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022.11
  • 553期

网购投诉破万宗惹关注 认清网购平台真伪免受骗

网购投诉破万宗惹关注   认清网购平台真伪免受骗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上购物日是不少消费者的「血拼」时刻,期望尽取电商的优惠,满载而归。然而翻查过去几年消委会在11月份接获的消费者投诉亦不断攀升,从2019年的387宗,增加至2021年的814宗,3年间相关投诉的升幅超过1倍。

编者的话

过去3年在新冠疫情下,因为居家抗疫和减少外出,网购已经成为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涉及网购的投诉,亦不只集中在双十一的月份。例如今年3至8月期间,消委会每月接获涉及网购的消费者投诉均超过1,000宗,较去年相同月份增加约1倍。

随着2022年即将步入尾声,回顾过去近一年,涉及网购的消费投诉实不容小觑。单在今年首十个月,本会接获涉及网购的投诉已突破1万宗,大幅超越去年全年的7,000宗,其中以延误或没有送货的投诉最多,超过3,500宗。另外涉及产品质素及更改终止合约的投诉均逾1,000宗,情况令人忧虑。

以今年3月为例,本会接获的网购投诉超过1,400宗,较去年同期上升1.6倍。当时正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全城热搜用以检测新冠病毒的快速抗原测试包,各大小网店、社交平台纷纷出售不同牌子及来原地的测试包,然而涉及网购测试包的投诉亦节节上升,当中不乏官网或一般网店未能按承诺时间发货却拒绝退款,客户服务亦未能适时回应消费者查询而引起不满。

除网购防疫物资的投诉外,涉及网购的投诉亦遍及衣食住行各方面。今年首3季,本会接获的网购投诉中,以涉及食肆及娱乐的个案最多,达1,300多宗,其次是电器用品、旅游事务及衣饰等。

疫情下市民对外卖点餐平台的服务需求激增,但随之衍生的消费问题亦繁多杂乱。《选择》月刊早前披露,涉及外卖平台的投诉,有平台推出有各种折扣优惠的月费计划,惟打折后的外卖自取价格反而较堂食价更贵,以至消费者在删除声称可免费试用的落单应用程式后,仍继续被征收月费等。

随着疫情回稳,政府在9月底放宽机场入境检疫,在「0+3」措施生效后的短短31天,本会接获涉及网上预订机票的投诉,较之前约一个月上升逾2倍,达185宗,相信是在新措施下有较多消费者选择外游有关。此外,今期《选择》月刊的投诉实录,辑录的3个个案,亦点出近年盛行的网上预订平台问题多多,从平台未能兑换音乐会门票、举办活动遥遥无期又欠交待,以至向消费者推荐不适用的主题公园门票等,显示这类网上销售平台无论在销售手法、售后服务,以至售票机制,都存在极大的改善空间。

除网上平台涌现诸多销售问题外,近年涉及网骗的投诉亦引起社会关注。例如上月底警方在一周内接获280宗网购骗案,当中包括市民在二手买卖平台购买主题乐园的「万圣节」门票时被骗,其余还涉及买卖酒店及露营车套票、家俬/家庭用品、兜售演唱会/主题公园门票,以至涉及电子游戏机/游戏产品的网上骗案。事实上今年首9个月,本会向警方转介涉及消费者网购的投诉个案超过40宗,较去年同期上升逾3成。

本会建议,消费者如对网购平台的真伪存有疑虑,可善用警务处提供的一站式检视诈骗陷阱之搜寻器「防骗视伏器」<https://cyberdefender.hk/scameter/>;警方又设有反诈骗协调中心,消费者如怀疑受骗,可致电「防骗易18222」热线查询。

尽管网购消费已是正常习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仍须提高警觉,交易前应循不同途径核实网购商背景。如发现专页是在短期内开设,帖文内容单一,更应格外小心。若网站或平台没有列明具体的营商地址及联络方法,只提供流动电话号码,或仅以手机讯息联络则未必可靠,消费者应避免把货款存入个人户口,或经派递公司代收货款,以免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