果顯示,「雪印」(#19)檢出苯並[a]芘,含量為每公斤0.8微克,符合香港現行的行動水平、將實施的修訂規例,及歐盟標準上限。

總脂肪含量差異超過1倍

脂肪為身體提供所需熱量及身體必需的脂肪酸,有助身體吸收脂溶性維他命,但過量攝入會引致肥胖。

 

是次測試的唯一1款起酥油樣本「Crisco」(#13)的總脂肪含量為所有樣本中最高,每100克含超過99.9克脂肪。起酥油一般用於製作烘焙食品如曲奇,其硬度比塗抹醬高。總脂肪含量最低的樣本為「Flora」(#17),每100克含47.6克脂肪,該2款樣本的總脂肪含量高低相差超過1倍。

 

根據香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牛油屬奶及乳製品,必須由奶類或忌廉攪製而成,其所含奶脂不得少於80%,水分不得超過16%,而鹽分則不得超過4%。惟是次測試結果顯示,「Topvalu」(#10)牛油樣本的總脂肪含量每100克只有78.4克,低於規例要求。

 

營養標籤標示值和測試結果的差距

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差逾6倍

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影響心臟健康。

 

是次測試中,起酥油樣本(#13)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為每100克25.4克。牛油樣本組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為每100克43.1克至49.9克,樣本之間的差異不大,可能是因為牛油樣本使用的配料均是奶類或忌廉。牛油和植物油的混合脂肪/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差異則較大,由每100克含30.2至69.0克。3款樣本組別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包括脂肪塗抹醬、蒜味人造牛油及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均低於牛油樣本及混合脂肪/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含量由每100克含9.5至32.5克。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及最低的樣本分別是「Président」(#16,每100克含69.0克飽和脂肪酸)和「Benecol」(#28,每100克含9.5克飽和脂肪酸),兩者相差逾6倍。

1款脂肪塗抹醬不含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有三個主要來源:

 

(1)細菌在反芻動物腸道內轉化不飽和脂肪酸而產生天然反式脂肪酸,例如牛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2)部分氫化植物油及動物油(如魚油)產生的人工反式脂肪酸,例如利用氫化植物油生產而生產的起酥油及人造牛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3)高溫加熱處理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氫化(hydrogenation)植物油是生產人造牛油的其中一種技術。全氫化植物油的過程不會產生人工反式脂肪酸,但成品的硬度很高,不易塗抹在麵包上。

 

部分氫化油是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因此,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2023年從全球食品供應中消除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歐美和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已管制或禁止部分氫化油的使用。現時部分產品已採用其他技術例如相互酯化法(interesterification)製造人造牛油,利用化學或生物酵素的方法改變脂肪的化學結構,以減低反式脂肪含量。而在本港,將於2023年12月1日生效的《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規定將部分氫化油列為食物中的違禁物質,而同時生效的《2021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修訂)規例》則規定預先包裝食物如含有氫化油(例如完全氫化油)必須在其配料表中作出相應的標示。

 

人工及天然反式脂肪酸對身體有相同影響。反式脂肪酸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對身體的影響較飽和脂肪酸大,長期攝入大量反式脂肪酸,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是次測試的起酥油樣本(#13)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為每100克0.44克。牛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普遍較其他組別的樣本高,每100克含2.28至5.0克。混合脂肪/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的含量一般低於牛油樣本的含量,每100克含0.41至2.69克,組別內最高與最低含量相差約5.6倍。蒜味人造牛油、脂肪塗抹醬及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組別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亦低於牛油樣本的含量,由每100克沒有檢出至0.31克。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樣本是「安佳」(#12,每100克含5.0克反式脂肪酸),而「OraSi」(#24)則沒有檢出反式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差異極大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減低壞膽固醇水平,有助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但過量攝入也會致肥。

 

以每100克計,起酥油樣本(#13)檢出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9.6克。牛油樣本之間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差異較少,由13.1至17.3克。混合脂肪/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由1.9至25.4克,差異極大。蒜味人造牛油、脂肪塗抹醬及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其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高於牛油樣本的含量,由13.5至34.3克,含量最高為「earth balance」脂肪塗抹醬(#21,每100克含34.3克);含量最低的樣本為「Président」混合脂肪(#16,每100克含1.9克),兩者相差約17倍。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多可相差達225倍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同樣能減低壞膽固醇水平,當中的奧米加3及奧米加6屬人體需要的脂肪酸,但過量攝入則可致肥,亦有可能會提高血脂過氧化和血管發炎的風險,特別是當生育酚(維他命E)攝入量低時。

 

