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专栏文章
  • 2014.11.21

消费娴谈—黄凤娴

对大部分打工仔来说,置业是人生最大的投资,花去大半生的积蓄置业,当然希望能够安居乐业,找到最合心水的安乐窝。消委会多年来都关心楼宇销售的问题,致力为作为消费者的小业主发声,在最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下,购买可以「安居」的住宅物业。

消委会于本月中发表的《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研究报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及讨论,再次令大众关注一手楼销售的问题。《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在2013年推出之前,资料的凖确性和披露,和销售手法一直没有相关法例规限。政府于2000年曾以白纸草案形式,为未建成的一手物业销售立法进行公众咨询,但当时遇到不少反对声音,最终搁置。虽然市场阻力大,消委会一直持续相关研究及工作。

直至2010年,不少与买楼相关的事故连串发生,楼盘出售后出现大量单位挞订,不合理跳层的问题,令社会哗然。多年来不少一手楼销售手法为人诟病,例如高压式销售、楼盘广告误导、楼书内容不清等,加上落成住宅所提供的示范单位,经常接获货不对办的投诉,最终促成《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于2012年于立法会通过并于2013年4月实施。

条例生效之后,消委会并未有因此而减低对一手住宅物业的关注程度,就条例的执行及成效进行深入研究,发表160多页的报告,提出8项建议供政府、相关监管机构和业界参考。当中包括确保价单上所有单位必须同步发售、延长「冷静期」及降低「没收订金」的数额,及延长楼宇保养期等。

报告发表后,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监管局及地产商都关注建议的内容,尽管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及声音,但报告同时亦制造一个契机,让监管当局、地产发展商及消委会日后开展协作,平衡各方的利益,达致健康、公平、合理的市场机制。此外,亦令市民大众对条例对准买家的保障重拾关注。

一手楼的规管一如很多消费议题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讨论,平衡各界意见,最终达致最佳的运作模式,而立法规管并非大团圆结局,反而是另一章节的开始;就让我们与各界携手,为消费者权益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