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反思消費──你是購物狂?

  • 專欄文章
  • 2014.08.15

消費嫺談—黃鳳嫺

「需要甚麼,就買吧;不需要了,就扔掉。」這種習以為常的消費態度合乎可持續消費嗎?

獲得第十五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高級組冠軍的是南屯門官立中學的一位中四同學,在題為《己所不欲,施予人?》的報告中,她發覺「購買,使用,棄置,然後再購買」,好像是很多人的消費循環,然而,她發現了一種Freecycle的新模式,或許能夠打破這個循環。透過一些網絡群組,將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無條件的轉贈他人,希望藉此延長物件的壽命,讓資源循環再用。同學不但參與其中,了解當中的理念,更面對了一連串的問題:「只送不賣」,那麼交收時付出的車費、時間也可無條件奉送嗎?轉贈物件的同時,還流轉著甚麼?誰收穫最多?有甚麼收穫?

但是更重要的是同學透過考察,反思自己的消費經驗,發現自己曾是半個「購物狂」,沉醉於消費,卻弄得自己的房間變成了凌亂不堪的貨倉。一次下定決心要執拾房間,竟然找到一大堆全新的電話套、鉛筆刨、汽水杯、面膜等等,假髮也有兩個!同學一方面將物品放到群組,等待別人接收,讓沒用的物品開展新生命,同學同時開始緩緩的改善自己的消費習慣,以至生活的態度,不再胡亂的購物。面對免費任取的情況時,亦要壓抑一下熱血沸騰的感覺,不再儀態盡失地搶奪,嘗試買得其所,用得其所。

這兩星期介紹的兩個不同主題的作品,讓我們理解年輕人的想法和態度,但更值得欣喜的是同學對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敏感和關心。亦希望大家思考一下我們日常消費的循環,為可持續消費出一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