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益生菌勿亂吃部分功效欠實證 25款樣本標示不清 倡引入規管保障消費者健康

  • 2024.01.15

不少消費者會選擇服用益生菌膳食補充劑促進腸道健康。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有些更聲稱為女士或兒童專用。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發表警告,指一名曾服用一種益生菌配方的早產嬰兒,患上雙歧桿菌引起的敗血症而死亡,引起大眾關注服用益生菌的安全問題。因此,儘管本港現時未有法例或標準要求膳食補充劑提供相關的安全性證明、功效證明等資訊,消費者委員會參考外國的相關標準進行市場調查,檢視40款益生菌產品,結果發現有2款樣本標示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工作組(Joint FAO/WHO Working Group)認為安全性有待確認、不建議作為益生菌供人類使用的糞腸球菌。調查亦發現,有6成樣本所標示的資料未能符合國際自願性行業標籤指南的要求,沒有清楚標示其菌屬、菌種和菌株及/或其數量,其中1款樣本更完全沒有標示相關益生菌的資料,消費者難以作出知情選擇。此外,不少益生菌產品的廣告均標榜服用後能提升免疫力、改善濕疹、敏感等功效,然而有醫生指出,這些聲稱目前未有大型臨床實驗數據支持或缺乏足夠科學實證,功效成疑,消費者服用後或未能達致預期效果,甚至延誤病情。消委會倡議政府參考其他市場的規管模式,立法規管益生菌等膳食補充劑,以保障消費者安全。

消委會在市面收集了40款聲稱能提供益生菌的膳食補充劑,當中有6款標示為女士專用;11款為兒童專用;另有23款普通益生菌樣本,其中9款標示少於12歲的兒童皆能食用,有11款則沒有標示適用年齡。樣本的售價由$99至$788,若以每日食用分量計算,則由$5.3至$52.6不等,價格相差近9倍。

2款樣本含糞腸球菌  不建議作益生菌供人類使用

隨著年齡增長和健康狀況改變,腸道內的好菌不論種類或數量均有機會逐漸減少,令免疫力下降,加上現代人飲食習慣缺乏足夠蔬果,影響腸道菌叢內好菌的生長或繁殖。益生菌是一種攝入後會對人體產生益處的微生物,有助維持腸道內「好菌」、「有害菌」和「條件菌」不同菌群的平衡。每款益生菌的名稱可解構為菌屬、菌種及菌株,目前醫學確定有17個益生菌菌屬存在於人體內。是次調查的樣本主要聲稱的菌屬以可改善消化、加速腸道蠕動的乳酸桿菌,以及能製造出乳酸、維他命B群及醋酸等有益物質的雙歧桿菌為主,逾9成樣本(36款)標示含乳酸桿菌,逾8成(33款)標示含雙歧桿菌。

除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外,有5款樣本標示含鏈球菌屬,另外有2款標示含糞腸球菌。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工作組最新的安全評估,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是屬於腸球菌屬的常見益生菌,但由於這兩種菌株較不穩定,容易被污染或有變成致病菌的風險,加上對抗生素萬古霉素有抗藥性,因此不建議作為益生菌供人類使用。

4成樣本按指引列出菌株大部分標示不齊全

國際益生菌協會制定的自願性行業標籤指南,要求產品應清楚標示其益生菌的菌屬、菌種和菌株,和其數量以菌落形成單位(CFU)表示。然而,只有15款樣本在包裝上清楚標示所有益生菌菌株,1款只標示菌株編號,3款只標示菌屬,20款只列出菌種,更有1款完全沒有標示相關益生菌的資料,只在成分表中以「本地大學研發綜合益生菌」取代,消費者想辨識自己服用哪種菌亦無從入手。在33款標示有多種菌種/菌株的樣本中,只有7款明確標示菌種數量,標示資料並不理想。

另外,有19款樣本建議消費者可按個人需要或身體狀況,進食不同分量。然而,益生菌數量並非愈多愈好,因應不同健康狀況或菌種,所需菌量亦有所不同。一般消費者並非專業醫護人士,不能自行診斷,可能會服用不適合的分量而增加出現副作用的風險,或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部分功效聲稱或未有足夠科學實證

