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專欄文章
  • 2014.10.24

消費嫺談—黃鳳嫺

21世紀開始未幾,人口老化已經成為全球必須面對的一項重大挑戰。根據聯合國的界定,男女達到60歲就進入老齡階段,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如果老齡人達到l0%,那麼這個城市就是老齡化的城市,這個國家就是老齡化的國家。

香港的人口結構亦已步入老齡化,到2031年,人口中每4位就有1位的年齡在65歲以上。社會公共政策要籌謀之外,對於商家企業來說,亦代表著一個藏金蘊銀的大市場。圍繞銀髮市場應運而生的產品如春筍般成長,有服裝、旅遊、美容、保險等各適其適。當中,以保健、醫療產品的市場最被重視。不論中西科學,平價貴價的保健食品或用品,都愈來愈多。為了吸引更多長者消費,一些價格高昂的消費品更推出分期付款,供未能一次付清的選擇月繳式付款。

我嘗試從消費心理略加分析:長者願意購買高價保健用品、食品是很合理的預防性或補償性消費心理。這新一代的長者,他們有一定的教育程度,對健康的追求也熱熾,特別在沒什麼家庭負擔的情況下更想在晚年多享消費樂趣。他們辛勞半生,年青時收入要照顧家庭,待子女成長,自然願意多花費在自己身上。延年益壽、青春常駐帶來最直接的滿足感,所以冠以「保健」、「回春」的產品,最容易觸動他們。

另一個相連的消費群組是長者的子女和近親。他們或因工作繁重、或因要照顧自己孩兒,可以陪伴家中父母和長輩的時間不多,自然希望奉上心意作為補償。對於這群孝兒孝孫,最能直接表現他們心意的,同樣是能滿足父母消費需要的產品了。

無論預防還是那種補償心理,消費者應時刻提醒自己的是,這些「保健」、「回春」產品是否真有其效用。儘管想消費,但仍要有理性審慎地消費,才能避免墮入消費陷阱。事實上,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多休息、多運動和注意飲食同樣是「保健」、「回春」的妙品;而孝兒孝孫們,多留點時間陪伴父母長輩,這無價的關愛可能更令他們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