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若要诱导孩子,必先充分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虚拟世界在现今中小学生的生活中,不仅提供娱乐,还成为其中一个主要消费渠道,家长们有时或难以理解为何子女会作出与自己年幼时有所不同的消费决定。本会刚于7月8日举行的第二届「智醒消费学堂」颁奖礼,正好让成年人有机会从中学生的视角了解他们眼中的消费议题。今届反应踊跃,有163 间学校、超过 29,000名学生参加比赛,较首届增加16%。当中获选参加「消费.智专研」专题研习比赛的50组队伍,透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亲身体验等方法搜集资料,题材方面亦非常广泛,不少是围绕着他们这个年龄层最炽热的消费潮流,包括扭蛋与夹公仔经济、抢购卡通人物公仔热潮、追星文化、游戏「课金」等。各组学生以多角度思考、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处境和行为模式,或探讨科技为消费者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从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其中同时夺得初级组亚军及「最具话题流行消费奖」的考察题目,相信是很多父母闻所未闻、近年深受中小学女生青睐的「乙女游戏」。游戏以一个女主角跟多个男性角色展开浪漫剧情为主轴,当中的付费道具及其衍生的周边产品,均展示出强劲的「她经济」实力。
许多家长面对既多样化又陌生的消费模式,无法理解之余更或会认为这类消费是浪费,因此引起亲子之间的冲突。其实中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交需要及朋辈影响的驱动,例如网上游戏的玩家可以透过聊天系统、组队等功能,与其他玩家互动。若要提升在同侪中的地位,自然要「课金」购买道具,增强自己的实力。同样地,一起追星、出席应援活动、出钱出力制作应援物、千方百计抢购演唱会门票等,均是朋辈之间美好的集体回忆。
除了社交需要,很多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情况时,某些消费行为或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例如扭蛋、夹公仔、「抽盲盒」等玩意所带来无法预测的惊喜及「揭盅」时的刺激感,能够让人暂时感到快乐,这种短暂的满足感往往使学生们不断重复相同的消费行为,甚至出现沉迷的情况。在颁奖礼上正式首播、由一班专科医生组成的St John Band 专诚为「智醒消费学堂」制作的主题曲《消费智惜拣》,当中一段Rap歌词「话买就买 愉快转眼即逝、用钱币 投放数以千计、怕昂贵 但买到个安慰、搞到屋企好细冇位挤」,正正点出这种追求一刻快慰的消费行为及所带来的后果。
培养中小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至关重要,必须由家长、学校及社会多方面合作,从多角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态度。家长应该主动引导子女分清楚甚么是「需要」、甚么是纯粹「想要」,一起思考并协助他们制订合适的消费计划。学校亦可加强对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让他们从小了解金钱的来源与消费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减少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然而,对年轻人来说,朋辈的一句说话,往往胜过父母师长的千言万语,因此本会即将于2025/26学年推行「消费・智传人」大使计划,将从学校中招募热诚积极的学生担任消费教育大使,于所属学校及社区协助本会进行消费者教育工作,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各界必须共同努力,透过开放和切合现今年轻人沟通方式的引导,才能教育年轻一代做出更理性、更精明的消费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