40款樣本均附有健康功效聲稱,主要圍繞改善腸胃健康、提升免疫力、改善濕疹/過敏、及提升女性私密部位健康。根據世界胃腸病學組織的全球指南,如果益生菌標示具有治療性質的健康功效,則必須檢視特定菌株的臨床研究數據。

大部分益生菌產品的功效為改善腸道健康,有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表示,雖然益生菌的確能改善腸胃道的菌叢,但若患上腸胃疾病,消費者並非專業醫護人士,未能自行判斷不同腸胃問題的成因和治療方案,胡亂食用益生菌有機會影響病情。而超過一半樣本的包裝提及「支持免疫系統」或「改善/提升免疫力」等字眼,雖然腸胃道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但現階段的研究仍未能確定不同益生菌種類如何幫助調節人體免疫系統,亦未有大型臨床實驗數據可以直接關聯或比較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免疫功效。不少樣本亦標示「減輕濕敏」、「改善濕敏」,然而,一些較大型的臨床實驗發現,服用益生菌病人與服用安慰劑的病人的濕疹症狀皆沒有顯著減輕。由於現時沒足夠醫學實證證明益生菌或益生元[1]對濕疹或其他過敏皮膚炎有確實療效,固不在正規濕疹治療選擇之內。消費者如有皮膚問題,應盡早求醫,以免延誤病情。

值得留意的是,歐盟當局要求膳食補充劑的健康聲稱必須經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審批,但由2006年開始,有逾300個關於益生菌健康聲稱的申請全被否決。EFSA解釋否決原因時指出,現時的科學研究尚未能正確鑑定身體內參與不同效應的微生物;部分健康聲稱沒有明確定義;部分益生菌不被認為是對健康有益的;或現時未有該益生菌相關的人類臨床研究數據等。因此,現時歐盟不允許任何產品的標示或廣告中使用益生菌及其健康聲稱。

曾有早產嬰服用後死亡  家長要留意副作用

樣本中有20款聲稱為兒童專用或適合兒童食用。父母需要留意,由於剛出生的嬰兒,腸胃道的吸收功能和免疫功能還未成熟發展,並不建議添加任何母乳或嬰兒奶粉以外的食品(包括益生菌)。FDA去年9月曾發表警告,指一名早產嬰兒在住院期間曾服用一種益生菌配方,結果患上雙歧桿菌引起的敗血症而死亡。FDA警告益生菌中的微生物有導致極早產或出生體重極低的嬰兒出現菌血症等致命疾病的風險,或因其他益生菌中含有的細菌或真菌引起致命疾病的風險,現階段FDA尚未批准任何益生菌產品作為嬰兒藥物或生物製品。

以藥物劑型出售的益生菌產品在不同地區的監管有所不同,歸類為膳食補充劑或保健食品較普遍。在內地、美加及歐盟等不同地區及國家一般以膳食補充劑或保健食品的相關法例監管。消委會促請政府參考國際行業標準或地區法例,訂下膳食補充劑的相關標準或法例,確保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安全、成分和功效合乎理想,保障消費者健康。

不同益生菌菌種可帶來的健康益處有所不同,消費者應諮詢醫生和專業人士,按身體狀況和需要而選擇合適的益生菌,並非每個人都有服用的需要。在選擇和食用益生菌時,消費者可參考以下小貼士:

  • 注意益生菌也會有副作用,如果有任何健康問題或患病,應先諮詢醫生意見,而非自行服用益生菌,以免影響病情;
  • 如自行選購亦應先了解產品資訊,選擇資料較為齊全,當中的益生菌受較多國際認可的菌種;
  • 益生菌產品有機會受溫度和濕度影響,應避免存放於30度或以上高溫或太潮濕的地方,同時避免兒童接觸以降低誤食風險;
  • 不應單靠益生菌;日常要攝入足夠蔬果,保持均衡飲食和多做運動,才能保持腸胃道健康及增強抵抗力。

 

 

訂閱全文: https://ccchoice.org/567probiotics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


[1] 根據2017年國際益生菌及益生質科學協會(ISAPP)的定義,益生元是一種不被宿主消化,但能被益生菌所利用,從而促進宿主健康的物質。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它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但是對腸道益生菌的生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