世衞建議應攝取較多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控制體內的好壞膽固醇水平。在減低壞膽固醇水平而言,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有較明顯的效果。

 

以每100克計,起酥油樣本(#13)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45.2克。牛油樣本組別為1.3至2.0克。混合脂肪/混合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高於牛油樣本的含量,由0.2至8.2克。蒜味人造牛油、脂肪塗抹醬及添加植物固醇或甾烷醇的脂肪塗抹醬樣本組別則由6.2至25.6克,組別內最高及最低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差逾3倍。所有樣本中含量最高為「Crisco」(#13,每100克含45.2克);含量最低的樣本為「Président」(#16,每100克含0.2克),兩者相差達225倍。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多可相差達225倍

6款屬高鈉

測試結果顯示,無鹽牛油組別的平均鈉含量是所有組別中最低的,每100克含6毫克鈉;而蒜味人造牛油組別的平均鈉含量則是所有組別中最高的,每100克含660毫克鈉。鈉含量最低的樣本是「Crisco」(#13),每100克含3毫克鈉。根據食安中心的資料,每100克食物含超過600毫克鈉,可被視為「高鈉」。是次測試有6款樣本(#7、#9、#14、#21、#26及#28)屬「高鈉」食物,每100克含680至770毫克鈉,鈉含量最高的樣本是「earth balance」(#21)。世衞建議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入量應少於2,000毫克(5克鹽)。以鈉含量最高的樣本(#21,每100克含770毫克鈉)為例,食用分量為14克,即進食1份便會攝入108毫克鈉,佔世衞建議約5%,因此正常食用分量應不會超出世衞的建議攝入量,但消費者仍要注意從其他食物所攝入的鈉含量。

牛油適宜用於高溫煎炸嗎?

牛油(butter)屬動物性油脂,當中約一半是飽和脂肪酸。雖然飽和脂肪酸較耐高溫,不易在長時間加熱後變質,但過量攝入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牛油跟食用植物油不同,它並不是100%純油脂,含有不超過16%水分、不少於80%奶脂,以及少量其他奶類成分,而且牛油的煙點(約150℃至175℃)亦一般比精煉食用植物油低。當加熱牛油至100℃,當中的水分蒸發後,剩下的奶脂及其他奶類成分很易燒焦變黑,因此不適合高溫煎炒,較適合用於製作醬汁、蛋糕、曲奇及其他烘焙糕點。如選擇以牛油作烹調,應選用無鹽牛油,這樣較易控制成品的鈉含量;而西餐製作醬汁時,牛油應留待最後才加入,以防止變燶。有鹽牛油較適合用於塗抹麵包,以增添奶香風味。如果想用牛油煎牛扒,建議使用澄清牛油(clarified butter),它去除了水分及其他奶類成分,只含奶脂,不易燒焦變黑,因此一般煙點亦較高(約230℃至250℃)。不過,澄清牛油通常在西餐材料專門店或網上商店才有售。酥油(Ghee)是其中一種澄清牛油。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除了獲豁免的產品,預先包裝食品需標示能量及7種營養素的含量。另有些產品會標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根據《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的內容,部分營養素如在每100克或100毫升食物中含量少於或等於某水平時,在營養標籤上可標示為「0」(例如反式脂肪的指標為0.3克,鈉的指標為5毫克)。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素含量與標籤數值的差距,應在規管容忍限之內(見表四)。

 

營養標籤標示值和測試結果的差距

 

比較各樣本的營養標籤標示值與測試結果,發現2款樣本(#26及#28)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分別相差+86%及+34%。6款樣本(#3、#4、#5、#12、#15及#22)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測試結果高於標示值20%,相差+28%至+80%。2款樣本(#23及#24)沒有標示反式脂肪酸,而包裝並沒有標示獲豁免標示。2款樣本(#13及#20)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測試結果未達到標示為「0」的要求。2款樣本(#4及#24)的鈉含量測試結果未達到標示為「0」的要求。本會強調,營養標籤的資料錯誤有機會誤導消費者選購不合適的產品,特別是患有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等人士,故促請生產商及代理商提供正確的產品資料供消費者參考。

 

根據香港《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牛油必須由奶類或忌廉攪製而成。惟「Meiji」Butter Soft(#20)及「Olive Grove」Classic Spread Butter(#22)的成分表中排在第一位的配料為植物油,即其主要成分為植物油,同時成分表沒有標示牛油或butter,#22只標示「milk solid(奶固體)」,該2款樣本均有使用「Butter」字眼作為產品名稱的一部分,但卻沒有「植物油」的字眼,可能違反法例。另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規定,人造牛油的水分不得超過16%,牛油脂肪不得超過10%,但「Constantia」(#25)及「Marin Food」(#26)人造牛油的水分超過16%,不符法例要求。本會認為產品的名稱及包裝資料應標示得更清晰及準確,讓消費者容易理解產品的類別及其成分。本會已將相關樣本的資料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樣本比較

