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燜燒壺保温效能勝保温飯壺 留意使用方法及食用時間免增食安風險

  • 2021.01.14

不少上班族在疫情期間都加入帶午飯的行列,以減低因外出用膳而染疫的風險,燜燒壺及保温飯壺因而大派用場。消費者委員會測試15款食物壺,包括8款燜燒壺和7款保温飯壺,發現燜燒壺全數通過相關保温效能測試,惟保温飯壺的保温表現則較遜色,2款樣本的6小時保温效能低於50℃。消委會提醒,熱食的存放温度應高於60℃,而冷食則應低於4℃,以免細菌容易繁殖,增加食物安全的風險,故消費者宜在6小時內進食保温飯壺或燜燒壺內的食物,以免引致胃痛、腹瀉或嘔吐等不適,對幼童、孕婦、長者、正接受治療,或免疫能力不佳等人士影響尤大,不宜掉以輕心。

此外,不少燜燒壺都標榜可烹煮簡單食材,儘管測試中全部8款燜燒壺樣本的6小時保温效能均高於62℃,符合相關歐洲標準要求,然而燜燒壺沒有加熱功能,其保温效能會隨熱水接觸食材和壺內壁的金屬表面,以及時間而下降,儲存的熱能未必足以煮熟食材,或殺滅細菌,消費者宜預先煮熟食材,尤其是肉類、海產、菇類和雞蛋等生鮮食材,才放入壺內繼續燜焗。

是次測試15款燜燒壺和保温飯壺的保温效能、實際重量及容量,並檢視使用方便程度及標籤資料等。各樣本的聲稱容量由550毫升至840毫升,售價差異頗大,8款燜燒壺(即中間沒有隔層,一般可煮簡單食材),價格由$130至$449,其中1款$190及最貴$449的樣本總評同獲4分;7款保温飯壺(有2或3個隔層),每套售價由$169至$468,其中1款$181及另1款$409的樣本總評得3分,同為表現最佳的保温飯壺,相比測試中最貴($468),但總評只得2.5分的樣本略勝一籌,再次引證產品的售價與質素沒有必然關係。

燜燒壺和保温飯壺的內外層均採用不銹鋼製造,中間夾層真空,以達致保温效果。保温效能測試參考歐洲標準EN12546-1:2000,將各樣本注滿約95℃的熱水預熱,再量度盛載熱水6小時、8小時和12小時後的温度。至於3層的保温飯壺樣本,由於一般聲稱最上層可載「常温」食物,故除於中下層容器盛載熱水外,亦於上層容器注入4℃冷水,以模擬本地消費者較常食用的小食,例如泡菜、煙燻食物或醃漬物,從雪櫃取出放入飯壺的温度。

8款燜燒壺樣本於盛載熱水6小時後,量得的温度由76.4℃至63.6℃,符合歐洲標準對該等容量(由601毫升至800毫升)的相關要求(高於62℃)。不過測試結果顯示,8小時及12小時後量得的温度範圍分別由72.3℃至58.6℃,以及由65.6℃至48.6℃,反映保温效能隨存放時間而下降。

7款保温飯壺樣本中,5款2層樣本盛載熱水6小時後,有2款的上下層容器量得的水温由49.1℃至40.3℃,低於歐洲標準對相關容量(由201毫升至400毫升)的相關要求(高於50℃),另有2款的上層容器的水温亦不足50℃;只有1款上下2層容器高於50℃。惟該5款2層樣本在8小時及12小時後的温度均有所下降,由54.6℃至37.0℃(8小時),以及44.4℃至最低29.6℃(12小時)。

至於2款3層的保温飯壺樣本,6小時後,中間及下層水温均高於50℃,但上層水温則由4℃上升至32.6℃至31.2℃,顯示上層容器的温度會隨中下層容器或周圍的熱能傳導而上升。

消費者購買食物壺時,容量是重要考慮因素之一。根據歐洲標準,食物壺的容量是指注水至產品蓋下10毫米的容量,確保加蓋後不會有水溢出,亦避免密封膠圈部分接觸食物。量度15款樣本的實際容量,發現有14款少於聲稱,其中7款保温飯壺的容量少於聲稱15.6%至最多32.1%,7款燜燒壺的容量則少於聲稱2.5%至10%不等;只有1款燜燒壺量得的容量大於聲稱。

然而,食物壺容量越大,所用物料或會較多較重。測試計算樣本淨重和容量的比率,7款保温飯壺只獲1.5至3.5分,其間隔物料佔用空間,卻不能盛載食物,較不輕便;而8款燜燒壺則有4至5分。

檢視各樣本的標籤資料,2款保温飯壺只有日文說明、2款燜燒壺只分別提供英文或中文說明,另有1款保温飯壺的中英文說明欠詳細,消費者或未能明白標籤內容而誤用產品。消費者使用燜燒壺及保温飯壺時,應留意以下事項:

  • 燜燒壺只有保温功能,而非用作煮食,要謹記燜煮前應先將生鮮食材煮熟,才放入壺內繼續燜焗至入味及變軟;
  • 壺內食物應保持在60℃以上,以免滋生細菌,故建議在6小時內盡快食用。即使未能1次吃完,也不應保留稍後再吃,以避免食物安全風險;
  • 使用前可先注入沸水預熱,將水倒掉後才倒入食物或湯水,以延長保温的時間;
  • 熱湯或食物應最多加至壺蓋下1至2厘米,確保加蓋後不會溢出熱湯而導致燙傷,也可避免密封膠圈長時間接觸食物;
  • 每次用完後應將壺蓋組件逐一拆開,用温水、洗潔精和軟布清潔,遇有頑固污漬,可用保温壺專用的清潔粉浸泡及清洗,不應使用漂白劑或含氯成分的洗潔劑清洗,避免氯化物損壞不銹鋼表面。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