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室内照太阳灯有潜在危险-《选择》月刊第367期

  • 2007.05.15

消费者委员会警告:室内照太阳灯会影响健康。

这是由于照室内太阳灯而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令皮肤出现色斑和皱纹、肌肤提早老化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更严重的是增加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其他疾病的机会。

由于肌肤老化和患癌等反应一般不会在暴晒后立即出现,年青人往往忽视了照灯的危险。

消委会的合时警示,与一些国际健康组织和相关机构关注室内照太阳灯日渐流行的情况正好一致。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18岁以下人士不适宜使用室内太阳灯。

美国生及公众服务部指出,阳光中的紫外线和人工光源例如紫外光灯浴床和太阳灯发出的紫外线同样可致癌。

WHO、美国粮食及药物管理局和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都不建议照太阳灯作美容用途。

此外,美国皮肤科医学会要求室内太阳灯设施:

  • 不可让未成年人仕使用太阳灯;
  • 在设施上张贴警告字眼;
  • 不可用「安全」、「安全晒黑」、「无有害光线」、「无副作用」或其他类似字眼作宣传。

生署表示,除美国外,现时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将太阳灯列作医疗仪器规管。该署辖下的医疗仪器管制办公室现正推行自愿性质的医疗仪器表列制度,如欲按照制度作出表列,则须提交足够的安全和效用证明。

由于没有法例监管,使用紫外光灯和操作人员的技巧等,只有靠行业自律。

在现时情况下,业界及市民需注意照室内太阳灯存在的风险,不应轻视紫外线可引致的伤害。

香港防癌会认为,经常照太阳灯容易晒伤皮肤,增加患皮肤癌的机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尤甚。该会同意不应让18岁以下人士照太阳灯。

芬兰皮肤科学会与芬兰辐射及核能安全局建议,每年照太阳灯的次数不应超过10次。

香港医学会的专家则认为,由于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是累积而来,故此室内照太阳灯没有安全上限的标准。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生素、去水丸、消炎止痛药、补骨脂素、抗真菌药、抗糖尿病药、抗心律不整药和部分化妆品均可能提高皮肤的光感度,令皮肤比平常容易晒伤。服用上述药物或使用化妆品后应避免照太阳灯。

近年有新兴的方法声称可将皮肤极速「晒黑」,其实只是将含二羟基丙酮(简称DHA)的喷雾或乳霜涂抹在身体上,DHA和皮肤表层的死皮产生作用可令皮肤肤色加深。消费者只应外用含DHA的化粧品,并切勿喷或涂在眼、口和鼻附近,并避免吸入或吞食。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