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與地貌歷險
地表的岩石及岩層看似平常,實則蘊藏並記錄了一個地區的地質歷史。每一次地殼運動、火山噴發、砂岩沉積、風化剝蝕等地質及地貌作用,都會對岩石及地層造成改變,並留下痕跡,塑造了現今香港的岩石及地貌。香港的岩石以火山岩為主,尤其在中生代期間,周期性的火山噴發形成了大量的凝灰岩與熔岩,構成了現時高大的山嶺地貌。而每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往往會緊隨着一波強大的岩漿侵入(intrusion),岩漿冷卻後會在地層中形成各類花崗質岩石,一般呈較低矮渾圓的山勢。除了火山活動之外,香港亦曾經歷多個沉積環境,包括河流、三角洲及淺海,一些主要分布於香港東北地區的沉積岩如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便是在這些環境中形成。
香港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包括大嶼山、香港島及南丫島等二百多個島嶼。雖然城市的開拓與發展已覆蓋及破壞大部分原生岩層結構,但仍有部分土地保留自然狀態,尤其於一些小島上亦留有富本地特色的岩石,供市民追溯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的地質歷史事件。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是國際認可的世界級地質公園,位於香港東部,涵蓋西貢及新界東北地區。公園劃分為兩大園區:西貢火山岩園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西貢園區包括萬宜水庫東壩和甕缸群島等地,保留着1.4億年前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六角形火山岩柱及著名的海蝕拱,這些六角形岩柱更入選為首百個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而新界東北園區則包括黃竹角咀、東平洲和荔枝窩等地,這些地方擁有橫跨4億年地質歷史的沉積岩層。除了地質奇觀,地質公園亦融合了紅樹林、潮間帶生態、客家漁民村落和鹽田遺址等自然與文化元素,讓消費者可以一次過了解香港的地質歷史、本土文化及自然生態。

遊覽注意事項
- 出發前應預先規劃行程及了解旅程路線,避免單獨前往及偏離建議的遊覽路線,亦應提前告知親友遊覽路線及大約回程時間;
- 部分島嶼及海岸地區地勢危險不宜登岸(例如黃竹角咀、赤洲、甕缸群島),只適合乘船遊覽,遊客同時應避免在吹強勁東風時前往,因強風會令海面波濤洶湧,增加船隻航行及登岸的風險;
- 穿着合適的衣物,如登山鞋、帽及防曬衣物,亦要攜帶足夠飲用水、乾糧、雨具及急救用品;
- 多留意天氣狀況,包括風勢及潮汐等資料,因部分景點如橋咀洲的連島沙洲在退潮時才會露出,再者,未查閱潮汐時間可能會被困或增加涉水的風險;
- 切勿攀爬岩柱或踐踏遭受嚴重風化或侵蝕的岩石表面;
- 小心急流、懸崖、陡坡及濕滑的石面;及
- 拍照時應注意人身安全,留意標示,切勿前往高危地點或作出危險動作。
生態提醒
- 保護地質景觀,切勿塗鴉、破壞或帶走任何岩石及化石;
- 愛護環境,切勿騷擾或傷害野生動植物;
- 留意安全警示牌,只在指定地點露營,切勿在指定露營地點或燒烤地點以外生火;
-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維護清潔與生態;及
- 到訪鄉郊村落時尊重村民及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