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測試1匹變頻式分體冷氣機 冬暖夏涼 慳電相差3成!

夏日將至,最舒適莫過於在家「歎冷氣」。本會最新測試了14款「1匹」的變頻式分體冷氣機,包括7款冷暖空調機及7款淨冷型冷氣機,更首次測試冷暖機的供暖表現。結果發現樣本間的製冷、供暖能源效率最多可相差約3成及3成半。售價最高的樣本($16,400)整體表現優秀,但其製冷及供暖能源效率卻遜於2款較便宜之選(約$6,900及約$9,500)。

測試結果

全部樣本的製冷量都高於聲稱

製冷量指冷氣機將室內熱量排到室外的速度,數值愈高表示製冷速度愈快。為避免樣本自動變頻降低運作轉速,測試時樣本都鎖定在最大負荷(full load)(壓縮機以最高轉速運行)狀態下進行製冷操作,結果量得各樣本的製冷量由2.55至2.88千瓦。將樣本量得的製冷量與其聲稱的數值比較以評估其脗合程度,發現全部樣本都表現出色,量得的製冷量都高於其聲稱的數值,幅度介乎2.0%至10.8%,其中以「富士電機Fuji Electric」(#8)高出的百分比最多,達10.8%。

3款樣本量得的供暖量較聲稱低

供暖量指冷暖空調機將室外熱量帶入室內的速度,數值愈高表示供暖速度愈快。測試7款冷暖空調機樣本的供暖量,結果量得各樣本在最大負荷狀態下的供暖量由2.67至3.30千瓦,當中4款樣本量得的供暖量高於其聲稱的數值,幅度介乎1.0%至6.9%。有3款量得的供暖量較其聲稱的數值低,由0.6%至2.9%,分別為「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2)、「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3)及「Panasonic」(#6),其中樣本#6的脗合程度較遜色,量得的供暖量較其聲稱的數值低2.9%。雖然這3款樣本量得的供暖量與其聲稱數值的差異屬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及國際慣常做法容許的10%公差範圍內,但本會相信消費者普遍期望產品的實際供暖量會如製冷量般高於其聲稱。

製冷能源效率最多相差逾3成

製冷季節性表現系數(Cool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簡稱CSPF)是計算冷氣機全年從室內排走的總熱量與其在同期間的總耗電量的比率,是先進的製冷能源效率表達方式,計算方法頗繁複,同時考慮了室外溫度變化,及變頻式冷氣機在製冷時會因室溫接近預設溫度時,自動以較低轉速運作的低耗電表現;CSPF數值愈高,表示製冷能源效率愈高,亦即愈省電。


根據本會在標準測試環境下量得的製冷量及耗電量,並按標準所訂的計算方法及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採用的室外溫度及時間分布等數據計算,各樣本的CSPF數值介乎5.28至7.72,相差31.6%。CSPF數值最高的是冷暖空調機樣本「美的Midea」(#1),達7.72;其次為冷暖空調機樣本「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2),CSPF數值達7.38;這2款樣本的CSPF數值都比本會以往測試過的各牌子的變頻式冷氣機/冷暖空調機為高。冷暖空調機樣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3)、「大金Daikin」(#4)及「三星Samsung」(#5)表現亦理想,CSPF數值依次分別為7.07、7.05及7.30。冷暖空調機樣本「約克York」(#7),以及冷氣機樣本「格力Gree」(#12)和「樂信牌Rasonic」(#14)的CSPF數值則相對較低,依次分別只達5.40、5.39及5.28。


另外,表三列出了3組樣本的CSPF數值的概要。測試結果顯示即使屬同組別樣本,CSPF數值亦可相差很大。以冷暖空調機樣本為例,CSPF數值最多相差30.1%;按此推算,就製冷而言,假設各冷暖空調機樣本全年間從室內排走的總熱量相同,CSPF數值最高的樣本(#1)比最低者(#7)全年共省電30.1%。樣本間CSPF數值的顯著差異,反映技術上確實可以製造出能源效率較高的產品;本會促請廠商積極提升產品的能源效率,促進環保及讓用戶節省電費。

 

