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慎防上门推销滤水器陷阱 轻信产品声称或招金钱健康双失

  • 2018.10.15

近年的铅水事件牵起全城风波,令不少消费者对滤水器,或声称能净化水质、改善健康的产品趋之若鹜。不过消费者委员会接获多宗涉及销售水机或滤水器的投诉,怀疑有不法商户,抓住消费者要求能喝一口「净水」心切的心理,以失实陈述或误导手法销售产品,消费者须提高警觉。

不良销售员往往託词测试住所水质,使住户放下戒心,让他们进入屋内,继而以夸张失实的手法和说词,诱使消费者购买。消委会提醒消费者政府从未指派或授权商业机构向市民推销相关产品,如对家中水质存疑,可先向大厦或屋苑管理处瞭解,如有需要亦可向水务署作进一步查询。近年,部份产品吹捧碱性水或酸性水具备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神奇功效,消费者更需格外小心。消费者应先向医生等专业人士求证,才决定是否购买,以免损失金钱之馀,更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消委会敦促商号,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清晰无误的销售讯息,若夸大产品功效,或者遗漏、或含糊交代重要资料,以致误导消费者,有机会触犯《商品说明条例》。

个案一:产品实际用途及价钱交代不清

投诉人接获A公司来电介绍免费验水计划,误以为是政府安排的屋邨验水服务,于是预约验水日期。A公司职员抵达后,即场进行「水质实验」,声称投诉人家中自来水含氯气,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并趁势推销水机,更指有客户安装后,洗髮时不加护髮素亦可令髮质柔顺。

投诉人因担心家人健康,最终答应购买,职员当晚将一部小型水机安装在浴室。投诉人此时才惊觉,购买的水机原来只适用于淋浴,并非用于厨房,质问下职员不作回应便匆匆离去。投诉人儿子其后翻查产品单张,发现产品虽声称可净化游离残留氯气,但列明不宜淋浴以外用途,售价$9,900,并签署了24个月分期付款的申请文件。

投诉人表示签名时并不清楚价钱,职员一时说月供$200,一时说$400,莫衷一是,同时对方一直以「水机」字眼推销,并没有清楚交代产品的实际用途及价钱,有误导之嫌,遂向海关举报,并寻求消委会协助讨回费用。消委会联络A公司尝试调停,但对方坚持销售过程曾提及有客户以产品洗头后改善髮质,声称没有误导,并拒绝退款。消委会其后建议投诉人入禀小额钱债审裁处追讨。

个案二:电解水的健康功效成疑

投诉人早年于B公司购买空气净化机,当B公司职员上门检查空气净化机时,同时向投诉人推介价值$33,000的电解水机,声称电解水的酸碱值为pH 8.5-9.5,可洗清蔬果上的残馀农药,甚至不用煮沸,可每天直接饮用。投诉人考虑到家中幼儿的健康,加上职员说产品取得日本安全认证,于是决定购买。然而,转饮电解水两天后,家中成员均出现持续肚泻及头痛等症状。

投诉人谘询医生意见,对方不建议长期饮用碱性水,更指幼儿于发育阶段,不适宜饮用。投诉人向B公司投诉,质疑职员指电解水可每天饮用并不正确,要求退款但遭拒绝,遂向消委会求助。消委会去信B公司后,获书面回覆,表示与投诉人达成共识,已安排上门回收电解水机,相关款项已用作更换其他产品,投诉人亦接纳有关安排。

个案三:误导投诉人安装滤水器与政府有关

C公司职员上门时,向投诉人自称是食水计划主任,正为基层家庭及长者提供安装滤水器优惠,言谈间又提及「房屋署」,投诉人不虞有诈,以为该服务是政府资助。职员指投诉人家中的饮用水有铁质及异味,推介一款价值$2,000的滤水器,声称享有10年保养,并可每年免费上门更换滤芯。职员又指投诉人父亲可享长者优惠价$1,700。投诉人付款安装后,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上门推销滤水器的报道,怀疑受骗,要求C公司收回滤水器并退款,但遭拒绝,遂向消委会求助。

消委会按单据上公司地址寄出的信件被退回,于是致电C公司,职员答应直接与投诉人联络。C公司扣除了$300拆卸费后,退回$1,400,投诉人不再追究。

消费者如遇到上门推销,应注意以下事项:

- 切勿随意让销售员登门入屋推销产品,消费者可能不好意思要求销售员离去,而容许他进行冗长的推销,容易因不善推搪而购买不合适的产品;

- 如对推销员作出的商品描述及/或优惠承诺有疑惑,可要求书面确认,甚至录音留证;

- 不要尽信销售员的吹嘘及口头承诺,应要求将承诺纪录在单据上;

- 留意单据上是否已列明店舖全名及地址、货品价格、购买日期、品牌名称及产品型号、售后服务详情等资料。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