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成4乾香料含可致癌黃曲霉毒素 2款含量超出香港法例要求

  • 2019.10.15

香料可賦予菜餚香味及色澤,其中辣椒粉及薑黃粉是製作咖哩必備的材料,而肉豆蔻粉則常用於西式烘焙食品,如南瓜批及布丁等。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44款乾香料樣本,發現逾半數(23款)含有黃曲霉毒素及/或赭曲霉毒素A,分別為15款辣椒屬香料、6款肉豆蔻及2款薑黃樣本,有4款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其中2款肉豆蔻樣本同時超出香港法例要求,已交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跟進;另有4款檢出的赭曲霉毒素A超出歐盟標準。消委會促請生產商改善生產過程,減低乾香料在種植收割、乾燥儲存、加工處理和包裝運送過程中受霉菌毒素污染的機會;同時亦敦促商戶向可靠和信譽良好的供應商購買原料,並妥善保存存貨,避免過量積存。

黃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都屬於霉菌毒素,是真菌產生的有毒物質,是次測試44款乾香料樣本的黃曲霉毒素B1、B2、G1、G2及赭曲霉毒素A含量,當中17款為辣椒屬香料、7款肉豆蔻、5款含辣椒屬香料或肉豆蔻的混合香料,以及15款薑黃。

測試結果顯示,15款樣本檢出黃曲霉毒素,其中2款肉豆蔻樣本檢出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分別達每公斤17.7微克及17.5微克,超過香港法例每公斤含15微克的上限,消委會已經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若參考較嚴謹的歐盟法例,這類香料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的可容許最高濃度訂定為每公斤10微克。測試中,4款樣本檢出的黃曲霉毒素總含量超出歐盟最高濃度的上限,由每公斤14.4微克至每公斤17.7微克。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黃曲霉毒素有機會透過胎盤影響胎兒;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指,黃曲霉毒素是致癌物質,因此建議應將其攝入量減到最少。

黃曲霉毒素主要包括B1、B2、G1和G2四類,尤以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高,而歐盟對黃曲霉毒素B1的可容許最高濃度為每公斤5微克。是次測試發現所有含黃曲霉毒素的樣本都檢出黃曲霉毒素B1,其中6款樣本超過歐盟標準,分別檢出每公斤7.7微克至每公斤14.6微克的含量,包括3款辣椒屬香料樣本及3款肉豆蔻樣本,最高超過歐盟法例要求近2倍。消委會促請生產商盡快降低產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含量,確保食物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

至於赭曲霉毒素A,香港現時未有為香料訂定可容許最高濃度,參考歐盟法例要求,辣椒屬香料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上限為每公斤20微克,而肉豆蔻、薑黃,以及含辣椒屬香料或肉豆蔻薑黃的混合香料,則為每公斤15微克。

測試的44款樣本中,4成(18款)檢出赭曲霉毒素A,當中2款辣椒屬香料樣本及2款肉豆蔻樣本超出歐盟的上限。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赭曲霉毒素A列為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

世衞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訂出,赭曲霉毒素A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00納克。若以是次檢出赭曲霉毒素A含量最高的肉豆蔻樣本(每公斤45微克)計算,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人,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6微克,長時間持續每周進食約4分3包肉豆蔻(133克)便會超標。

雖然在正常膳食下,香料的食用分量一般較低,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風險不高,但由於香料發現霉菌毒素的比率頗高,消委會因此期望當局密切留意食品法典委員會以及其他地方就香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規管及更新,檢討是否需要更改現行法例的規管。

消費者在煮食及選購香料時,可留意以下提示:

- 細心查看產品包裝是否完整,香料表面有沒有發霉、異樣、變色或異味,並確保產品沒有過期,一般來說,整顆乾香料的保質期會比已研磨成粉狀的香料長;

- 開封後的香料應密封存放於清涼乾爽的地方,避免暴曬或受潮,亦應遠離煮食加熱的爐灶,盡快食用完畢;

- 已研磨的香料會因溫差產生霧氣而結成塊狀,影響風味,因此不建議儲存於雪櫃內,如使用量不大,則以購買小包裝為佳;

- 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飲食,以免因偏食,食用大量香料而攝入過量霉菌毒素。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