測試得出3組樣本的CSPF數值的概要

供暖能源效率最多相差約3成4


反映供暖能源效率的參數為供暖季節性表現系數(Heat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簡稱HSPF)。HSPF是計算冷氣機全年從室外帶入室內的總熱量與其在同期間的總耗電量的比率,計算的原理大致跟CSPF相似,同樣考慮了室外溫度變化等複雜因素;HSPF數值愈高,表示供暖能源效率愈高,亦即愈省電。


根據本會在標準測試環境下量得的供暖量及耗電量,並按標準所訂的計算方法及能源效益標籤計劃採用的室外溫度及時間分布等數據計算,7款冷暖空調機樣本的HSPF數值介乎4.07至6.13,相差33.6%。HSPF數值最高的是「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3),達6.13;其次為「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2),HSPF數值達5.69。「約克York」(#7)的HSPF數值則最低,只達4.07。按HSPF數值推算,就供暖而言,假設各冷暖空調機樣本全年間從室外帶入室內的總熱量相同,HSPF數值最高的樣本(#3)比最低者(#7)全年共省電33.6%。

全部樣本都達1級能源效益級別

本港出售的冷氣機及冷暖空調機必須附有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規定的能源標籤,而自2018年6月起,有關的涵蓋範圍已經由過往只包括製冷功能擴展至製冷及供暖功能,即冷暖空調機的能源標籤上須一併顯示製冷及供暖功能的能源效益資料。製冷及供暖能源效益級別同樣分為1至5級,1級能源效率為最高級別及最省電。CSPF數值在4.50或以上的屬1級製冷能源效益級別,而HSPF數值在3.60或以上的屬1級供暖能源效益級別。


根據該計劃的「表列型號紀錄冊」上的資料,全部測試型號的製冷能源效益級別都屬1級,7款冷暖空調機測試型號的供暖能源效益級別同樣亦屬1級,與本會是次測試得出的結果脗合。


不過,在本會的製冷及供暖兩項測試中,樣本「Panasonic」(#6)於最大負荷操作狀態下量得的耗電量都比其聲稱的耗電量(即額定耗電量)高約12.0%,差異超出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容許的公差範圍(10%)。另外,實驗室指本會的冷暖空調機樣本「約克York」(#7)所附有的能源標籤仍屬舊規格的能源標籤,該能源標籤上只顯示製冷功能的能源效益資料,而沒有同時顯示供暖功能的能源效益資料。本會已將測試結果及有關資料通知機電工程署。

建議進一步提升空調機的能源標籤評級標準

空調機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自2008年開始實施,並曾於2014及2020年提高能源標籤評級標準,其中於2020年的一次是將窗口機的評級標準提高至跟分體機一致,而分體機的評級標準則未有提高。截至今年3月中,在現行的評級標準下,只有約3%在該計劃的「表列型號紀錄冊」內的窗口機型號屬1級製冷能源效益級別;而在分體機型號中,則有高達72%型號屬1級製冷能源效益級別;若單計分體式冷暖空調機,屬1級製冷能源效益級別及1級供暖能源效益級別的型號更分別高達98%及99%。現時市場上的分體式冷暖空調機以變頻式為主,屬較節省能源的技術。建議選用貼有「第一級」能源效益標籤及採用變頻式技術的空調機,相對非變頻式空調機,每年可節省達致4成的耗電量。此外,是次測試的14款樣本的能源效益級別均為1級,然而測試發現樣本間的能源效率相差可以很大。本會建議機電工程署研究進一步提升空調機的能源標籤評級標準,以鼓勵供應商引進更高能源效益的產品,幫助消費者挑選具能源效益的產品,支持可持續消費。

 

空調機的能源標籤樣本
左:冷氣機(淨冷型)的能源標籤樣本, 右:冷暖空調機的能源標籤樣本

估算樣本每年所需電費

參考國際標準用以計算冷氣機每年耗電量的方法,根據本會的測試結果,分別估算各樣本每年進行製冷及供暖(供暖只適用於冷暖空調機樣本)所需的電費。估算製冷的所需電費時,假設每年開機進行製冷共180天,每天12小時,以每度電$1.3計算,估算出樣本每年製冷所需電費由$401至$581不等。至於供暖方面,則假設每年開機進行供暖共25天,每天12小時,估算出樣本每年供暖所需電費由$35至$53不等。


上述電費估算方法乃參考國際標準的有關計算方法,而用以估算的房間製冷或供暖需求會因應有關樣本的量得製冷量或供暖量而定;由於樣本間的量得製冷量或供暖量各有不同,製冷或供暖速度會有分別,上述估算的電費只可作粗略參考,不宜用作比較樣本間的能源效率。

