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冷暖無葉風扇暖風加熱或送涼風量參差 暖風功能能源效益或不及冷暖空調

  • 2024.11.14

冬天即將來臨,香港的嚴寒日子不多,加上大部分人家居面積有限,因此具備冷暖功能及靈活性較高的無葉風扇愈趨普及。消費者委員會測試了市面上11款冷暖無葉風扇,發現不論在暖風加熱速度、涼風送風量及能源效率方面,各樣本之間的表現均頗為懸殊。在冬天不少消費者會開啟風扇的暖風功能,然而各樣本的暖風加熱時間由1.8分鐘至6.8分鐘不等,相差約2.8倍,當中有2款需時6分鐘以上才能加熱至最高溫度的9成,與消委會2016年測試的15款傳統暖風機相比,是次的無葉風扇樣本的加熱速度普遍較慢。此外,消費者或會認為使用無葉風扇取暖會較省電,但若以一部暖風輸入功率2,000瓦特的無葉風扇為例,以每晚使用5小時及每度電$1.6計算,一個月(30天)的電費可高達$480,而事實上在同一製暖量下使用冷暖空調機的暖風功能會較無葉冷暖風扇來得省電[1];至於涼風送風量則介乎每分鐘5.4立方米至25.8立方米,可相差約3.8倍;涼風的能源效率亦頗為參差,各樣本每瓦特可產生的送風量由每分鐘0.19立方米至0.86立方米,差異逾3.5倍。

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11款配備暖風及涼風功能的無葉風扇,當中有6款隨機附送HEPA過濾器,聲稱備有空氣淨化功能,各樣本售價介乎$699至$6,988。無葉風扇的風扇摩打及扇葉藏於機身底部,每當開動風扇時,底部的摩打會帶動扇葉轉動,將空氣從風扇底部吸入,再經由機身上方的出風口送風。是次測試委託獨立實驗室進行,測試項目包括暖風及涼風表現、待機耗電量、寧靜程度和使用方便程度等。

2款加熱需逾6分鐘   2款熱力分布較不均勻

在寒冷的日子,消費者的期望自然是能夠迅速提升室內溫度。測試參考最新版本的國際標準IEC 60675進行,比較各樣本暖風的加熱速度、熱力均勻度及耗電量。11款樣本量得出風口最熱位置的最高溫度升幅由52.3K至91.3K(1K等於1°C)不等。另外,各樣本的加熱時間(即由室溫上升至最高溫度的90%的所需時間)懸殊,介乎1.8分鐘至6.8分鐘,當中有2款需要逾6分鐘才能加熱至相應溫度,相反,2款加熱較快的樣本,需時不多於2分鐘。消委會於2016年曾測試15款傳統暖風機,當時的結果顯示各樣本的加熱時間由15秒至3分鐘不等,當中有10款樣本的加熱時間為1分鐘或以下,相比之下,是次的無葉風扇樣本的加熱速度普遍較慢。

若風扇的暖風分布不均,用家會較為不適。樣本在室溫環境、停止擺動及以最高暖風的設定下操作,測試人員將15個溫度感應器安裝在啞黑色木板上,並將木板分別擺放在距離樣本0.5米及1米的位置,量度木板上不同位置的暖風溫度。測試發現各樣本的平均最高溫度相若,介乎34.3°C至41.5°C;有2款樣本熱力分布較不均勻,當擺放在距離木板0.5米時,木板不同位置所量得最高與最低的溫度升幅差異,分別達約20K及24K。此外,當樣本與木板相距0.5米時,木板不同位置所量得的最高與最低溫度升幅差異均較1米時大,由此可見,當擺放距離較遠(1米)時,暖風所能吹及木板的範圍較廣,相對上熱力分布會較均勻,消費者在使用時可注意擺放位置,以達至理想溫度及舒適體感。

冷暖空調暖風功能的能源效益較無葉風扇的高

由於暖風功能的發熱原理乃由輸入的電能直接轉化成熱能,故IEC國際標準沒有量度暖風的能源效率,所以消費者要留意產品的輸入功率(即耗電量)。是次測試以本港電壓220伏特去量度各樣本暖風功能的耗電量,量得的功率由1,257瓦特至2,164瓦特不等。若以每晚使用5小時暖風功能及每度電$1.6計算,視乎不同樣本的輸入功率,一晚即耗用6.3度至10.8度電,換算成一個月(30天)的最高電費由約$302至$519。一般而言,暖風功能的輸入功率愈高,電費便會愈貴。

