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選購和使用迷思

  • 2021.01.18
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選購和使用迷思

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選購和使用迷思

1. 試驗中有次氯酸消毒產品的試驗結果與消毒酒精和稀釋漂白水相若,是否建議取代這兩類消毒劑?

事實上,消毒酒精和稀釋漂白水都有長時間的科學研究數據支持其消毒效用,是次的試驗中,亦見到這兩種常用的消毒用品在干擾物濃度較高及於短時間內,具有理想的殺菌效能,對付腺病毒的表現亦不錯。是分別用於消毒雙手和一般環境消毒的理想選擇。

儘管有次氯酸樣本在新打開時,其殺菌和消除病毒效能理想,但這類樣本中各個型號的表現差異大,加上次氯酸消毒產品的有效成分並不穩定,產品在整個使用期內,是否都能夠保持理想的殺菌和消除病毒效能,是一個重大疑問。

以本會就相關產品進行的穩定性試驗,發現有次氯酸產品自模擬使用及存放至第14日的試驗期間,其所含的有效氯濃度呈明顯下降趨勢,而有效氯濃度與產品的殺菌消除病毒效能有關。故此,本會建議消費者在使用該類產品時,若果一經打開,必須妥善存放,並且盡快使用。

2. 為甚麼要特別留意次氯酸/二氧化氯產品的生產日期?

如果一定要購買次氯酸/二氧化氯產品,建議特別留意產品的生產日期,較「新鮮」製造的產品以及妥善的儲存環境十分重要。次氯酸和二氧化氯產品所含的有效成分濃度,有機會自生產後隨時間逐漸下降。舉例說,如果購買時產品已經存放了數個月,其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已明顯有別於產品出廠時的情況。與此同時,購買時應留意產品的存放環境,避免購買置於有射燈照射或放於熱源位置附近的產品。

惟本會留意到部分次氯酸/二氧化氯產品並沒有標示產品的生產日期,甚至沒有標示任何有效期資料,建議消費者避免購買欠缺標示使用期限的消毒產品。

3. 為甚麼打開次氯酸產品後要盡快使用?

儘管有次氯酸產品指稱產品自打開使用起,有效期為3至6個月,但在本會的產品穩定性試驗中,有次氯酸樣本所含的有效氯濃度在14日試驗期間已經呈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日本亦有研究指,次氯酸水(酸性)的有效成分會自打開使用及存放2至4星期後呈明顯下降。在該研究中,次氯酸水樣本經過存放31日後,其有效氯濃度已降至極低水平,對試驗病毒已無甚抑制作用。

按本會的產品穩定性試驗結果,部分次氯酸產品經過模擬使用和存放至第14日後,其有效氯成分已呈明顯下降。故此,本會建議次氯酸產品一經打開,消費者應當盡快使用(最好兩星期內),避免因為有效成分完全降解而失去其殺菌和消除病毒的效用。本會亦不建議消費者大量囤積,或購買太大包裝。

4. 應該如何挑選次氯酸消毒產品?
除了要特別留意產品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資料外,建議消費者留意次氯酸產品有效成分的濃度。

日本有研究指出,次氯酸水(酸性)必須含有若干水平的有效氯濃度,才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發揮效用,該研究強調,無論以任何方法製備而成的次氯酸水,其有效氯濃度必須相等於或超過35ppm;如以二氯異氰尿酸鈉(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簡稱NaDCC)製成的產品,有效氯濃度應相等於或超過100ppm。

綜合本會是次試驗結果,有效氯檢出量超過100mg/L(相等於100ppm)的次氯酸殺菌消毒劑樣本,整體表現亦普遍較理想。

不過,試驗亦反映部分樣本的有效氯濃度低於其標示或說明,本會建議產品供應商留意產品有效成分的穩定性,並確保標籤說明資料(包括有效成分濃度資料)準確無誤。

另一方面,消費者應留意產品有否說明正確用法(例如要先去除施用物件表面的污垢),或者建議使用分量和作用時間,否則有機會增加消費者誤用產品的機會。

5. 應該如何正確使用次氯酸消毒產品?

儘管是次試驗中,有個別次氯酸樣本的殺菌和消除病毒效能方面表現較理想,不過,消費者必須謹記,正確使用產品,才能夠達到理想消除病毒的效果。不當使用消毒劑產品,有機會因而掉以輕心,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

綜合海外衞生組織和研究資料,目前較獲肯定的次氯酸用法是供物件表面消毒用途。而有海外有研究指,如要以次氯酸水有效對付新冠病毒,建議先去除物件上的污垢(例如有機物),亦必須用上足夠分量的消毒劑,才可能消除物件表面沾有的病毒。太少量的消毒劑並不足以有效地消除物件表面上的病毒。

