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踏出電力市場發展重要一步

  • 專欄文章
  • 2014.12.05

消費嫺談—黃鳳嫺

能源支撐了我們每天的生活,照明、烹煮、製暖、製冷等等,我們每天都在耗用地球的資源。在經濟層面也一樣,工廠製造我們的日常所需、鐵路為我們帶來方便的旅程,這種種的背後,都需要用到珍貴的能源。

現時香港的電力有一半是以煤發電,燃煤的過程對環境污染甚大,加上較潔淨能源的售價預期在未來會不斷上升,如果我們今天不為香港未來的能源政策預早籌謀,日後的代價是難以計算,最直接的就是「捱」更貴電費,更甚者,環境問題對地球帶來無可挽救的破壞。香港作為先進和高質素的城市,自然要負起責任,為香港消費者未雨綢繆,制定能源策略處理電價風險和把廢氣排放減至最低。

在此大前題之下,消費者委員會一直關注本港電力市場的發展,希望為作為電力消費者的香港市民發聲,為建造更可靠、更有效的電力市場出一分力,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帶到電力市場。

可行的方案包括引入發電源頭開放,探討引入更新的發電模式,當中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從南中國輸入電力等。

以可再生能源為例,現時香港亦有使用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但只佔整體發電量的1-3%,比例較很多外國已發展國家低很多。社會一般認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是非常奢侈的東西,除非政府有大量補貼,否則絕不可行。不過,消委會的報告就指出,根據外國的經驗,發展可再生能源起步艱難,但如能給予機會和扶助,其回報可以喜出望外。以德國為例,在政府的政策扶助之下,現時可再生能源已佔達整體電量的逾一成,到2020年目標更進一步提升至20%。

另一可以考慮的就是以天然氣發電,利用現時兩間電力公司及煤氣公司的天然氣管道,建立接駁,為一些大型的商業用戶、大學、醫院等,提供天然氣以建立小型發電機組,自給自足,如有剩餘電力更可以不同形式轉售至市場,不用浪費。這種模式在多個國家都證明可行及有效,香港亦應就此探討。

可能有人會認為小型發電機組或引入再生能源是天方夜譚,但人類的發展史當中,亦出現過無數次不可能變成可能,好像飛行對人類來說,都曾經是不敢想像的事情,又例如電腦,又有誰想到,以前好像一座樓房那麼大的電子計算機,到了今天,我們每人口袋裡的電話,已經是一部手提電腦。何況建議在海外已經廣泛採用。

就讓我們今日先踏出重要的第一步,為香港的電力市場發展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