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專欄文章
  • 2014.09.12

消費嫺談—黃鳳嫺

時間不斷滾動,不同行業,不同人對未來的看法可以大相逕庭。積極的會視未來是機遇,是改革,是進步。悲觀一點可視未來是風險,是恐懼,令人坐立不安。取態很多時是一念之差的分別。

昨天剛巧參加了一個國際性的新領袖年會,其中一個環節便是探討「創意」究竟是改造還是破壞這世界!對不同行業而言可能大好發展良機,但對某些行業可能已響起警號,努力化危為機。這麼具爭議性的話題,討論自然是十分激烈。

與會者似乎大部份都是樂觀派,因為不少是科學家,投資者或新領袖,對未來都充滿希望和憧憬。所以在會議中似乎一開始便接受了創意會改變世界是必然發生的,問題只是誰變得較快較急,誰較遲較慢。

啓發思考的是除了呼之欲出的行業如貨幣,教育,醫療,能源等在未來十年將會面對重大改變外,較日常和冷門的行業如快餐業、婚姻介紹、航空交通也備受關注。從消保權益而言,最基本和重要的問題是這些改變是否有利消費者,還是有所威脅。如每一改變都是為優化消費者的整體體驗,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並且價廉物美和物有所值,自然是十分理想。

可是,這並不代表消費者是沒有代價的。在會上明顯指出在改變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不同行業對消費者的意見和甚至個人資料如背景,喜好習慣等的資訊捜集能力有必要大大提升,以方便作相關效率分析和設計個人化的產品和服務。

舉例說,如快餐業要面對不同食肆的競爭,關鍵可能在於更快更平,目前標準格式的套餐食品可能不合時宜,反之要提供的是儘可能因應個人口味所製作的便宜快餐,為滿足「快」的要求,消費者便要向快餐店預先登記和披露自己的飲食口味和習慣,如要送遞更奉上住宅或辦公地址等。婚姻介紹更不在話下,在未來基本背景資料可能已不能滿足有效的配對,消費者或會被要求接受更深層的心理和性格測試。然而,消費者是否想披露這麼多的資料?披露或會享受更佳服務,但私隱又似乎受威脅,這無疑是消費者矛盾的選擇。

會上沒有探討這矛盾,可能真的要留待各行各業和消費者在創意所帶來的改變的過程中,一起尋找這微妙的平衡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