如果懷疑物件受病原體污染機會較高,可採取下列方法進行清潔和消毒程序:
步驟一──清潔:要做到有效消毒,先決條件是做好清潔的步驟,才可以達至較理想的消毒效果,提高消毒劑的消毒效能。建議用清潔劑和清水,加上磨擦的動作,先去除物件表面的污垢,再進行消毒步驟。
步驟二──消毒:
● 留意產品使用說明:查閱產品所建議適合的使用地點、物料材質和表面類型(例如堅硬平滑無孔表面還是有孔表面);
● 留意產品建議的作用時間:應確保需要消毒物件的表面於產品建議的作用時間內都保持濕潤;
● 噴灑足夠分量的消毒劑,讓物件表面完全濕透,並讓消毒劑有充分時間接觸物件表面(最好超過5分鐘),或者反覆洗擦,讓其充分發揮有效的消毒作用。如果懷疑物件受污染的風險較高,建議延長消毒劑的作用時間,及/或增加消毒劑的分量或濃度。

本會必須強調,正確使用毒劑產品,才可能充分發揮產品的殺菌和消毒功效。不當使用消毒劑,例如讓其發揮作用的時間太短及用量不足,反而有機會因為掉以輕心,而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

6. 消毒劑是否適宜向人體噴灑?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建議向人體噴灑消毒劑。這個做法並不能有效減低已感染病毒的人經由飛沫或透過接觸而傳播病毒的風險。如果向人噴灑含氯或其他有毒化學物質的消毒劑有機會刺激眼睛和皮膚,經過呼吸吸入或可能引致支氣管痙攣(bronchospasm),以及作嘔或嘔吐等腸胃道影響。

個別消毒劑樣本的酸鹼值屬偏強酸性或偏鹼性,若消毒液的酸鹼值過分極端(即過酸或過鹼),經由皮膚接觸都有機會造成刺激。對皮膚較幼嫩人士而言(如幼童),若每日重覆及長時間接觸強酸或強鹼物質,刺激皮膚的機會或會較高。此外,如果產品含有致敏性較高的香料和防腐劑,或常見於清潔產品的表面活性劑,都有機會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

儘管不少產品標榜安全,消費者在使用消毒劑時亦應盡量避免經由呼吸大量吸入。如果在使用或接觸任何殺菌消毒劑後,出現呼吸道、眼睛或皮膚刺激反應,例如感到刺鼻、咳嗽、流眼水、皮膚痕癢,而反應在停用相關消毒劑後消失,有關不適反應可能與消毒劑有關,建議停用有關產品。如果家中有哮喘患者、小朋友及長者更應謹慎選擇和使用消毒劑。

7. 是否建議用消毒劑作空間/空氣消毒?

如果以非直接向物件表面噴灑方法施用消毒劑,由於噴灑距離大,物件表面上的病毒可能接觸的消毒劑劑量或只有極少量,若果接觸病毒的消毒劑劑量或有效成分濃度太低,消毒效果甚或不大。用霧化儀器施放任何類型的消毒氣體的做法並不可能提供理想的防疫功效外,更會造成資源浪費,對於場所內的人亦可能構成健康影響,可能會污染食物和飲品,增加誤服消毒劑或其殘餘物的危險。

8. 是否建議用次氯酸消毒產品用作消毒雙手用途?

去年3月,台灣衞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Taiwa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發表的防疫宣傳資料指,次氯酸一般適合用於環境消毒,但該署建議避免用於人體上。強調次氯酸水穩定性差,保存期限不長,久放會失效,受到光照更容易分解,應存放在不透光的容器中。建議如要作手部清潔,最理想都是用肥皂洗手,於不便時使用75%酒精,才是正確的防疫方法。

9. 消毒酒精和稀釋漂白水有甚麼缺點,使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實際使用情況下,稀釋漂白水並不適合供消毒皮膚用途,建議使用時配載膠手套保護皮膚,而且未必適合金屬物件表面使用。而稀釋漂白水一經稀釋建議在24小時內使用。

而消毒酒精一般較多用於消毒雙手皮膚,有機會令皮膚變得乾燥或短暫性刺激皮膚。可以選用添加了滋潤皮膚成分(如甘油)的消毒酒精產品,或者經常塗抹潤手霜來舒緩皮膚乾燥問題。除此之外,消毒酒精亦可以作消毒物件表面用途,但要留意酒精易燃的特性,使用時必須小心避開火種。

酒精和稀釋漂白水的消毒效能具有長久的科學數據支持,是可靠的選擇。如改用功效成疑的消毒劑產品,反而有機會因此增加感染病毒的機會,最終有機會得不償失。

10. 如果有情況未能使用消毒酒精和稀釋漂白水,應該怎樣做?

事實上,用清潔劑洗滌物件都是一個有效減少物件表面病毒數量的好方法。

對於光滑及無孔的表面(例如玻璃、金屬、塑膠)可用沾有清潔劑和清水的抹布擦拭;而衣物或其他紡織品則建議用清潔劑以浸泡和洗滌方法清潔。如果物件的使用率高,應當相應增加清潔或消毒次數。

 

想知更多有關測試方法,立即查看: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試驗方法和環境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