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专栏文章
  • 2015.07.27

娴式生活—黄凤娴

不知何时,暑假由原本学生的小休,变成不同行业全力进攻,争取营业额的「黄金时段」!触发此感的是友人在俄罗斯用WhatsApp传来女儿参加暑假夏令营的相片──跳舞、营火会、集体游戏,每张孩子脸上都充满了阳光和灿烂的笑容。她说:「今年暑假,决定带两个女儿参观博物馆和古堡,一家人还计划到森林宿营。两个小孩负责采摘野磨菇、坚果和野莓,感受田园风味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回望香港,不少家长为子女在暑假选择不同的「兴趣班」外,亦为他们报读升幼稚园、中学、大学的「特训班」。一些机构亦举办各式各样的运动会和音乐、绘画等比赛。有比赛参加者是八千人,得奖者也高达二千人;一些比赛甚至标明参加者可获发「幼稚园推荐信」。主办者声称活动可以「增强儿童自信」。当然,由参加比赛的报名费,以至得奖后奖座的收费以至行政费,已是可观数字和收入。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地方的孩子怎样过暑假:找到身在日本东京的友人查探。她说:「除了一些环境较富裕的家庭,日本人会将即将升读中学的子女送到Juku(学习塾)补习班外,一般日本孩子的暑期活动是探望祖父母、观光和在家做数量不算多的暑期作业。内容包括:每天在家记录种植牵牛花或太阳花的生长、制作陶艺、绘画,还有「自选课题」研究项目。相比起香港不少中产或以上的家庭,安排似乎较简单淳朴,花费也没那么多。

再问问法国朋友,他说,儿子从6 岁到12 岁,每年暑假都到邻近当地的英国皇家属地根西(Guernsey)一个英国人家庭寄宿几个星期,学习英语。而那家人的英国孩子就会到诺曼第,跟他的父母住一段时间,学习法文。儿子离开父母到陌生环境生活的感觉并不好受,然而那几年的暑假却为他日后的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懂自立,还让他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回想自己的童年,初中二能获批准与同学「出街」已经是一大突破,如要留宿陌生家庭简直是天方夜谭。最难忘怀的是中五那年,自动请缨到电子厂做人生中第一次暑期工,深深体会到挣钱的劳苦和责任。自此每年暑假直到大学毕业,都找找新工作,除可挣点外快之余,也可如爱丽丝般看看千奇百怪的商业世界,早点为人生下一阶段作好准备。

香港人工时长,无暇照顾子女,又担心他们荒废时间,唯有以钱搭够,自己节俭到不得了,仍然全力以赴,为子女在暑假报读更多兴趣班,把教导子女的重任「外判」给坊间的「教育机构」,亦造就了这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兴旺。然而究竟在小孩心目中最难忘和有意义的暑假,是五花八门的课程,还是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共处的温情点滴?

早上上班看不到穿着校服的学生穿梭街道上,交通没那么繁忙便知道「暑假」已悄悄到来,心想的是希望各家庭在庞大「暑假」市场的推广中,能清楚考虑暑假的真谛,珍惜学习机会之余亦不忘共处时刻的重要,令孩子们留下真正的快乐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