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 关注可持续消费 捍卫消费者权益

  • 2016.07.19

第16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收到来自平面及电子媒体共231份参赛作品,当中不少题材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并促使监管当局检视政策和法例,包括内地来港无牌行医整容、护老院脱光长者衣服在露天平台等洗澡、铅水恐慌等报道,彰显新闻界对捍卫消费者权益的重要。

参赛作品中,共有136份来自印刷媒体、35份来自电子传媒,分别电视23份及电台12份,40份来自新闻摄影组别,以及20份来自校园组的参赛作品。鉴于全球正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如何缔造一个可持续消费的环境日益重要。本会今年特此增设「可持续消费奖」,鼓励新闻界肩负起公众教育的角色,令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在消费者心中萌芽和成长。

颁奖礼上合共颁发8个组别,金、银、铜共24个奖项,1个优异奖以及3个可持续消费奖。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先生,GBS,JP及消费者委员会主席黄玉山教授,BBS,JP一同主持颁奖礼。

消委会主席黄玉山教授,BBS,JP于活动致辞时赞扬传媒专业求真的精神和努力不懈的敬业态度,令广大市民能够由更深更广、更多角度,了解香港社会关于消费者权益的资讯。

苏锦梁先生,GBS,JP指出:「传媒报道消费新闻,除了能协助消费者作出选择外,亦对政府的工作具有启发性。」苏局长特别感谢传媒广泛报导政府就不同行业设定的规管措施、《商品说明条例》及《竞争条例》等,让消费者加以留意和警惕。

可持续消费奖

夺得「可持续消费奖 - 报章及杂志组」的作品为一连三篇的系列报道,报道专访不同机构的「惜食」工作,让读者了解如何善用资源,以行动珍惜食材。

「校园组」方面,得奖作品探讨电动车在香港难以普及的原因,不禁让观众反思,要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实须政府担当牵头角色。

「新闻摄影」则捕捉一名仅穿内衣裤的妙龄女郎于寒冬下,站于名店门外,手持标语鼓励消费者「纯素购物」,维护动物权益,同时抗议名店以鳄鱼皮制成各种皮具,涉及虐待动物。

平面媒体

一如以往,今届报道奖平面媒体竞争依然最为激烈,由来自多家平面媒体合共79份新闻作品及57份特写作品争夺殊荣。两个组别的金奖均为侦查式报道。

「新闻组别」金奖作品是一连三篇的系列报道,记者全程直击内地无牌「黑医」来港为客户注射整容针药的过程,报道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有关当局经调查后采取拘捕行动,发挥传媒监察社会的作用。

「特写组别」金奖作品同样为一连三篇的系列报道,有安老院舍将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长者于露天平台脱光衣服后,排队洗澡,无视长者的人权及私隐,掀起社会广泛回响。报道促使社署吊销涉事安老院的牌照,亦激起大众对维护长者尊严的关注。

电子媒体

「电视组别」方面,「电视新闻」金奖作品揭露部分银行的非接触式信用卡可读取个人资料,有效警惕消费者对个人资料保障的关注,事件亦促使相关银行安排客户更换新卡以解决问题。「电视特写」金奖作品则追踪冰鲜鸡运送过程的漏洞,以及非法加油站的问题日益猖獗,带出政府需检讨现行监管机制。

「电台组别」方面,「电台新闻」的金奖作品解构铅水事件的成因,逐项破解水喉装配工程期间出现问题的工序。而「电台特写」的金奖作品则以不同案例探讨现行商品说明条例对消费者保障的不足,与大众日常消费息息相关。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方面,金奖作品捕捉了大批买了新款智能手机的人士,在开售日蜂拥围着收买手机炒家的有趣画面。

校园组

金奖作品以三位长者的故事为例,以人性化的角度,娓娓道出领展将屋邨街市改建成商场,对区内居民造成种种不便。

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由消委会、香港记者协会及香港摄影记者协会联合主办,现已发展成一个具规模及权威的奖项,以表扬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及卓越成就。

由十一人组成的评审小组来自各专业组织及新闻学术界,当中亦包括消委会主席及副主席,共同肩负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