很多消費者或會認為,冬天使用無葉風扇的暖風功能必定會較開啟冷暖空調機更省電,但事實上冷暖空調機製暖的能源效率較無葉風扇的為高,因此在同一製暖量下, 使用冷暖空調機的暖風功能會比冷暖無葉風扇較為省電。

涼風送風量最多差逾3.8倍  能源效率參差

本港天氣溫暖炎熱的日子較長,消費者會多使用涼風功能。送風量高低直接影響是否夠「涼爽」的感覺。 測試參考最新版本的國際標準IEC 60879進行,以4個風速計量度樣本在設置了最高風速檔及停止擺動時的送風量,發現各樣本的送風量介乎每分鐘5.4立方米至25.8立方米,最高與最低相差3.8倍,當中3款送風量較遜色,每分鐘僅為10立方米或以下,而2款樣本,每分鐘的送風量表現超過23立方米。整體來說,11款樣本平均送風量為每分鐘16.1立方米。

消費者或會認為這類風扇的能源效率相若,但結果是頗參差。各樣本的涼風能源效率非常參差,以每瓦特可產生的每分鐘涼風送風量計算,由0.19立方米至0.86立方米不等,相差逾3.5倍,平均0.62立方米;有2款能達至0.83立方米或以上的送風量,但3款則只可產生0.39立方米或以下的送風量,表現較遜色。

與2023年消委會所測試的12款循環扇比較,循環扇量得的平均送風量較是次測試的11款冷暖無葉風扇略低,為每分鐘15.1立方米,而量得的平均能源效率則稍高於冷暖無葉風扇,為每瓦特可產生每分鐘0.73立方米。

在沒有連接Wi-Fi無線網絡的情況下,11款樣本所量得的待機耗電量介乎0.16瓦特至1.46瓦特,換算成一個月(30天)的耗電量為0.1度電至1.1度電。有5款樣本可以透過應用程式遙距操作風扇,消費者需留意,樣本的待機耗電量在連接Wi-Fi無線網絡時會稍高。

電風扇目前並不納入於機電工程署的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內。雖然電風扇耗電量低,但根據消委會於2023年循環扇及是次無葉風扇的測試結果,均發現樣本間的送風量及能源效率頗參差。如為電風扇張貼能源標籤及效能表現的測試數值,將能有助消費者購買時比較不同產品效能,亦可推動廠商改善產品效能表現,因此消委會建議機電工程署可考慮將不同類別的電風扇納入「自願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

消費者在選購及日常使用冷暖無葉風扇時,可留意以下事項:

  • 挑選時可根據暖風功能的額定輸入功率來估算風扇所能達到的製暖量,並按家居需要選擇合適的製暖產品;
  • 暖風功能輸入功率普遍較高,應使用獨立電源插座,不應與其他高耗電量電器共用,亦不宜使用拖板;
  • 切勿以暖風功能烘乾衣物,以免釀成火災,易燃物品如窗簾、地毯和報紙雜物等必須遠離出風口;
  • 使用暖風功能時,切勿讓小孩觸摸出風口,其高溫有機會灼傷皮膚;
  • 若發現風扇異常,如噪音或震動過大或有異味,應立即停用並安排維修;
  • 避免將風扇放置於不平的地面,應預留足夠空間讓風扇順暢擺動及散熱,亦不應於浴室中使用,以免不慎入水引致觸電風險;
  • 善用暖風的溫度設定功能,調校至合適溫度,並在需遙距操控無葉風扇時才連接Wi-Fi無線網絡,有助省電;及
  • 若風扇配有空氣淨化功能,應定期按照產品說明書清潔及更換過濾器。

 

訂閱全文:https://ccchoice.org/577-bladeless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


[1] 參考機電工程署「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的表列型號紀錄冊,較新型號的冷暖空調機供暖季節性表現系數由4.0至5.6不等,即每1,000瓦特耗電量可轉化為約4,000至5,600瓦特製暖量,而無葉風扇一般每1,000瓦特只可轉化為約1,000瓦特製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