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超市貨品計量單位不一難直接格價 倡以統一單位標價助大眾精明消費

  • 2021.03.15

到超市購買糧油雜貨時,不少人或會被「傳統智慧」影響,認為大包裝或多件裝一定較小包裝或單買划算。然而,消費者委員會收集4間大型連鎖超市共12類預先包裝食品的價格資料,以貨品淨重或淨容量計算其單位價格(單價;unit price),從而揭示其「真實」價格,發現某些大包裝的貨品單價不一定較小包裝的便宜,原箱貨品的單價原來可以較單件購買的貨品昂貴。此外,同一品牌、不同味道的貨品,即使售價相同,亦會因貨品淨重量或容量的不同,單價可相差近8成;而同一貨品即使淨重量相同,亦可因包裝方式不同,單價差異可超逾4成至6成。由於超市貨架標示貨品時所採用的淨重量或容量單位並無統一標準,而同類貨品或以不同重量、容量或尺寸包裝,故貨架上售價最便宜的貨品,不一定最為划算,消費者或難以直接比較,增加格價的難度。

消委會建議大型超市可帶頭參考海外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政策及經驗,例如澳洲、加拿大及美國,以統一計量單位(例如每100克或每100毫升)標示貨品的單價,以助消費者比較不同包裝及品牌的貨品價格,精明消費。

是次調查於去年12月進行,分4次收集4間大型連鎖超市共12類(超過1,000項)預先包裝食品的價格資料,涵蓋「穀類早餐」、「淡奶/煉奶」、「鮮奶/牛奶飲品」、「食米」、「食油」、「汽水」、「罐頭食品」、「意粉醬/茄汁」、「糖」、「果醬/花生醬」、「豆腐」及「新鮮食品」,然後按各項貨品的淨重量或容量計算每100克或每100毫升的單價,將單價差距較明顯的例子進行分析,包括20組同一品牌但細包裝貨品的單價較大包裝便宜的例子;及18組不同味道的同一品牌、售價相同,但重量不一的例子等。

調查發現20組貨品的大包裝單價較細包裝貴1.3%至42.2%。當中以1款煉奶的單價差異最大,4間超市的450克直立支裝的單價為$6.87及$7.31,而185克支裝的則介乎$5.14至$6.76,該貨品的大支裝單價較細支裝的單價高1.6%至42.2%;另有1款花生醬,3間超市的510克大樽裝的單價為$7.24及$7.63,較其462克中裝的$6.04至$7.34單價,高出4%至19.9%。

調查亦發現原箱貨品的單價不一定較單件買的貨品便宜。1款每包946毫升的3包裝原味牛奶飲品,其原箱12包的單價為$1.79,較其3包裝的單價$1.62,高出10.5%。

此外,同一貨品品牌,即使包裝外觀接近,售價亦相同,但不同味道之間的淨重量或不盡相同,單價因而有所差別。其中18組貨品的單價差異較明顯,例如2間超市售賣的1款即食燕麥片,其「原味」及「楓糖味」均為$33.9,惟「原味」只有224克,「楓糖味」則有328克,以單價計,「原味」較「楓糖味」貴46.3%;另有1間超市的1款意粉醬,4種不同味道的淨重量由75.3克(香蘑菇洋蔥)至135克(魅惑蕃茄)不等,雖然售價均為$29.9,但單價卻由$22.15至$39.71,相差達79.3%。

貨品的包裝亦可能會影響售價。在6組相關例子中,同一品牌的即食及快熟燕麥片的1.5千克袋裝、800克罐裝和800克袋裝的單價亦有所不同,1間超市售賣的800克罐裝($4.11)比800克袋裝(4次調查錄得$2.86及$3.36)分別高22.3%及43.7%,亦比1.5千克袋裝($3.19)高28.8%;儘管另1間超市的800克罐裝及800克袋裝的單價相同($3.36),仍較1.5千克袋裝(4次調查錄得$2.86及$3.19)的高5.3%及17.5%。

一些設有方便裝的貨品,例如1款茄汁,其20安士(567克)「膠樽倒立唧裝」於3間超市的單價(由$3.79至$4.04),分別較同一貨品的320克袋裝($2.97至$3.09)高22.7%至36%,以及較300克樽裝($2.97至$3.83)高0.8%至36%。

不論是超市的實體店或是網上購物平台,不同包裝的同一貨品或會展示不同重量/容量單位,容易令消費者混淆。以4間超市均有售賣的1款全脂淡奶為例,450毫升的紙盒裝及156毫升的12杯裝,超市均以「毫升」作展示,但   160毫升罐裝,超市卻以「克」標示其淨重量(170克);而超市同類貨品以不同重量單位標示的情況亦存在,例如有1款大樽裝(680克/24安士)茄汁,1間超市以克(g)標示,其餘3間以安士(oz)標示;另有不同大小同一品牌的罐頭水果,2間超市同時以克(g)及安士(oz)標示,消費者難作直接比較。

至於10組預先包裝鮮貨食品,超市間所標示的重量單位亦不盡相同,由按每磅、每千克、每100克,甚至每斤都有,消費者或無所適從。以「新鮮瘦肉」為例,3間超市分別標示售價為$78/磅、$98.5/磅及$154.3/千克,換算至相同的單位售價後,得出每100克售價分別為$17.2、$21.72及$15.43,方知$15.43的單價最為相宜,較其餘2間超市的單價相差11.5%及40.8%。又以「盲鰽」為例,3間超市的售價分別為$48/斤及58/斤、$112.44/千克,以及$14.8/100克,換算每100克的單價後,顯示$48/斤的單價$7.94最低,與單價最高$14.8,相差達86%。

總括調查結果,消費者若純以貨品展示價格而判斷價格高低並非完全準確,所以消委會建議超市除標示貨品價格外,應參考海外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規及經驗,加入以單價展示貨品售價,例如澳洲早於2009年推行強制性單位價格守則,規定商戶在出售麵包、牛油、新鮮水果及蔬菜等最低範圍食物類別,而樓面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雜貨零售店及網上零售店,須在貨架價錢牌及宣傳品上展示單價;美國部分州分或地區亦分別設有強制性或自願性的單價政策;而加拿大魁北克省關於單位價格的相關法規於2001年生效,規定特定商戶在出售相關食品時,除標示價格外,還應標示貨品的單價。本港現時未有為標示單位價格訂立相關政策,消委會建議大型超市可起帶頭示範作用,在價錢牌上提供以統一單位計算的單位價格(例如每100克或每100毫升)資料,待有成效再應用到其他計量單位的貨品,讓消費者更容易掌握和比較不同貨品及不同零售店的售價。

此外,消費者可參考消委會的「網上價格一覽通」(https://online-price-watch.consumer.org.hk/opw/),每日更新及比較6大超市逾2,200款熱門貨品的價格,當中設有單位價格、最大差價、跌價貨品等功能,亦會因應每件貨品過去3個月內的價格變動,提供最近30 日、60 日及90日的最低價格趨勢,讓消費者毋須親身到超市,都能緊貼貨品價格的走勢。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