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选择》月刊第307期

  • 2002.05.15

消委会关注私人贷款及信用卡广告手法

财务构机推广私人贷款和信用卡服务的宣传手法,引起了很大关注。特别是在欠债问题日趋严重和破产个案上升之际。

消委会在2月至4月间调查了私人信贷和信用卡的宣传手法,发现最少有57宗值得关注的个案,当中有三类推广手法:

  • 以优惠鼓励客户透支和拖数(15个)
  • 标榜的优惠言过其实(17个)
  • 以学生/青少年为对象(25个)

最常见的手法是用送赠品、现金回赠、减息和免息等方式,鼓励客户透支欠数,规定客户必须符合指定条件,包括只缴付「最低还款额」或保持循环贷款高「信贷使用率」。例子包括:

  • 循环贷款首2个月零利率,但首7期月结单只可缴付指定之应付最低金额。
  • 信用卡回赠结馀转帐额3.75%,规定首9个月只缴付最低还款额。
  • 循环贷款提供免费信贷保险,但须保持最少70%信贷使用率。

信用卡新增结欠1%回赠,该月的月结单须有「财务费用」(即有欠数或透支)才获回赠,回赠上限为当月财务费用的一半。

第二类宣传手法是标榜息率特低、回赠特高、节省特多等,但却言过其实。例子有:

  • 私人贷款分36个月还款,声称可获6个月免息,但这不等如可取回1/6利息(即16.7%)。事实上利息是以「七十八规则」计算,故只可取回21/666,即约3.2%。「七十八规则」是一般消费者难以明白的,但广告中却没有解释清楚。
  • 私人贷款$80,000,声称每月只须缴付$1,440,原来是指贷款初期的「净息还款期」的每月还款额,期间只偿还利息,未计本金部分。骤看似乎很便宜,但其实最终反而付出较多利息。
  • 只取初期的低息与其他信贷产品相比,强调悭息,其实优惠期(通常3至4个月)过后悭息幅度大大减少。
  • 客户要获得优惠,一般须符合特定条件,例如不可逾期或提早还款,或须维持高信贷使用率,故最终未必可获有关优惠,但银行却早将优惠计算入实际年利率之内,令人低估了实际利息。

第三类,发卡机构争相向大学生推广,并不时在校园内办宣传活动,市面上亦有专为大学生而设的循环贷款和私人贷款(这组别在57个广告中占25个)。

全日制学生毋须入息证明可轻易取得高达二万元信用额。

消委会促请财务机构确保其广告和推广资料公平合理、不含误导成分,推广时须持平,符合清楚、客观及高透明度的原则。

另一方面,消费者选择银行服务前,须考虑本身的财政状况,小心分析所得资料,多发问、多比较,才作出明智的决定。除利率外亦须比较收费。

市民混淆医生专科资格

市民怎样区分专科和普通科医生?诊所墙上标明「专门」医学范畴的履历证书是否就等同专科资格?

根据本港法例,只有列于香港医务委员会的专科医生名册内,才可用「专科医生」的名义,否则即属违法。

本港训练的医生要成为执业专科医生,可修读认可的六年专科训练,获推荐后注册取得「专科医生」的名衔。

不少诊所内挂有医生从各地考取的专业文凭,消费者可能会觉得混淆。

事实上,文凭不等同获注册的专科资格,但一般消费者不懂得分辨。

这些文凭有助医生增加在个别医学范畴的知识,但不算专科。有些文凭可能只要需数个月(例如6个月)的相关经验便有资格应考。

本地私家诊所较常见的非专科文凭衔头包括:DCH(儿科文凭)、Dip Derm(皮肤病科文凭)、DO(眼科文凭)和DLO(耳鼻喉科文凭)。

消费者选择医生时应留意专业文凭和专科的分别,如须确定医生是否拥有专科资格,可留意其衔头,例如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儿科)等称号,以及有「专科医生」的称谓。专科医生的名册可在香港医务委员会的网页 ( www.mchk.org.hk ) 查看,或翻查宪报第4号特别副刊或致电香港医务委员会注册组 2961 8648。