多種因素可令電費大增

實際製冷或供暖需求對耗電量影響極大,如果實際製冷或供暖需求較高,電費便會較高。以製冷為例,很多因素都會導致製冷需求增加,包括環境潮濕、房間面積大、窗口西斜、門窗漏風、開動抽氣扇、很多電器同時啟動或室內人數眾多等。如果每年總開機時間較長,或用戶習慣把冷氣機調至較低溫度,實際電費便會遠遠超出本會的估計。另隨着機齡增加或沒有定期清洗保養,冷氣機的能源效率亦有機會受影響。此外,每度電的電費視乎電費帳單覆蓋期內的整體家居用電量,若整體家居用電量較高,每度電的電費或會較高。
 

冷氣費多多為甚麼

2款操作較寧靜

測試時,將樣本安裝在實驗室的牆上,分別在室內及室外距離樣本1米處,量度在製冷模式下最高及最低風速檔時的噪音水平。雖然試驗時沒有採用無回響的全吸音測試室,但背景噪音水平已盡量降低,而且所有樣本都在同一環境下量度,本會亦預先計算出扣減背景噪音後的修正噪音水平,故所得的結果可作簡單比較。


綜合樣本在最高及最低風速檔的表現,在室內環境下,「美的Midea」(#1)及「三星Samsung」(#5)最寧靜,獲4.5點評分。此外,用戶切勿忽視室外機發出的噪音,尤其是室外機安裝位置接近鄰居,因為此類噪音受《噪音管制條例》規管,擾及他人可能被檢控,最高可被罰款$10,000;測試結果顯示,「美的Midea」(#1)、「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2)、「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3)及「日立Hitachi」(#13)的室外噪音水平較低,獲3.5點評分。

5款樣本的最高風速送風量高

送風量愈大,表示冷氣機吹出的風愈大,能使空氣於室內流通得更好,愈快達致均勻理想的室溫。此外,風速調校範圍亦要夠闊,高低風速檔之間的送風量差別愈大愈好,否則用戶可能感覺不到不同風速的分別。


在製冷模式下,各樣本在最高風速檔的送風量分別為每分鐘7.62至13.02立方米,以「美的Midea」(#1)、「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3)、「富士電機Fuji Electric」(#8)、「珍寶General」(#9)及「日立Hitachi」(#13)的送風量較高;而在最低風速檔時,各樣本送風量分別為每分鐘3.18至5.16立方米。「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2)及「大金Daikin」(#4)的風速調校範圍較闊,送風量調節幅度分別達71%及69%,而樣本「約克York」(#7)的風速調校範圍則較窄,只可把送風量調低47%。

抽濕效果懸殊

製冷對空氣可以產生兩個作用,主要是降溫,另一作用是抽濕,分體機抽濕的水分會由喉管排走。


根據在標準環境下測試的結果,於製冷模式並設定在最高風速檔,各樣本在最大負荷時分別有2%至24%的製冷量起了抽濕作用,反映抽濕效果懸殊,最高風速檔送風量較低的「約克York」(#7)及「格力Gree」(#12)抽濕效果較強,而送風量最高的「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3)則抽濕效果最弱。

全部樣本通過基本安全檢測

參考國際標準IEC 60335-2-40進行基本的安全檢測,項目包括漏電、接地連續性、內部電線分布及裝置、防觸電保護及電源線的穩固裝置,結果全部樣本都通過相關檢測。

使用方便程度

評分項目包括取出及裝回隔塵網的方便程度、風速檔數、時間掣、說明書、風速調校範圍、高風速與低風速的噪音差距等。全部樣本都附有遙控器,並可預設啟動及關機時間,「大金Daikin」(#4)、「富士電機Fuji Electric」(#8)、「珍寶General」(#9)及「日立Hitachi」(#13)的可設定時間最長為12小時,其餘樣本則為24小時;「大金Daikin」(#4)及「日立Hitachi」(#13)的時間掣設定較欠彈性,可設定的間距為1小時,其餘樣本則為半小時、10分鐘或1分鐘。整體而言,「美的Midea」(#1)、「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2)、「Panasonic」(#6)及「LG」(#10)的使用方便程度較佳,獲5點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