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耳烛治疗有潜在危险-《选择》月刊第359期

  • 2006.09.15

耳烛清除耳垢不仅有潜在危险,亦没有证据支持有医疗效用。

消费者委员会研究了日渐流行的耳烛疗法后,提出以上忠告。

耳烛的声称原理,是利用插于外耳的耳烛燃烧时产生热力引起烟囱效应,令秽物从耳道抽出。

耳烛一般是用蜡、蜂蜡、蜂蜜和香草、香薰油等,注入棉布或亚麻布制成,并放置过滤器防止耳垢或外物掉入耳内。每对耳烛的售价约由$10至$80。

部分产品资料声称,耳烛疗法可减轻耳痛、耳癢、头痛、偏头痛、压力和精神紧张。

有产品甚至声称适合患有耳水不平衡、耳鸣、鼻窦炎、花粉症等人士使用。

但专家却认为耳烛疗法有危险,燃着耳烛贴近脸部可能烧伤皮肤或头发,更有个案显示引致创伤或耳朵发炎,亦没有科学证据支持有医疗效用。

耳烛治疗不适合有耳病在治疗的人士、小童及孕妇。

用耳烛后出现问题的个案有纪录可寻。1996年在美国出版的耳鼻喉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表示耳烛不能清理耳垢,并且可能会导致严重伤害。

研究又调查122名耳鼻喉专科医生处理个案,发现21宗出现严重损害的病人个案是与耳烛疗法有关:其中6宗暂时失去听觉、13宗被烧伤、7宗耳道被蜡堵塞,及1宗耳膜穿破。

此外,加拿大健康局的试验显示,耳烛在耳道内未能产生足够热力或吸力,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耳烛有医疗效用的声称。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认为有医疗声称的耳烛属医疗仪器,在市场出售前必须先获得FDA的批准。

在欧洲,若产品符合一般健康及安全规定。耳烛制造商可自愿在产品标示CE标志。 

香港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表示,没有耳烛疗法引致耳朵受伤的统计数字,但会员曾经医治因用耳烛而受伤的病人。

在一般情况下,耳垢黏着耳道表皮,当皮肤更新,旧皮向外推及脱落,便会自动清理,故此大部分人士毋须用特别方法清除耳垢。

遇有耳垢问题,应徵询医生或其他医疗人员的专业意见。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