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烘焙控必讀!首測烘焙麵粉!
破解同「筋」不同「效果」的原因

烘焙控必讀!首測烘焙麵粉!
破解同「筋」不同「效果」的原因

不少消費者都會於閒時自製美食,當中有些烘焙愛好者,會利用小麥麵粉製作蛋糕、麵包、餅乾等。不同品牌的麵粉製造出來的食物,質地和口感會不一樣。本會測試了30款小麥麵粉樣本,除了發現整體的食品安全表現不俗外,亦發現即使屬同一類別的樣本,於測試中製造的麵糰,其特性例如韌性及延展性也大不同。

使用及選購貼士

首先根據用途和食譜,了解所需的麵粉是哪種類型。若想製作較健康的麵包,全麥麵粉也是其中一種選擇。揀選時查看包裝上的描述、蛋白質含量等資料,選擇食譜所需的麵粉。

製作不同的食品,於麵粉添加的液體(例如水)分量不同。以麵包為例,較高水分會使造出的麵包瓤(crumb)更軟熟。而水分含量較高的比薩皮麵糰,會造出有嚼勁且有氣泡的比薩皮。

另外,不同類別的麵粉,其水分吸收能力亦有所不同,例如高筋麵粉可吸收高達63%的水分,而低筋麵粉則可吸收60%至63%的水分。適當地調整配方,才可使製成品的質地更好。

P值(麵糰韌性)較低的麵粉,較為適合用來製造細緻、酥脆的食品;P值較高的麵粉,則適合用來製作含油脂(例如牛油)、糖、奶等的麵糰(enriched dough)。L值(麵糰的延展性)較高的麵粉,製成的麵包的顏色較淺;L值較低的麵粉,製成的麵包的顏色則較深。

從書本或網路上取得食譜,嘗試後作出調整。以高筋麵粉製作麵包為例,食譜大約為:麵粉100克、鹽1.2克至1.8克、新鮮酵母2克至4克,以及水60克至70克。先製作較少分量,嘗試後根據個人口味調整配方,從中觀察調整配方後對麵糰和製成品的影響。

 

烘焙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想要製成完美的食品,需要透過反覆的製作過程,從而調整當中的配方。久而久之,自然熟能生巧,造出的食品便會愈來愈好。製作烘焙食品是一個愉快的過程,而享受過程的關鍵在於不斷練習和實驗。

(資料由國際廚藝學院國際廚務部總教導員Alexandre Rene Daniel PERRIN提供)

 

 

 

  • 細閱產品的包裝資料,辨別產品屬於低、中或高筋麵粉,並根據用途揀選合適的產品。
  • 小麥麵粉含一定分量的脂肪,會在放置過程中逐漸氧化,產生「膉味」,影響品質,因此不宜囤積過多小麥麵粉。
  • 除儲存時間外,儲存的濕度和溫度亦會影響麵粉的品質。應把產品儲存於陰涼乾燥的地方,開封後應存放於密封的容器內。如果發現產品有異味、結塊、出現小蟲等,便應棄掉。
  • 同類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和特性不盡相同,消費者宜於製作食品的過程不斷探索,從中調整配方以達到理想口感。

 

給消費者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