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货到付款」成不良销售手法新趋势 防网店失联追讨无门

  • 2018.03.15
不少有网购的消费者,都认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货到付款」方式,比先付款后收货更安全。然而,消费者委员会于2017年接获89宗投诉个案,发现有不良商户觑準消费者心理,标榜「货到付款」,透过派递公司代收款项,让消费者放下戒心选购产品,到收货付款后才发现货不对办。消委会嘑籲消费者提高警觉,并促请当局加强执法,打击不良营商行为。
 
消委会指部分涉及投诉的网上店舖,网页上往往未有提供真实姓名、营商地址或联络电话,一旦发生争议,消费者难以联络卖家,即使向派递员投诉及要求退款,派递公司也会以事件属消费者与委託送件人士之间的纠纷为由,拒绝退款,令消费者陷入追究无门的困境。
 
个案一: 误信失实网站,卖方不知所踪
 
投诉人经社交平台连结至一个时装网页,以货到付款方式订购一件声称是某英国品牌的外套。送货当天,投诉人支付现金$429予派递员,打开包裹后发现是一件韩国牌子的同颜色外套。投诉人其后多次透过电邮与卖方交涉。起初卖方答应退回四成费用,后来却不了了之。
 
消委会接获个案后曾向卖方发出电邮亦无果,其后致电由投诉人提供的一个联络电话号码,接听的人士却声称是一间运输公司的员工,并不知道交易详情,其后再次致电却无人接听,投诉人遂自行向海关举报。
 
个案二:派递员坚持先收款后验货 发现货不对办却追讨无门
 
投诉人在社交平台网店看到一个心仪牌子的背囊,原价$900,以「买一送一」促销,仅$469便可购得2个,网页还列明消费者可以无条件退货。投诉人订购一星期后,派递公司便送货上门。投诉人要求先验货才付款,但遭送货员拒绝。投诉人无奈付款,拆开包装后才发现货不对办,只是两个不知名品牌的背囊,而且尺寸非常细少。儘管投诉人拒收货品,送货员坚持对方已签收,拒绝退货。投诉人事后发现,卖方网页已经失效,连唯一的电邮地址,亦未能与卖方联络,最终难以追究。
 
消委会亦尝试以电邮联络卖方,同样没有回音,遂建议投诉人徵询法律意见,并考虑向执法部门举报。
 
个案三:网址与联络电邮有异  送货单欠完整寄件人资讯
 
投诉人经社交平台连结至一个销售休閒运动鞋的网页,以货到付款方式订了一双$490的鞋子。收货付款后,投诉人发现,鞋子的左右脚尺码不一,质素亦欠理想,便发电邮投诉。卖家回覆称会委托派递公司处理退款,同时建议投诉人先办理退件,稍后会有专人上门退款。投诉人按卖家建议办理退件,并另行支付退件运费($58)。投诉人其后向派递公司追问退款安排,对方只确定经已退件,但重申不负责退款事宜。
 
其后,投诉人查看送货单,发现寄件人栏目上只有几个英文字母,而寄件地址则是货柜码头,难以根据这些资料联络经营网页的负责人。消委会在投诉人同意下,将个案转介海关跟进。
 
鑑于网购投诉个案有日益上升的趋势,而且手法多变,消费者网购时须注意以下各点:
  • 选择有信誉,网页列有详细营业地址及联络资料的商号,并谨慎查证资料的真确性;
  • 瞭解付款方法、送货方式,以及退款、退货等机制﹔
  • 对只提供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或货到付款的网店,应加倍小心﹔
  • 保留交易记录,包括聊天讯息、商品规格、型号、功能和价格、交易订单等截图作凭证;
  • 部分信用卡设有退款申索机制,万一货不对办,可尝试申请;
  • 理性消费,不要被网店的减价促销或优惠折扣所迷惑;
  • 对于价格过分低廉的货品要提高警觉,勿贪少失大;
  • 如怀疑有商号出售假冒或失实货品,或遗漏消费者在作有根据的购买决定时所需要的资料,可以向香港海关举报。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