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9成中小學課本加價 升幅高於通脹

9成中小學課本加價  升幅高於通脹

疫情初期,逾9成出版社曾響應教育局呼籲,將課本凍價。然而本會去年的教科書價格調查顯示,課本價格的升幅已追回通脹。新學年將至,本年度的教科書價格調查發現,2022/23學年逾9成中小學廣用書加價,雖然比例與去年相若;惟整體平均升幅達2.9%,較去年高0.5個百分點,亦較同期通脹率1.7%高。疫情下經濟大受打擊,上升的購書費更令家長的經濟負擔百上加斤。

新動向及小貼士

了解「適用書目表」與「校本版」

已列入「適用書目表」的印刷課本均印有此標誌,方便識別。

已列入「適用書目表」的印刷課本均印有此標誌,方便識別。

「適用書目表」:列載經教育局審閱的印刷課本及學習材料。該類學材按照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課程文件而編寫,並由出版社主動送交教育局評審,評審範疇包括內容、學與教、組織編排、語文等。學校選書時可參考該書目表,但非必須從中挑選學材。

「校本版」教材:不少學校為配合課程編排及教學需要,會要求出版社按「適用書目表」教科書的內容加以剪裁及調整,製成「校本版」教材。此類教材的改動未經教育局評審,故不能印有「適用書目表」的標誌。現時市面上的「校本版」教材與「適用書目表」教科書的封面和書名十分相近。 

 

「校本版」及「漢語拼音版」教材須清楚標示

為了容易區分「校本版」教材及已通過評審的課本,教育局早前宣布由2023/24學年起,「校本版」教材將不能使用與「適用書目表」教科書相同或相似的封面及封底;若書名與「適用書目表」教科書相同,則必須註明為「XX學校校本教材」。在正式實施的過渡期間,已印製的「校本版」教材須加上相關字句,標示課本內容、學習重點、組織編排等未經教育局評審。有出版社向本會反映,此措施令出版成本上升,因此只能以加價方式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另外,附有漢語拼音的「適用書目表」中國語文科教科書在新學年起必須在封面明確標示「漢語拼音版」,並加上相關字句,註明書內的漢語拼音部分沒有經教育局評審。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設立「適用書目表」

教育局於2021年4月公布高中4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代替通識教育科)的優化方案,有關措施已於本學年在中四級推行。而公民科的主題一和主題二課本已獲教育局評審,將於新學年推出,供中四及中五年級學生使用。

 

選用舊書 減省購書費

循環再用課本既可減省購書費,亦可培養子女惜物的環保理念。本會提醒家長購買教科書,尤其是二手課本時,須留意書單上註明的版本及出版年份,小心對照。

 

在「課本、教材和學材分拆訂價」政策下,所有列於「適用書目表」內的學材已全面分拆訂價,家長可另外補購作業、補充練習、網上學習資源等難以重用的學材。此外,學校或會集體向出版社訂購「套裝」的附件,家長可留意書單指示或向學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