 

樣本比較

  • 牛油、人造牛油及塗抹醬產品均屬於高脂食物,建議消費者少吃,並應保持均衡飲食,定期做適量運動。
  • 全部牛油樣本均沒有檢出3-MCPD及其脂肪酸酯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但其每100克平均總脂肪(82.1克)、飽和脂肪酸(46.0克)及反式脂肪酸(3.5克)含量皆較脂肪塗抹醬樣本的為高。
  • 雖然大部分脂肪塗抹醬和聲稱的人造牛油樣本皆檢出3-MCPD及其脂肪酸酯、以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只有1款的環氧丙醇含量超過歐盟標準,但其每100克的總脂肪(47.6至77.6克)、飽和脂肪酸(9.5至32.5克)及反式脂肪酸(沒有檢出至0.31克)含量範圍則較牛油樣本的為低。
  • 無論選擇牛油、脂肪塗抹醬及聲稱的人造牛油,均應細閱包裝上的產品描述、配料表及營養標籤,留意產品的成分比例,參考本報告內容,選擇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及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產品,特別是塗抹醬樣本之間的含量差異大。如選擇塗抹醬,應盡量揀選污染物含量較少的產品。
  • 購買前應查看包裝是否完整,並留意食用期限。
  • 未開封的產品應依照包裝上標示的指示貯存。開封後的產品應盡快食用,未食完的應按產品標示冷藏,並依照包裝標示的開封後食用期限食用完畢。
  • 塗抹醬不適宜用於烹調食物。

是次測試中,消委會從各樣本驗出的3-MCPDE和GE含量與海外及食安中心的研究結果相若。業界應將食物中的3-MCPDE和GE含量盡量降低。

 

就是次檢測結果,食安中心的風險評估顯示,所有樣本的塑化劑及3-MCPDE在一般食用情況下不會影響健康。以3-MCPDE含量最高的人造牛油及塑化劑含量最高的牛油樣本為例,市民每日需分別進食半盒及155盒才超出「健康參考值」。而GE的水平則對公眾健康影響不大。

 

就消委會轉介有關食物標籤及營養標籤的個案,食安中心的跟進發現3個產品已沒有在市場出售,1個產品的標籤符合規例,3個產品則涉嫌違反相關標籤規例,食安中心會提出檢控。食安中心正跟進餘下的產品。

 

由於「部分氫化油」會損害健康,政府已修訂相關法例,於2023年12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含有「部分氫化油」的食品及油脂,業界可參考食安中心指引,做好準備。

「Lactima」(#3)的製造商表示該樣本檢出的塑化劑應是在生產過程中接觸到塑料器材而產生,DEHA的檢出量沒有超出歐盟標準,正常進食不會對消費者構成健康風險。該公司又表示,牛油的反式脂肪是源自動物脂肪中的天然反式脂肪,測試結果顯示產品的鈉含量達到標示為“0”的指標。

 

「銀寶」(#4)及(#15)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交第三方實驗室進行反式脂肪和鈉的相關測試報告,並表示結果與標示值的差距符合香港規例。另表示DEHA及ATBC為食品包裝中的化合物,#4的DEHA含量及#15的DEHA及ATBC含量符合歐盟標準,而#15的3-MCPD及環氧丙醇是來自菜籽油,含量符合歐盟標準。

 

「avonmore」(#5)的代理商表示反式脂肪會根據原材料牛奶有季節性差異,該代理商已通知其生產商進行調查、抽取及測試。

 

「M&S Food」(#9)的代理商表示與其生產商了解後,微量塑化劑應源於包裝物料,不存在於任何生產原材料。

 

「安佳」(#12)的代理商表示是次測試結果證明其產品是安全及符合法規要求,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Meadows」(#18)的代理商表示其產品符合香港法例及要求。

 

「雪印」(#19)的生產商向本會提供廠商的檢測結果以證明其產品沒有苯並[a]芘,而本會的測試結果亦證明其產品的苯並[a]芘水平低於香港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將於2023年生效的修訂條例及歐盟標準;營養標籤亦符合香港法例要求。

 

「OraSi」(#24)的生產商表示其產品中3-MCPD及其脂肪酸酯和縮水甘油酯含量遠低於歐盟標準上限,消費者可安全食用。包裝上營養標籤的印刷適用於歐洲國家,專屬香港地區的營養標籤已經提供到各銷售渠道供消費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