消费者宜先请教家庭医生,由他诊断和决定是否需要转介往专科医生作进一步诊治,同时须清楚了解有关的收费准则。

使用美白护肤品是否安全

使用美白产品人士可放心,消费者委员会测试了32款美白产品,结果显示所有样本的水银和铅含量都符合安全标准。

最近市面上多款美白面霜被发现含过量重金属,引起公众关注。消委会的测试结果可令爱白一族安心使用部份美白产品。

摄入过量水银会令神经系统失调、视力衰退和肾脏受损等。

测试样本都声称有去斑、美白、分解色素、净白等功效,分别购自百货公司、药房、美容院、中医诊所和东南亚产品店,售价由$5至$1,800。

消委会根据中国的化妆品卫生标准测试,水银和铅含量上限分别为1ppm(百万分之一)及40ppm。

所有样本的水银和铅含量都没有超标,但部分样本的标签不够清。

一些样本没有注明采用的美白成分,只声称含有「美白因子」、「美白精华成分」。有些完全没有中文或英文说明,只有其他语言的标签。

部分样本声称能清除、消除暗疮或面皰,可能须注册为药物,但产品没有标注本港的药物注册编号。

此外,一个样本标注含有「Hidrokinon」,跟皮肤美白成分Hydroquinone(对苯二酚)相近。含这成分的产品在本港受《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管制,须经注册才可出售。

以上两宗个案已交由卫生署跟进。

消费者选用美白产品时,应首先在颈部或手腕内侧试用,确保没有过敏才用在面上。切勿购买来源不明和标示不清的产品,若用后引起红肿或痕癢应立即停用。

想皮肤白晢,应在外出前涂上防晒霜,及避免中午时分晒太阳。

多款玩具安全测试

玩具滑梯、摇摇、陀螺、水上玩具有什麽共同点?

消费者委员会检查和报导这些玩具的安全程度,结果刊登于5月份选择月刊。

玩具滑梯测试样本共6个,售价介乎$400至$2,000。消委会接获投诉,指玩具滑梯的滑出段太短,儿童容易滑出滑槽。

《玩具及儿童产品安全条例》内列明的玩具安全标准只规定玩具的一般机械及物理效能,没有特设规定以减少由玩具游戏设备例如滑梯、秋千所引致的意外,如夹伤和由高处坠下跌伤等。

因此测试是依照欧洲标准的委员会草拟的标准进行,测试结果重点包括:

  • 2个样本的滑槽滑出段比草拟标准的150毫米短,其中1个的滑槽深度亦较草拟标准的50毫米浅。
  • 4个样本滑台扶手比草拟标准建议的高度350毫米矮。
  • 5个样本的两级间相距太近,建议标准是介乎230至280毫米。

家长应在玩具滑梯2米范围内铺设适当的保护软垫,做好保护安全措施。

电视卡通片集掀起了摇摇和陀螺热潮。近期已经有最少3宗意外是与这两类玩具有关,造成3名儿童受伤。

选择月刊的报告详列了玩摇摇和陀螺的安全建议,家长宜仔细阅读。

此外,由2000年7月至今年3月期间,海关共调查了10款不同种类的水上玩具如水泡等,发现其中9款标签末符合《玩具及儿童产品安全条例》的规定。违规的水上玩具包括水泡、游泳水袖、充气板和沙滩波。

消费者购买这类玩具时,可选择一些没有小型配件或设计简单实用,没有锋利组件的款式。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玩具有否破损,并且谨记这些产品不能作救生用途,不要让儿童独自使用这些水上玩具游泳。

测试手机表现

消委会测试了19款在市场新推出的手机,并且与近期测试的样本比较功能和表现,一共49款手机重新排名。

今期(5月份)还择月刊刊登了详尽的比较报告。

今日(5月15日)选择月刊记者招待会主持:消委会宣传及社会关系小组副主席吴马太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