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两名市民到一处所接受静脉输注后出现败血性休克 卫生署正调查事件

  • 2025.09.18

卫生署今日(九月十八日)表示,两名市民到中环一间名为「Bioscor Hong Kong」的处所接受静脉输注后,出现败血性休克,入院治疗后目前情况稳定。卫生署呼吁曾在该处所接受注射的人士,如出现发烧、发冷晕眩、呕吐等病征,应立即前往公立医院急症室求医。
   
涉事处所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70号卡佛大厦2301室,其网站报称该处提供护发、美容、护肤、美体及静脉注射等服务。
   
初步调查显示,两名同为57岁的女子昨日(九月十七日)到上址接受声称含烟酰胺单核苷酸(英文名称: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的静脉输注。两人在首次接受输注后,随即出现发冷,继而发热和呕吐。两人分别前往玛丽医院及嘉诺撒医院求医,临床诊断均为败血性休克,治疗后情况稳定,目前仍然留院。
 
卫生署人员已联同警方到涉事处所调查,警方以涉嫌无牌行医拘捕三人,调查仍然继续。
 
卫生署呼吁曾于上址接受静脉输注的人士,如出现发烧、发冷晕眩、呕吐等病征,应立即公立医院急症室求医。
 
政府成立的私营医疗机构规管检讨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已于二○一三年十一月接纳其辖下的区分医疗程序和美容服务工作小组呈交的报告,当中建议某些程序因其风险只应由注册医生/注册牙医施行,包括涉及注射的程序、涉及以机械或化学方法在皮肤表皮层以下进行皮肤剥脱的程序、高压氧气治疗和漂牙。
   
因应督导委员会的建议,政府已随即向业界发出一份须知,提醒他们本身如非注册医生/注册牙医,便不应施行上述程序,不遵从者可能会因触犯《医生注册条例》(香港法例第161章)或《牙医注册条例》(香港法例第156章)而被检控。卫生署亦已发信给注册医生和注册牙医, 提醒他们在其专业执业范畴内施行相关程序时,须严格遵守他们所属委员会发出的专业守则。
   
此外,卫生署提醒市民,任何注射程序只应由本地注册医生施行,消费者应了解医生的全名,并查阅香港医务委员会注册医生名单,同时查询其专业资格和相关资历。卫生署呼吁市民,进行注射程序前,应注意以下健康建议:
   

  • 注射前,先了解程序详情、潜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征询医生的意见,作知情的选择;
  • 来源不明的针剂没有品质及效果保证,应拒绝接受注射;
  • 如曾对该注射针过敏,或拟注射部位有感染发炎,不应注射;
  • 如获美容服务提供者转介至医生施行程序,应要求以书面形式提供医生全名,了解其专业资格和相关资历;及
  • 如出现感染病征,如发烧或感不适,应立即求医。

 
根据《医生注册条例》(香港法例第161章)(《条例》)第28条,除第28(3)条另有规定外,任何人并非已注册、临时注册或获豁免注册而从事内科或外科执业,或对某人进行任何医学诊断、订明任何医药治疗或施行任何医药治疗(包括外科手术)而导致该人受人身伤害,即属违法。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200,000元及监禁3年。如循公诉程序定罪,可处监禁7年。

 

市民可参阅卫生署区分医疗程序和美容服务网页以及药物办公室的香港注册药剂制品搜寻,了解详情。

 

转载自香港特区政府网页∶
https://sc.isd.gov.hk/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9/18/P2025091800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