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跨境網購內銷商品需謹慎 提前做足「功課」更放心

  • 2025.07.22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愈來愈多港澳居民透過跨境網購平台購買內地商品。然而,部分內地商品因受內地政策法規、物流成本、商品性質及營銷策略等因素影響,只予內地市場銷售(下稱「內銷商品」)。部分港澳居民為購買這些內銷商品,會透過內地集運倉代收及安排集運,或親身到內地自提點自取,因此令網購步驟和運輸過程延長,增加了消費風險。

近期,有不少港澳消費者在網購內銷商品時,遇上退貨或換貨等消費糾紛,投訴時亦出現困難。為協助港澳消費者更了解內地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維護自身消費權益的意識,並更放心地網購內銷商品,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聯同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於今日(2025年7月22日)聯合發出以下消費提示: 

 一、法律標準各有不同   核對商品信息需留神

目前港澳與內地對產品標準及規定各有不同,例如產品標籤說明、品質標準要求等各方面均有差異。由於內銷商品只需符合內地相關規定及標準,因此港澳消費者若對個別品質標準有特定要求,應在購買前仔細查閲產品的詳細資料、功能說明等資訊,有需要時可進一步查閱產品所參照的品質標準,考慮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避免收貨後引起消費糾紛。 

二﹑運輸流程變複雜   必須檢查商品狀況 

跨境網購涉及多個環節,包括商戶發貨、內地物流運輸、集運倉代收及暫存、跨境運輸、本地派送或自取等,而集運倉一般只會檢查包裹外層包裝的完整性,並不提供開箱驗貨服務,若消費者在簽收時發現商品出現破損等問題,便可能因責任難以界定而陷入多方互相卸責的困境。因此,消費者應盡可能在運輸過程中檢查商品的狀況,若購買貴重、易碎等商品時,可優先選擇能提供開箱驗貨服務的集運倉,或額外購買「開箱拍照」等服務。 

三、退換費用存爭議  提前協商確定更放心 

相比在實體店購物,網購較容易出現退貨或換貨的情況,而由於內銷商品到達集運倉後的後續物流安排需由消費者自行處理,因此若決定退貨,相關費用往往需要由消費者自行承擔。即使因商品出現品質問題而需要退貨,商戶亦可能會拒絕承擔跨境運費。消費者應優先選擇提供退貨運費保險的商品,在選購有較大機會退貨或體積較大的商品時,可事先與商戶協商出現品質問題時的退款方案,在雙方達成共識後才選購。 

四、清關免稅有規定  及早查清免招損 

跨境網購涉及海關監管,港澳消費者在購買內銷商品時,需留意是否屬於禁止出境或入境的物品(如生鮮食品、活生動植物等),並查詢免稅範圍和免稅額,亦可透過內地海關推出的「掌上海關」應用程式事先了解相關資訊,避免因不熟悉內地政策而引致額外費用或損失。香港消費者亦可查閱香港海關有關進出口管制的網站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https://www.customs.gov.hk/tc/service-enforcement-information/cargo-clearance/index.html)

五、遇上糾紛及時投訴   保障自身消費權益 

消費者在網購時應妥善保存訂單資訊、客服溝通紀錄等憑據。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時,可先向相關網購平台申請介入處理,若無法解決糾紛,可向所屬地區的消費者委員會或透過廣東消費投訴諮詢信息化綜合平台(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台 https://ts.gdcc315.cn/dologin)進行投訴。 

(以上為粤港澳三地消費者委員會聯合發布的消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