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生態
除了海上考察外,香港的海底世界也別有洞天。本港擁有約5,900多種海洋物種,包括約1,000種魚類及超過80種石珊瑚,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一睹珊瑚群落的風采。
珊瑚屬刺胞動物門的海洋生物,由無數細小的珊瑚蟲組成,每隻珊瑚蟲都有柱狀身體與觸手,可以感知環境及捕捉食物。石珊瑚的主要營養源自寄居在珊瑚皮層細胞中的蟲黃藻。蟲黃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將珊瑚代謝產生的廢物轉化為有機物,為珊瑚供應營養之餘亦賦予其絢麗色彩。由於香港珊瑚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大部分每年僅增長約1厘米左右,因此豐富的珊瑚群落十分珍貴。
一般而言,珊瑚最適合生長在水溫介乎25℃至28℃的海域,而香港的海水溫度可達13℃至30℃,對珊瑚而言屬嚴苛的環境,但因香港東邊水域有天然屏障保護,又不會受到珠江淡水流影響,形成相對穩定的海洋環境,才可孕育出多樣化的珊瑚群落,同時吸引多種依靠珊瑚群落的海洋生物包括海星、海膽及各種魚類,構築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礎。
消費者可透過多種水上活動親身體驗海底生態之美,例如浮潛、水肺潛水及獨木舟等,觀察珊瑚與海洋生物,感受自然的美態。不過,珊瑚對生活環境十分敏感,除了海水溫度外,海洋酸鹼度、水質及光照等因素均會影響珊瑚群落的分布及存活。一旦承受過大的環境壓力或氣候變化,珊瑚便會排出蟲黃藻,失去色彩並露出白色的骨骼,出現「珊瑚白化」現象。若環境依然未有改善,珊瑚便會因為能量不足而逐漸衰弱甚至死亡,所以消費者遊覽時要特別注意個人行為,參考以下注意事項,避免傷害珊瑚及海底生態。

遊覽注意事項
- 評估個人能力及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身體能及水性程度的活動,避免勉強參加高難度項目;
- 選擇合資格營辦方:確認領隊或教練持有相關證照,包括救生、急救、潛水執照等;
- 仔細閱讀行程細節,注意時間安排:浮潛或潛水等水上活動宜結伴同行,因此消費者應關注團員及教練的比例,確保遇上突發事故時可馬上得到協助;行程中亦應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切勿勉強參與導致疲勞或增加安全風險;
- 檢查安全裝備:浮潛面鏡、呼吸管、蛙鞋、救生衣或潛水裝備須合身且無損壞。出發前宜先與同行教練檢查裝備,保障個人安全;
- 留意天氣及海況:活動前應查閱天氣預報及海面情況,避免在風浪過大或能見度低的情況下出海。自然環境瞬息萬變,若出現天氣不穩的徵兆,便應立即撤離至安全地點;及
- 遵守導賞指引:聽從導賞員或教練的指示,保持隊形,注意安全距離,確保個人及他人安全。
生態提醒
- 落水前或登岸時應先檢查海床環境,避免踐踏珊瑚;
- 潛水或浮潛時應保持良好中性浮力,避免破壞珊瑚;
- 應留意蛙鞋的踢水方向,避免揚起沙泥,覆蓋珊瑚,影響其生長;
- 切勿採摘、觸碰或破壞珊瑚;
- 切勿餵飼、觸碰、騷擾或捕捉海洋生物,某些生物可能具危險性;及
- 建議選擇物理防曬產品如穿着長袖防曬潛水衣等,避免身上塗抹的化學物污染海洋。
此外,海岸公園內禁止進行一些破壞性活動,例如未經許可捕魚、釣魚、採集野生動植物或其部份;滑水或駕駛水上電單車;以超越10海里的速度駕駛船艇等。若違反《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2萬5千元及入獄1年。海岸公園範圍非刊憲泳灘,進行水上活動時必須注意自身安全。如遇緊急情況,請立即致電112或999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