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專欄文章
  • 2014.11.21

消費嫺談—黃鳳嫺

對大部分打工仔來說,置業是人生最大的投資,花去大半生的積蓄置業,當然希望能夠安居樂業,找到最合心水的安樂窩。消委會多年來都關心樓宇銷售的問題,致力為作為消費者的小業主發聲,在最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下,購買可以「安居」的住宅物業。

消委會於本月中發表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研究報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及討論,再次令大眾關注一手樓銷售的問題。《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在2013年推出之前,資料的凖確性和披露,和銷售手法一直沒有相關法例規限。政府於2000年曾以白紙草案形式,為未建成的一手物業銷售立法進行公眾諮詢,但當時遇到不少反對聲音,最終擱置。雖然市場阻力大,消委會一直持續相關研究及工作。

直至2010年,不少與買樓相關的事故連串發生,樓盤出售後出現大量單位撻訂,不合理跳層的問題,令社會譁然。多年來不少一手樓銷售手法為人詬病,例如高壓式銷售、樓盤廣告誤導、樓書內容不清等,加上落成住宅所提供的示範單位,經常接獲貨不對辦的投訴,最終促成《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於2012年於立法會通過並於2013年4月實施。

條例生效之後,消委會並未有因此而減低對一手住宅物業的關注程度,就條例的執行及成效進行深入研究,發表160多頁的報告,提出8項建議供政府、相關監管機構和業界參考。當中包括確保價單上所有單位必須同步發售、延長「冷靜期」及降低「沒收訂金」的數額,及延長樓宇保養期等。

報告發表後,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及地產商都關注建議的內容,儘管可能有不同的意見及聲音,但報告同時亦製造一個契機,讓監管當局、地產發展商及消委會日後開展協作,平衡各方的利益,達致健康、公平、合理的市場機制。此外,亦令市民大眾對條例對準買家的保障重拾關注。

一手樓的規管一如很多消費議題般,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討論,平衡各界意見,最終達致最佳的運作模式,而立法規管並非大團圓結局,反而是另一章節的開始;就讓我們與各界攜手,為消費者權益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